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怡

《傷寒貫珠集》~ 卷二·太陽篇下 (18)

回本書目錄

卷二·太陽篇下 (18)

1. 痙病七條

太陽病。發熱無汗。反惡寒者。名曰剛痙。太陽病。發熱汗出。不惡寒者。名曰柔痙。

此分痙病剛柔之異。以無汗惡寒者。為陰為剛。有汗不惡寒者。為陽為柔。陰性勁切。而陽性舒散也。然必兼有頭動面赤。口噤。背反張。頸項強等證。仲景不言者。以痙字該之也。不然。何異太陽中風傷寒證。而謂之痙證耶。活人亦云痙證發熱惡寒。與傷寒相似。但其脈沉遲弦細。而項背反張為異耳。

太陽病。發熱。脈沉而細者。名曰痙。為難治。

太陽脈本浮。今反沉者。風得濕而伏也。痙脈本緊弦。今反細者。真氣適不足也。攻則正不能任。補則邪不得去。此痙病之難治者也。

太陽病。發汗太多。因致痙。

痙病有太陽風寒不解。重感寒濕而成者。亦有亡血竭氣。損傷陰陽。筋脈不榮而變成痙者。病在太陽。發汗太多。因致成痙。知其為液脫筋急之痙。而非風淫濕鬱之痙矣。經云、氣主煦之。血主濡之。又云、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陰陽既衰。筋脈失其濡養。而強直不柔也。此痙病標本虛實之辨也。

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獨頭動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痙病也。

痙病不離乎表。故身熱惡寒。痙為風強病。而筋脈受之。故口噤。頭項強。背反張。脈強直。經云。諸暴強直。皆屬於風也。頭熱足寒。面目赤。頭動搖者。風為陽邪。其氣上行而又主動也。

按以上五條。王叔和本編入痙濕暍篇中。在三百九十七法之外。茲特錄之。所以廣類病之法也。以下二條。系太陽原文。而實為痙病。故移置此篇。以資辨證。非好為變亂前文也。學者辨諸。

太陽病。項背強𠘧𠘧。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太陽病。項背強𠘧𠘧。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

二條本是痙證。而有表虛表實之分。表實者無汗。表虛者汗反自出。即所謂剛痙柔痙也。然痙、筋病也。亦風病也。故雖有剛柔之異。而其項背強𠘧𠘧惡風。則一也。𠘧𠘧項強連背。不能展顧之貌。桂枝加葛根湯。如太陽桂枝湯例。葛根湯。如太陽麻黃湯例。而並加葛根者。

以項背𠘧𠘧。筋骨肌肉並痹而不用。故加葛根以疏肌肉之邪。且並須桂、芍、薑、棗。以通營衛之氣。

桂枝加葛根湯方

葛根(四兩),桂枝(二兩去皮),芍藥(二兩),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湯法。原方有麻黃三兩。成氏云、麻黃主表實。後葛根湯證云、太陽病。項背強几几。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藥性正與此方同。其無汗者。當用麻黃。今自汗出。恐不加麻黃。但加葛根也。葛根湯方見正治法下。

白話文:

痙病七條

太陽病發熱,沒有汗,反而惡寒,叫做剛痙。太陽病發熱,出汗,不惡寒,叫做柔痙。

這是區分痙病剛柔不同的方法。沒有汗、惡寒的,屬陰屬剛;有汗、不惡寒的,屬陽屬柔。陰性勁急,而陽性舒散。但都一定會伴隨頭動、面赤、口噤、背反張、頸項強直等症狀。《傷寒雜病論》沒有明說,是用「痙」字概括了這些症狀。不然,和太陽中風、傷寒症狀有什麼不同,而稱之為痙證呢?民間也說痙證發熱惡寒,與傷寒相似,只是脈象沉遲弦細,而項背反張有所不同。

太陽病發熱,脈沉而細的,叫做痙,難治。

太陽病脈象本應浮,現在反而沉的,是風邪遇到濕邪而伏藏了。痙的脈象本應緊弦,現在反而細的,是真氣不足了。攻邪,正氣就無法承受;補氣,邪氣又不能去除,這就是痙病難治的原因。

太陽病,出汗太多,因而導致痙證。

痙病有的因為太陽經風寒未解,再次感受寒濕而引起;有的因為失血耗氣,損傷陰陽,筋脈失養而變成痙證。病在太陽經,出汗太多,因而導致痙證,就知道這是因為津液耗損、筋脈急縮的痙證,而不是風邪淫邪、濕邪鬱滯的痙證了。經書上說:「氣主溫煦,血主濡養。」又說:「陽氣充足則能滋養神氣,平和則能滋養筋脈。」陰陽衰弱,筋脈失去濡養,就會強直不柔,這就是痙病的標本虛實的辨別。

病人身熱足寒,頸項強直,惡寒,有時頭熱,面赤,目赤,單獨頭部搖動,突然口噤,背反張,就是痙病。

痙病不會離開太陽經的表證,所以身熱惡寒。痙證是風邪偏盛的病,筋脈受到影響,所以口噤,頭項強直,背反張,脈象強直。經書上說:「所有突然強直的病,都屬於風邪。」頭熱足寒,面部赤紅,頭部搖動,是風邪為陽邪,其邪氣向上走,又主動造成的。

以上五條,王叔和的《脈經》編入痙濕暍篇中,在三百九十七法之外。這裡特地錄下,是為了廣泛分類疾病的方法。以下兩條,是太陽經原文,實際上是痙病,所以移到這裡,用以辨證,並不是故意打亂前面的內容。學習者要辨別這些。

太陽病,項背強直,反而出汗惡風,桂枝加葛根湯主治。太陽病,項背強直,無汗惡風,葛根湯主治。

這兩條本是痙證,但是有表虛表實的區別。表實者無汗,表虛者汗反而自己出,也就是所謂的剛痙柔痙。然而,痙是筋病,也是風病,所以雖然有剛柔之別,但是項背強直惡風,則是一樣的。「強直」是指項強直連及背部,不能舒展回顧的樣子。桂枝加葛根湯,如同太陽經桂枝湯的用法;葛根湯,如同太陽經麻黃湯的用法,而都加葛根。

因為項背強直,筋骨肌肉都痹阻而不能活動,所以加葛根來疏通肌肉的邪氣,而且還需要桂枝、芍藥、生薑、大棗,來通調營衛之氣。

桂枝加葛根湯方:

葛根(四兩),桂枝(二兩,去皮),芍藥(二兩),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

以上六味藥,用水一斗,先煮葛根,減少二升,去掉上面的浮沫,然後加入其他藥物,煮到三升,去渣,溫服一升,蓋好被子,微微出汗即可,不用喝粥,其他如同桂枝湯的用法。原方有麻黃三兩,成無己說,麻黃主治表實證。後葛根湯證說,太陽病,項背強直,無汗惡風,葛根湯主治,藥性正與這個方子相同。無汗的,應該用麻黃,現在自己出汗了,恐怕不用加麻黃,只加葛根就可以了。葛根湯方見正治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