尤怡

《傷寒貫珠集》~ 卷七·少陰篇 (5)

回本書目錄

卷七·少陰篇 (5)

1. 少陰溫法十五條

則其病不在下而在上。其治法不可下而可吐。所謂因其高者而越之也。若膈上有寒飲而致乾嘔者。則復不可吐而可溫。所謂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也。故實可下。而胸中實則不可下。飲可吐。而寒飲則不可吐。仲景立法。明辨詳審如此。

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宜四逆湯。

此不詳何證。而但憑脈以論治曰、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宜四逆湯。然苟無厥逆惡寒下利不渴等證。未可急與溫法。愚謂學者當從全書會通。不可拘於一文一字之間者。此又其一也。

少陰病。下利。脈微澀。嘔而汗出。必數更衣。反少者。當溫其上。灸之。

少陰病。下利脈微澀。陰傷於下也。嘔而汗出。陽虛於上也。陰虛並傷。法必上下並溫矣。若更衣雖數。而所下無多。尤為陰亡之驗。是但當溫其上而不可溫其下。即溫上之法。亦不可以藥傷其陰。而但宜灸以引其陽也。灸法未詳。

少陰病。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

此寒中少陰。而復上攻陽明之證。吐利厥冷。煩躁欲死者。陰邪盛極而陽氣不勝也。故以吳茱萸溫里散寒為主。而既吐且利。中氣必傷。故以人參、大棗。益虛安中為輔也。然後條云、少陰病。吐利煩躁。四逆者死。此復以吳茱萸湯主之者。彼為陰極而陽欲絕。此為陰盛而陽來爭也。

病證則同。而辨之於爭與絕之間。蓋亦微矣。或云、先厥冷而後煩躁者。陽欲復而來爭也。先煩躁而四逆者。陽不勝而欲絕也。亦通。郭曰云云、四逆而煩躁者。不問其餘證。先宜服吳茱萸湯。四逆而不煩躁者。先宜服四逆湯。四逆下利脈不出者。先宜服通脈四逆湯。此三者。

治少陰之大法也。

少陰病。下利。白通湯主之。少陰病。下利脈微者。與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煩者。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服湯脈暴出者。死。微續者。生。

少陰病。下利脈微者。寒邪直中。陽氣暴虛。既不能固其內。復不能通於脈。故宜姜附之辛而溫者。破陰固里。蔥白之辛而通者。入脈引陽也。若服湯已。下利不止。而反厥逆無脈。乾嘔煩者。非藥之不中病也。陰寒太甚。上為格拒。王太僕所謂甚大寒熱。必能與違性者爭雄。

異氣者相格也。故即於白通湯中加人尿之鹹寒。豬膽汁之苦寒。反其佐。以同其氣。使不相格而適相成。內經所謂寒熱溫涼。反從其病是也。脈暴出者。無根之陽。發露不遺。故死。脈微續者。被抑之陽。來復有漸。故生。

白通湯方

蔥白(四莖),乾薑(一兩),生附子(一枚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再服。

白通加豬膽汁湯方

蔥白(四莖),乾薑(一兩),豬膽汁(一合),人尿(五合),生附子(一枚去皮破八片)

白話文:

如果病症不在下方而是在上方,那麼治療方法不應該用瀉下的方式,而應該用催吐的方式,這就是所謂的「因勢利導」。如果膈膜上有寒飲導致乾嘔,那又不可以催吐,而應該用溫藥,這就是所謂的「治療痰飲,應該用溫藥調和」。所以,有些情況下是可以瀉下的,但胸中脹滿就不可瀉下;有些情況下可以催吐,但寒飲就不可以催吐。張仲景的立法,就是這樣明辨詳審。

少陰病,脈象沉伏的,要趕快用溫熱的藥物治療,適合用四逆湯。

這裡沒有詳細說明是什麼證型,只是根據脈象來論治,說少陰病脈象沉伏的,要趕快用溫熱的藥物治療,適合用四逆湯。但是,如果沒有出現手腳冰冷、怕冷、腹瀉、口渴等症狀,也不可以急著用溫熱的藥物。我認為學者應該從整本書貫通理解,不可以拘泥於一句話一個字,這也是一個要注意的地方。

少陰病,腹瀉,脈象微弱而澀,有嘔吐和出汗的症狀,一定會頻繁地想上廁所,如果反而次數變少,就應該溫養上焦,可以用艾灸來治療。

少陰病,腹瀉,脈象微弱而澀,這是陰液虧損於下。嘔吐和出汗,這是陽氣虛於上。陰液虧損又傷及陽氣,治療方法必須上下一起溫養。如果腹瀉次數雖然多,但拉出來的東西不多,更是陰液亡失的表現。這種情況應該只溫養上焦,而不可溫養下焦。溫養上焦的方法,也不可以用藥來傷害陰液,而是應該用艾灸來引導陽氣。艾灸的具體方法沒有詳細說明。

少陰病,有嘔吐和腹瀉,手腳冰冷,煩躁不安,好像快要死了一樣,可以用吳茱萸湯來治療。

這是寒邪侵入少陰,又向上侵犯陽明的證狀。嘔吐、腹瀉、手腳冰冷、煩躁不安,是因為陰邪過盛而陽氣不足。所以用吳茱萸湯來溫暖內裡、驅散寒邪為主。又因為既嘔吐又腹瀉,中氣一定受損,所以用人參、大棗來補虛、安穩中焦。後面條文說,少陰病,嘔吐、腹瀉、煩躁,四肢逆冷就要死了。這裡又用吳茱萸湯來治療,是因為後者陰邪盛極而陽氣要絕,前者是陰邪盛而陽氣要來抗爭。

病症雖然相同,但要區分陰邪盛極陽氣衰絕和陰盛陽氣抗爭這兩種情況,差異是很細微的。有人說,先出現手腳冰冷然後煩躁,是陽氣要恢復而來抗爭;先煩躁然後四肢逆冷,是陽氣不勝而將要衰絕。這種說法也說得通。郭氏說,四肢逆冷而煩躁的,不用管其他症狀,先用吳茱萸湯;四肢逆冷而不煩躁的,先用四逆湯;四肢逆冷、腹瀉、脈象摸不到的,先用通脈四逆湯。這三者是治療少陰病的主要方法。

少陰病,腹瀉,可以用白通湯治療。少陰病,腹瀉脈象微弱的,用白通湯治療,如果腹瀉不止,又出現四肢逆冷、脈象摸不到、乾嘔煩躁的,可以用白通加豬膽汁湯治療。服藥後脈象突然暴出的,就會死;脈象微微恢復的,就能活。

少陰病,腹瀉,脈象微弱,是寒邪直接侵入,導致陽氣突然虛弱,既不能固守內裡,又不能通達脈絡。所以用乾薑、附子的辛溫之性,來破除陰寒、固守內裡。蔥白的辛通之性,進入脈絡引導陽氣。如果服藥後腹瀉不止,反而出現四肢逆冷、脈象摸不到、乾嘔煩躁,並不是藥不對症,而是因為陰寒太盛,上逆而拒絕藥力,就像王太僕說的,極寒極熱的病,一定會與藥的性質相違背,互相抗爭。

這就是所謂的異氣相格。所以要在白通湯中加入人尿的鹹寒之性,豬膽汁的苦寒之性,來反佐,使藥性相順,不相格拒而互相成效。《內經》所謂寒熱溫涼,反從其病,就是這個意思。脈象突然暴出的,是無根的陽氣,完全發散散失,所以會死。脈象微微恢復的,是被抑制的陽氣,來復有漸,所以能活。

白通湯的藥方

蔥白(四段),乾薑(一兩),生附子(一枚,去皮切成八片)

以上三味藥,用水三升煎煮,煮取一升,去除藥渣,分溫兩次服用。

白通加豬膽汁湯的藥方

蔥白(四段),乾薑(一兩),豬膽汁(一合),人尿(五合),生附子(一枚,去皮切成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