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貫珠集》~ 卷四·陽明篇下 (5)

回本書目錄

卷四·陽明篇下 (5)

1. 陽明可下不可下之辨十五條

豬膽汁方

大豬膽一枚。瀉汁。和醋少許。以灌穀道中。如一食頃。當大便出。

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浮澀相摶。大便則艱。其脾為約。麻仁丸主之。

浮者陽氣多。澀者陰氣少。而趺陽見之。是為胃強而脾弱。約、約束也。猶弱者受強之約束。而氣餒不用也。脾不用而胃獨行。則水液並趨一處。而大便失其潤矣。大黃、枳實、厚朴。所以瀉令胃弱。麻仁、杏仁、芍藥。所以滋令脾厚。用蜜丸者。恐速下而傷其脾也。蓋即取前條潤導之意。而少加之力。亦傷寒下藥之變法也。

麻仁丸方

麻仁(二升),芍藥(半升),枳實(半升),大黃(一斤),杏仁(一升),厚朴(一尺炙去皮)

上六味。為末。煉蜜為丸桐子大。飲服十丸。日三服。漸加以知為度。

白話文:

《陽明病可攻下與不可攻下的辨證十五條》

豬膽汁方
取一個大豬膽,倒出膽汁,加入少量醋混合。將此液體灌入肛門,約一頓飯的時間後,即可排便。

脈象與症狀分析
趺陽脈(足背動脈)若呈現浮且澀的脈象:

  • 浮脈表示胃氣過盛(消化機能亢進)。
  • 澀脈反映津液不足,可能伴隨頻尿。
    這兩種脈象結合,會導致大便乾硬難解,屬於「脾約」證(脾臟運化功能受胃熱制約),此時應使用麻仁丸治療。

病理機轉說明
浮脈屬陽氣過旺,澀脈屬陰液虧虛,在趺陽脈同時出現,顯示胃功能過強而脾功能虛弱。「約」即約束之意,如同虛弱的脾被強盛的胃壓制,導致脾無法正常運化水濕。當脾失職而胃獨自運作,體液會異常分布,使得大腸失去潤澤。

麻仁丸的配伍原理:

  • 大黃、枳實、厚朴:瀉胃火以削弱過亢的胃功能。
  • 麻仁、杏仁、芍藥:滋養脾陰以強化虛弱的脾。
  • 採用蜂蜜製丸是為了避免瀉下過猛損傷脾胃。此方延續前一條「潤滑導便」的思路,稍加強藥效,是傷寒論中攻下法的靈活變通。

麻仁丸配方與用法
材料:
麻仁(2升)、芍藥(半升)、枳實(半升)、大黃(1斤)、杏仁(1升)、炙厚朴(1尺,去皮)。

製法:
將六味藥研末,混合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服用方法:
每次以水送服10丸,每日三次,可逐漸增量直至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