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貫珠集》~ 卷四·陽明篇下 (4)
卷四·陽明篇下 (4)
1. 陽明可下不可下之辨十五條
陽明病,不能食。攻其熱,必噦。所以然者,胃中虛冷故也。以其人本虛,故攻其熱必噦。
天之邪氣,中人則同;而人之臟氣,虛實則不同。此下三條,乃為陽明病之中虛不足者設也。陽明病當攻其熱,而胃中虛冷不能食者,則不可攻其熱。攻之則中寒益甚,而氣乃上逆,故必作噦。噦,呃逆也。以下不可攻之證,凡七條。
傷寒嘔多,雖有陽明證,不可攻之。
夫陽明病,心下硬滿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陽明病,面合赤色,不可攻之。攻之,必發熱色黃,小便不利。
陽明雖有可下之例,然必表證全無,而熱結在腸中者,方可攻之。若嘔多者,邪在膈也;心下硬滿者,邪未下於胃也;面合赤色者,邪氣怫鬱在表也。故皆不可攻之。攻之則裡虛而熱入;其淫溢於下者,則下利不止;其蓄聚於中者,則發熱色黃,小便不利。其或幸而不死者,邪氣竟從下奪而愈耳。然亦難矣。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則微煩,頭眩,必小便難。此欲作谷疸。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脈遲者,氣弱而行不利也。氣弱不行,則谷化不速。谷化不速,則穀氣鬱而生熱。其熱上衝,則作頭眩。氣上衝者不下走,則小便難。而熱之鬱於中者,不得下行濁道。
必將蒸積為黃,故曰欲作谷疸。然以穀氣鬱而成熱,而非胃有實熱,故雖下之,而腹滿不去,不得與脈數胃實者同論也。
陽明病,本自汗出,醫更重發汗,病已瘥,尚微煩不了了者,此大便必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乾燥,故令大便硬。當問其小便日幾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為小便數少,以津液當還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陽明病不大便,有熱結與津竭兩端。熱結者,可以寒下,可以咸軟;津竭者,必津回燥釋,而後便可行也。茲已汗復汗,重亡津液,胃燥便硬,是當求之津液,而不可復行攻逐矣。小便本多而今數少,則肺中所有之水精,不直輸於膀胱,而還入於胃府。於是燥者得潤,硬者得軟,結者得通。故曰不久必大便出,而不可攻之意,隱然言外矣。
陽明病,自汗出,若發汗,小便自利者,此為津液內竭。雖硬,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豬膽汁,皆可為導。
前條汗多復汗,亡津液大便硬者,已示不可攻之意,謂須其津液還入胃中,而大便自行。此條復申不可攻之戒,而出蜜煎等潤導之法。何慮之周而法之備也!總之,津液內竭之人,其不欲大便者,靜以需之;其自欲大便者,則因而導之。仲景成法,後人可以守之而無變也。
蜜煎導方
蜜七合,一味。內銅器中,微火煎之。稍凝似餳狀,攪之,勿令焦著。欲可丸,並手捻作挺,令頭銳,大如指,長二寸許。當熱時急作,冷則硬。以內穀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時,乃去之。
白話文:
陽明病,如果病人無法進食,就去攻打熱邪,一定會發生呃逆。這是因為胃中虛寒的緣故。因為病人本來就虛弱,所以攻打熱邪一定會引起呃逆。
天地的邪氣侵入人體,大家都會相同,但每個人的臟腑氣血,虛實卻不同。以下三條說明,是針對陽明病中,虛弱不足的情況而設的。陽明病本應攻打熱邪,但如果病人胃中虛寒,無法進食,就不能攻打熱邪,攻打反而會使體內寒氣更重,氣往上逆,所以一定會引起呃逆。呃逆就是打嗝。以下還有七種不可攻打熱邪的情況。
傷寒病人嘔吐頻繁,即使有陽明病的症狀,也不可以攻打熱邪。
陽明病,如果病人感到心下硬滿,就不能攻打熱邪。如果攻打熱邪後,腹瀉不止,就會死亡;如果腹瀉停止,就會好轉。
陽明病,如果病人臉色發紅,就不能攻打熱邪。如果攻打熱邪,一定會發燒,臉色發黃,小便不順暢。
陽明病雖然有可以攻打熱邪的情況,但必須是表證完全消失,而且熱邪結在腸道中,才可以攻打熱邪。如果嘔吐頻繁,代表邪氣在膈膜;如果心下硬滿,代表邪氣還沒到胃;如果臉色發紅,代表邪氣鬱積在體表。這些情況都不能攻打熱邪。如果攻打熱邪,會導致體內虛弱,熱邪乘虛而入。熱邪向下流竄,就會導致腹瀉不止;熱邪聚集在體內,就會導致發燒,臉色發黃,小便不順暢。如果幸運不死,邪氣可能會從下排出而痊癒,但這種情況很難。
陽明病,如果脈搏遲緩,吃東西難以飽足,吃飽了就稍微煩躁,頭暈,而且小便不順暢,這將會發展成黃疸病。即使攻打熱邪,腹脹仍然和原來一樣。這是因為脈搏遲緩的緣故。脈搏遲緩代表氣虛,運行不暢。氣虛運行不暢,食物消化就慢。食物消化慢,食物的氣就鬱積而產生熱,熱往上衝,就會造成頭暈。氣往上衝而不往下走,就會導致小便不順暢,而鬱積在體內的熱,無法通過小便排出。
一定會積聚變成黃疸,所以說將要發展成黃疸病。然而,這是因為食物的氣鬱積而產生的熱,並不是胃裡有實熱。所以即使攻打熱邪,腹脹仍然不會消除,不能和脈搏快速、胃有實熱的情況相提並論。
陽明病,本來就會自汗,如果醫生又讓他發汗,雖然病好了,但仍然稍微煩躁,這是因為大便乾燥的緣故。因為喪失了津液,胃中乾燥,所以導致大便乾燥。應該問問他一天小便幾次。如果本來一天小便三四次,現在只小便一次,就可以知道他不久就會大便。現在小便次數減少,是因為津液應該返回到胃中。所以知道不久一定會大便。
陽明病不大便,有熱邪結聚和津液枯竭兩種原因。熱邪結聚,可以用寒涼藥或軟堅藥攻下;津液枯竭,必須等到津液恢復,乾燥解除後,才能順利排便。現在已經發汗又再次發汗,重複喪失津液,導致胃部乾燥大便乾燥,這應該從補充津液著手,而不能再用攻逐的方法。小便本來很多而現在減少,是因為肺中的水精沒有直接輸送到膀胱,而是返回到胃裡。於是,乾燥的得到滋潤,堅硬的得到軟化,結聚的得到疏通。所以說不久一定會大便,而不可攻打熱邪的意思,就隱含在其中了。
陽明病,自己會出汗,如果又發汗,小便順暢,這是因為津液耗竭了。即使大便乾燥,也不能攻打熱邪。應該等他自己想大便時,再用蜜煎來導引通便。可以用土瓜根或大豬膽汁來導引通便。
前面提到出汗多次又發汗,導致津液耗竭大便乾燥的情況,已經說明不能攻打熱邪,應該等待津液返回胃中,大便自然會排出。這裡再次強調不能攻打熱邪,並提出用蜜煎等潤滑導引的方法。這是考慮得如此周全,方法如此完備啊!總之,津液耗竭的人,如果不想大便,就靜靜等待;如果自己想大便,就用方法引導它。這是張仲景定下的法則,後人可以遵守而不改變。
蜜煎導方
用七合蜂蜜,只用蜂蜜一種藥材,放入銅器中,用小火煎煮。稍微凝結成類似麥芽糖的樣子,攪拌它,不要讓它燒焦。等它冷卻後能搓成丸子時,用手捏成兩寸長,頂端尖細,像手指一樣粗的條狀。趁熱製作,冷了就硬了。把它塞入肛門中,用手緊緊按住,等到想大便時,再取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