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貫珠集》~ 卷五·少陽篇 (3)

回本書目錄

卷五·少陽篇 (3)

1. 小柴胡湯證九條

無外證者,為純在裡;有外證者,為半在表也。無陽證者,沉為在陰;有陽證者,沉為在裡也。夫頭為陽之會,而陰不得有汗。今脈沉緊而頭汗出,知其病不在少陰,亦並不純在表,故可與小柴胡湯,合外內而並治之耳。設不了了者,必表解而里未和也。故曰:「得屎而解。」

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脅下硬痛,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與小柴胡湯。若已吐下、發汗、溫針、譫語,柴胡湯證罷,此為壞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本太陽脈浮頭痛惡寒之證,而轉為脅下硬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者,太陽不解,而傳入少陽也。尚未吐下,不經藥壞者,脈雖沉緊,可與小柴胡以和之。以證見少陽,舍脈而從證也。或云:「脈沉緊,連上未吐下看。」言尚未經吐下,與脈未至沉緊者,知其邪猶在經,可與小柴胡以和之。

或云:「沉當作浮。」前《陽明篇》第四十七條云:「病過十日,脈續浮者,與小柴胡湯」是也。並通。若已吐下、發汗、溫針,疊傷津液,胃燥譫語,而脅下硬滿、乾嘔等證反罷者,此眾法盡投,正已大傷,而邪猶不解,謂之壞病,非小柴胡所得而治者,須審其因犯何逆,隨證以法治之。

白話文:

小柴胡湯證九條

沒有外感症狀的,表示病邪完全在體內。有外感症狀的,表示病邪一半在體表。沒有陽性症狀的,脈象沉弱表示病邪在陰分。有陽性症狀的,脈象沉弱表示病邪在體內。頭部是陽氣匯集的地方,陰寒不應該有汗。現在脈象沉緊,而頭部卻出汗,就知道這病不在少陰,也不是完全在表,所以可以用小柴胡湯,同時調理表裡。如果病沒有完全好,一定是外表解除了,但體內還沒調和,所以說,拉出大便病就會好。

本來是太陽病的,沒有治好,轉入少陽的,會出現脅肋下硬痛、想吐又吐不出來、不想吃東西、忽冷忽熱的症狀,如果還沒用過催吐或瀉下的方法,脈象是沉緊的,就可以用小柴胡湯。如果已經用過催吐、瀉下、發汗、溫針等方法,導致出現胡言亂語,這時候就不是小柴胡湯證了,這叫做壞病,要了解是犯了什麼禁忌,再依照情況治療。

本來是太陽病,有脈象浮、頭痛、怕冷的症狀,後來轉變成脅肋下脹滿、想吐又吐不出來、不想吃東西、忽冷忽熱,這是太陽病沒好,而病邪傳到少陽了。如果還沒用過催吐或瀉下的方法,也沒用藥物導致病情惡化,即使脈象沉緊,還是可以用小柴胡湯來調和,因為症狀是少陽證,所以可以不完全依照脈象,而依據症狀來判斷。有人說脈象沉緊,要連同前面說的「還沒用過催吐或瀉下的方法」一起看,表示還沒用過催吐或瀉下,而且脈象還沒達到沉緊的程度,表示邪氣還在經絡,可以用小柴胡湯來調和。

也有人說「沉」應該改為「浮」。前面陽明篇第四十七條提到,生病超過十天,脈象還是浮的,可以用小柴胡湯,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已經用過催吐、瀉下、發汗、溫針等方法,多次損傷津液,導致腸胃乾燥、胡言亂語,而且脅肋下脹滿、想吐等症狀反而消失了,這表示各種方法都用盡了,正氣已經大傷,而邪氣還沒解除,這就叫做壞病,不是小柴胡湯可以治療的,必須仔細分析是犯了什麼禁忌,再根據情況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