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貫珠集》~ 卷二·太陽篇下 (16)
卷二·太陽篇下 (16)
1. 火逆十條
反嘔者。陽邪上逆也。欲失溲。足下惡風者。陽上逆。足下無氣也。大便硬。津液不下行也。諸皆陽氣上盛。升而不降之故。及乎津液入胃。大便得行。於是陽氣暴降而頭反痛。穀氣得下而足心熱。則其腰下有汗。小便得行可知。其不嘔不失溲。又可知矣。
火逆下之。因燒針煩躁者。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
火逆復下。已誤復誤。又加燒針。火氣內迫。心陽內傷。則生煩躁。桂枝、甘草。以復心陽之氣。牡蠣、龍骨。以安煩亂之神。此與下條參看更明。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方
桂枝,炙甘草(各一兩),牡蠣,龍骨(各二兩)
上為末。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日三服。
傷寒脈浮。醫以火迫劫之。亡陽。必驚狂起臥不安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陽主之。
陽者。心之陽。即神明也。亡陽者。火氣通於心。神被火迫而不守。此與發汗亡陽者不同。發汗者。搖其精則厥逆筋惕肉瞤。故當用四逆。被火者。動其神則驚狂起臥不安。故當用龍、蠣。其去芍藥者。蓋欲以甘草急復心陽。而不須酸味更益營氣也。與發汗後。其人叉手自冒心。
心、下悸。欲得按者。用桂枝甘草湯同意。蜀漆、即常山苗。味辛。能去胸中邪結氣。此證火氣內迫心包。故須之以逐邪而安正耳。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方
桂枝(三兩),生薑(三兩切),蜀漆(三兩洗去腥),甘草(二兩炙),牡蠣(五兩熬)龍骨(四兩),大棗(十二枚擘)
上為末。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減二升。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衝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燒針發其汗。針處被寒者。故寒雖從汗而出。新寒復從針孔而入也。核起而赤者。針處紅腫如核。寒氣所郁也。於是心氣因汗而內虛。腎氣乘寒而上逆。則發為奔豚。氣從少腹上衝心也。灸其核上。以杜再入之邪。與桂枝加桂。以泄上逆之氣。
桂枝加桂湯方
於桂枝湯方內更加桂二兩。共五兩。余依前法。
白話文:
火逆十條
嘔吐:這是因為陽氣邪氣向上逆行。 想要小便失禁:腳底感覺怕冷,這是因為陽氣向上逆行,腳底沒有氣血的緣故。 大便乾硬:這是因為身體的津液沒有向下運行。這些都是陽氣過盛,只向上升而不下降的緣故。等到津液進入胃部,大便能夠順利排出,這時陽氣會突然下降,反而會引起頭痛。穀物之氣能夠向下運行,腳心發熱,腰部以下會有汗,小便也順利排出。這樣就不會再嘔吐或小便失禁了。
火逆導致的腹瀉:若因發熱而使用燒針治療導致煩躁不安,可以使用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來治療。
火逆重複瀉下:如果已經錯誤地使用瀉下藥,又再次使用,並加上燒針治療,導致體內火氣逼迫,心陽受到損傷,就會產生煩躁。使用桂枝、甘草可以恢復心陽之氣,使用牡蠣、龍骨可以安定煩亂的神志。這條和下一條一起參看會更清楚。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桂枝、炙甘草各一兩,牡蠣、龍骨各二兩。將藥材磨成粉末,加入五升水煮至二升半,去除藥渣,溫服八合,每日三次。
傷寒脈浮,因燒灼導致亡陽:如果傷寒脈象浮,醫生使用火攻的方法導致病人亡陽,必定會出現驚狂,坐立不安的情況,可以用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湯來救治逆行的陽氣。
陽氣:指心臟的陽氣,也就是精神和意識。亡陽是指火熱之氣侵入心臟,精神被火熱逼迫而無法守住。這與發汗導致亡陽的情況不同。發汗導致亡陽,會動搖身體的精氣,導致手腳冰冷、肌肉抽搐。所以應使用四逆湯來治療。而被火攻導致亡陽,會擾亂精神,導致驚狂和坐立不安。所以應該使用龍骨、牡蠣來治療。方劑中去除芍藥,是因為要用甘草迅速恢復心陽,不需要酸味的芍藥來增加營氣的損耗。這和發汗後病人會兩手交叉按住胸口的狀況類似。
心下悸動,想要按壓:若感覺心下悸動,想要按壓,可以使用與桂枝甘草湯有相同作用的藥方來治療。蜀漆就是常山苗,味道辛辣,能夠去除胸中的邪氣結滯。這個證狀是因為火熱之氣迫近心包,所以需要用蜀漆來驅邪扶正。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湯: 桂枝三兩,生薑三兩(切片),蜀漆三兩(洗淨去除腥味),炙甘草二兩,熬過的牡蠣五兩,龍骨四兩,大棗十二枚(擘開)。將藥材磨成粉末,加入一斗二升水,先煮蜀漆至水量減少二升,再加入其他藥材,煮至三升,去除藥渣,溫服一升。
燒針後出汗,針處受寒,出現紅腫核狀凸起:如果使用燒針治療後,皮膚毛孔打開出汗,針孔處又受寒,出現紅腫核狀凸起,必定會引發奔豚。奔豚指的是氣從下腹部向上衝到心臟的病症。應在紅腫核狀凸起的地方灸一下,再使用桂枝加桂湯。燒針導致出汗,針處受寒,說明寒氣雖然從汗排出,新的寒氣又從針孔進入。紅腫核狀凸起是因為針處紅腫,寒氣鬱結。心氣因出汗而虛弱,腎氣因受寒而上逆,就會引發奔豚。在紅腫核狀凸起處灸一下,可以阻止寒邪再次進入體內,使用桂枝加桂湯可以疏散向上逆行的氣。
桂枝加桂湯: 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增加桂枝二兩,共五兩。其他方法和原來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