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怡

《傷寒貫珠集》~ 卷七·少陰篇 (2)

回本書目錄

卷七·少陰篇 (2)

1. 少陰清法七條

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豬苓湯主之。

少陰中寒。下利至六七日。寒變為熱。而氣復上行。為咳。為嘔。為渴。為心煩不得眠。所謂下行極而上也。夫邪氣自下而上者。仍須從下引而出之。豬苓、茯苓、澤瀉、滑石。並甘淡下行之藥。足勝導水泄熱之用。然以陰病而屬邪熱。設非得阿膠之鹹寒入陰。何以馭諸陽藥而泄陰中之熱。導浮上之氣哉。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者。豬膚湯主之。

少陰之脈。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其支別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陽邪傳入少陰。下為泄利。上為咽痛。胸滿心煩。熱氣充斥脈中。不特泄傷本臟之氣。亦且消爍心肺之陰矣。豬水蓄而膚甘寒。其氣味先入少陰。益陰除客熱。止咽痛。故以為君。加白蜜之甘以緩急。潤以除燥而煩滿愈。白粉之甘能補中。溫能養臟。而泄利止矣。

豬膚湯方

豬膚一斤。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相得。溫分六服。

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者。苦酒湯主之。

少陰熱氣。隨經上衝。咽傷生瘡。不能語言。音聲不出。東垣所謂少陰邪入於裡。上接於心。與火俱化而剋金也。故與半夏之辛。以散結熱止咽痛。雞子白甘寒入肺。清熱氣通聲音。苦酒苦酸。消瘡腫散邪毒也。

苦酒湯方

半夏十四枚。洗。破如棗核大。雞子一枚。去黃。納上苦酒。著雞子殼中。納半夏著苦酒中。以雞子殼置刀環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瘥。更作三劑服之。

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瘥者。與桔梗湯。

此亦熱傳少陰。而上為咽痛之法。甘草湯甘以緩急。寒以除熱也。其甚而不瘥者。則必以辛發之。而以甘緩之。甘草、桔梗。甘辛合用。而甘勝於辛。治陰虛客熱。其法輕重。當如是耳。

甘草湯方

甘草二兩。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溫服七合。日二服。

桔梗湯方

桔梗(一兩),甘草(二兩)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再服。

少陰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湯主之。

少陰咽痛。甘不能緩者。必以辛散之。寒不能除者。必以溫發之。蓋少陰客邪。郁聚咽嗌之間。既不得出。復不得入。設以寒治。則聚益甚。投以辛溫。則鬱反通。內經微者逆之。甚者從之之意也。半夏散及湯。甘辛合用。而辛勝於甘。其氣又溫。不特能解客寒之氣。亦能劫散咽喉怫鬱之熱也。

半夏散及湯方

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各等分)

上三味。各別搗篩已。合治之。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內散兩方。寸匕。更煎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白話文:

少陰病,拉肚子六七天,同時出現咳嗽、想吐、口渴、心煩睡不著等症狀,可以用豬苓湯來治療。

少陰病,因為身體受寒,拉肚子到六七天,寒邪轉變成熱邪,熱邪向上衝,導致咳嗽、想吐、口渴、心煩睡不著等症狀。這就是所謂的「病邪從下行到極致又向上走了」。既然病邪是從下往上走的,就應該把它從下方引導出來。所以用豬苓、茯苓、澤瀉、滑石這些甘淡的藥,它們可以往下走,引導水分排出,同時清除熱邪。但是,這是陰虛的病,卻出現熱邪,如果沒有阿膠這種鹹寒、滋陰的藥,怎麼能控制住其他陽性藥的藥性,並且把陰經裡面的熱邪排出去,把上衝的氣往下引呢?

少陰病,拉肚子,喉嚨痛,胸悶,心煩,可以用豬膚湯來治療。

少陰經脈,從腎向上穿過肝臟和橫膈膜,進入肺部,然後沿著喉嚨走。它有一個分支,從肺部出來連到心臟,注入胸腔。陽邪侵入少陰經,向下會導致拉肚子,向上會導致喉嚨痛、胸悶、心煩。這是因為熱邪充滿經脈,不僅會耗損腎臟的精氣,還會消磨心肺的陰液。豬皮甘甜寒涼,藥性首先進入少陰經,可以滋養陰液,清除外來的熱邪,止住喉嚨痛,所以作為主要藥物。再加入白蜜的甘甜,可以緩解急迫的症狀,滋潤乾燥,消除煩悶。白粉的甘甜可以補養中氣,溫性可以養護臟腑,從而止住拉肚子。

豬膚湯的方子是:

豬皮一斤,用水一斗煮到剩五升,去掉渣滓,加入白蜜一升、白粉五合,攪拌均勻,加熱到散發香味,混合均勻後,溫熱分六次服用。

少陰病,喉嚨受傷,長了瘡,說不出話,聲音沙啞,可以用苦酒湯來治療。

少陰經的熱邪,隨著經脈向上衝,導致喉嚨受傷長瘡,說不出話,聲音沙啞。就像名醫李東垣說的,少陰的邪氣進入身體深處,接著影響心臟,跟火邪一起轉化,反過來剋制肺金。所以用半夏的辛味,來疏散鬱結的熱邪,止住喉嚨痛。雞蛋清甘涼入肺,可以清除熱邪,通暢聲音。苦酒苦酸,可以消腫,散除邪毒。

苦酒湯的方子是:

半夏十四枚,洗淨,切成棗核大小。雞蛋一個,去掉蛋黃,把苦酒倒入蛋殼中,再把半夏放入苦酒中。把雞蛋殼放在刀環上,放在火上煮,沸騰三次後,去掉渣滓,一點點地含在口中慢慢吞嚥。如果沒好,就再煮三次服用。

少陰病,二三天後出現喉嚨痛,可以用甘草湯,如果沒好,可以用桔梗湯。

這也是熱邪傳到少陰經,然後出現喉嚨痛的治療方法。甘草湯的甘甜可以緩解急迫的症狀,寒涼可以清除熱邪。如果病情嚴重,用甘草湯沒好,就必須用辛味的藥物來發散,同時用甘味的藥物來緩解。甘草和桔梗一起用,甘味比辛味重,主要治療陰虛夾雜客熱的病症,用藥的輕重,應該像這樣掌握。

甘草湯的方子是:

甘草二兩,用水三升煮到剩一升半,去掉渣滓,溫服七合,一天服用兩次。

桔梗湯的方子是:

桔梗一兩,甘草二兩。

以上兩味藥,用水二升煮到剩一升,去掉渣滓,溫熱分兩次服用。

少陰病,喉嚨痛,可以用半夏散或半夏湯來治療。

少陰病的喉嚨痛,用甘味藥物不能緩解的,就必須用辛味藥物來疏散。用寒涼藥物不能清除的,就必須用溫性藥物來發散。這是因為少陰經的邪氣鬱積在喉嚨部位,既出不去,又進不來。如果用寒涼的藥物來治療,鬱積的情況會更嚴重。用辛溫的藥物,就可以疏通鬱積的邪氣。這也符合《內經》所說的“病邪輕微的,要反著來治;病邪嚴重的,要順著來治”的原則。半夏散和半夏湯,甘味和辛味藥物一起用,但是辛味藥物比甘味藥物重,藥性是溫性的,不僅可以解散外來的寒氣,還可以疏散喉嚨鬱積的熱邪。

半夏散及湯的方子是:

半夏(洗淨)、桂枝(去皮)、甘草(炙)各等份。

以上三味藥,分別搗碎篩成粉末,混合均勻。用白開水調和一小勺粉末服用,一天服用三次。如果不能直接服用粉末,可以用水一升煎煮到沸騰七次,加入粉末兩小勺,再煮沸騰三次,然後熄火稍稍冷卻,一點點吞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