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貫珠集》~ 卷五·少陽篇 (3)
卷五·少陽篇 (3)
1. 小柴胡湯證九條
無外證者,為純在裡;有外證者,為半在表也。無陽證者,沉為在陰;有陽證者,沉為在裡也。夫頭為陽之會,而陰不得有汗。今脈沉緊而頭汗出,知其病不在少陰,亦並不純在表,故可與小柴胡湯,合外內而並治之耳。設不了了者,必表解而里未和也。故曰:「得屎而解。」
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脅下硬痛,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與小柴胡湯。若已吐下、發汗、溫針、譫語,柴胡湯證罷,此為壞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本太陽脈浮頭痛惡寒之證,而轉為脅下硬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者,太陽不解,而傳入少陽也。尚未吐下,不經藥壞者,脈雖沉緊,可與小柴胡以和之。以證見少陽,舍脈而從證也。或云:「脈沉緊,連上未吐下看。」言尚未經吐下,與脈未至沉緊者,知其邪猶在經,可與小柴胡以和之。
或云:「沉當作浮。」前《陽明篇》第四十七條云:「病過十日,脈續浮者,與小柴胡湯」是也。並通。若已吐下、發汗、溫針,疊傷津液,胃燥譫語,而脅下硬滿、乾嘔等證反罷者,此眾法盡投,正已大傷,而邪猶不解,謂之壞病,非小柴胡所得而治者,須審其因犯何逆,隨證以法治之。
白話文:
小柴胡湯證九條
-
如果沒有外感症狀,表示疾病完全在體內;如果有外感症狀,表示疾病半表半裡。沒有陽證,脈象沈表示病在陰分;有陽證,脈象沈表示病在體內。頭部是陽氣匯聚的地方,陰證不該有頭汗。如今脈沈緊卻頭部出汗,知道這病不在少陰,也不完全在表,所以可以用小柴胡湯,同時治療外感和內在問題。如果還不清爽,必定是外表症狀解除但體內問題未解決。因此說:"排便後就會好。"
-
本是太陽病未好,轉為少陽病,表現為肋下硬痛、乾嘔無法進食、忽冷忽熱,尚未催吐或瀉下,脈沈緊的,可用小柴胡湯。如果已經催吐、瀉下、發汗、針灸熱療,出現胡言亂語,柴胡湯證已消失,這是病情惡化,需查明哪種治療方法造成偏差,依照情況處理。
-
原本是太陽病的脈浮、頭痛、怕冷症狀,轉為肋下硬滿、乾嘔不能吃、忽冷忽熱的,表示太陽病未好而傳入少陽經。尚未催吐或瀉下,沒有被藥物影響惡化的,即使脈沈緊,仍可用小柴胡湯調和。因為症狀顯示少陽病,所以捨棄脈象依據症狀。有人說:"脈沈緊要結合前面未催吐瀉下看。"意思是尚未催吐瀉下,脈還沒到沈緊程度,知道病邪仍在經絡,可用小柴胡湯調和。
-
有人認為"沈"字應為"浮"字。前面《陽明篇》第47條提到:"病超過十日,脈持續浮的,可用小柴胡湯"。這兩種說法都說得通。如果已經催吐、瀉下、發汗、針灸熱療,反覆損傷津液,胃燥導致胡言亂語,而肋下硬滿、乾嘔等症狀反而減輕的,表示各種方法都用過,正氣大傷而病邪未除,稱為壞病,不是小柴胡湯能治的,必須查明是哪種治療造成偏差,根據症狀採取相應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