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貫珠集》~ 卷一·太陽篇上 (6)

回本書目錄

卷一·太陽篇上 (6)

1. 合病證治六條

而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句。頂腹滿身重四句來。謂有腹滿身重等證而自汗出者。則雖三陽合病。而邪聚於陽明者較太陽為多。故宜白虎湯清而解之。若不自汗出者。則太陽為多。白虎不可與矣。脈浮大。上關上者。病盛於陽經。故脈亦盛於陽位也。但欲眠睡者。熱勝而神昏也。

目合則汗者。膽熱則液泄也。此條蓋補上條之所未備。而熱之聚於少陽者。視太陽陽明較多矣。設求治法。豈白虎湯所能盡哉。

白虎湯方

石膏(一斤),知母(六兩),甘草(二兩),粳米(六合)

上先煮石膏數十沸。再投藥米。米熟湯成。溫服。

白話文:

合病證治六條

如果額頭冒汗、手腳冰涼,加上自汗、頭腹部脹滿、身體沈重等症狀,表示雖然是三陽經(太陽、陽明、少陽)同時發病,但病邪主要集中在陽明經,比太陽經更嚴重,所以適合用白虎湯清熱解邪。如果沒有自汗,則太陽經的症狀較重,就不能用白虎湯。

脈象浮大且偏於關脈以上,表示陽經的病邪旺盛,脈象也因為陽氣亢奮而顯得強盛。患者只想睡覺,是因熱邪過盛導致神志昏沈。

閉眼時會出汗,是因為膽有熱,導致津液外洩。這條補充了前一條未提及的細節,說明熱邪聚集在少陽經的情況,比太陽經和陽明經更明顯。若要治療,單靠白虎湯是不夠的。

白虎湯方

石膏(一斤)、知母(六兩)、甘草(二兩)、粳米(六合)

做法:先將石膏煮滾數十次,再加入其他藥材和粳米,待米煮熟後即可。溫熱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