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貫珠集》~ 卷二·太陽篇下 (10)
卷二·太陽篇下 (10)
1. 下後諸變證治八條
太陽病,下之。其脈促,不結胸者,此為欲解也。脈浮者,必結胸也。脈緊者,必咽痛。脈弦者,必兩脅拘急。脈細數者,頭痛未止。脈沉緊者,必欲嘔。脈沉滑者,協熱利。脈浮滑者,必下血。
此因結胸,而並詳太陽誤下諸變。謂脈促為陽盛,而不結於胸,則必無下利痞滿之變,其邪將從外解。若脈浮者,下後邪已入里,而猶在陽分,則必作結胸矣。脈緊者,太陽之邪傳入少陰之絡,故必咽痛。所為脈緊者屬少陰,又邪客於足少陰之絡,令人咽痛,不可內食是也。
脈弦者,太陽之邪傳入少陽之經,故必兩脅拘急。所為尺寸俱弦者,少陽受病,其脈循脅絡於耳故也。脈細為氣少,數為陽脈,氣不足而陽有餘,乃邪盛於上也,故頭痛未止。脈沉為在裡,緊為寒脈,邪入里而正不容,則內為格拒,故必欲嘔。脈沉滑者,熱勝而在下也,故協熱利。
脈浮滑者,陽勝而陰傷也,故必下血。經曰:「不宜下而更攻之,諸變不可勝數。」此之謂也。以下並太陽下後之證,而或胸滿,或喘,或煩驚譫語,或脅痛發黃,是結胸、痞滿、煩躁、下利外,尚有種種諸變如此。
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若微惡寒者,去芍藥方中加附子湯主之。
陽邪被抑,不復浮盛於表,亦未結聚於裡,故其胸滿、其脈促。促者,數而時一止也。夫促為陽脈,胸中為陽之府,脈促胸滿,則雖誤下,而邪氣仍在陽分,故以桂、甘、薑、棗甘辛溫藥,從陽引而去之。去芍藥者,恐酸寒氣味,足以留胸中之邪,且奪桂枝之性也。若微惡寒者,其人陽不足,必加附子,以助陽氣而逐陽邪。設徒與前法,則藥不及病,雖病不增劇,亦必無濟矣。
桂枝去芍藥湯方
於桂枝湯內去芍藥,余依前法。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方
於桂枝湯方內去芍藥,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余依前法。
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湯主之。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朴、杏仁佳。
太陽誤下,無結胸下利諸變,而但微喘,知其里未受病,而其表猶未解,胸中之氣,為之不利也。故與桂枝湯解表散邪,加厚朴、杏仁下氣定喘。然喘之為病,所關非細,而誤下之後,其變實多。仲景此條,蓋可以互證,而難以獨引,亦如太陽病,脈浮者,可發汗,宜麻黃湯之文也。學者辨諸。
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衝者,可與桂枝湯,方用前法。若不上衝者,不可與之。
病在太陽,而反下之,正氣遂虛,邪氣則陷。乃其氣反上衝者,陽邪被抑而復揚,仍欲出而之表也,故可與桂枝湯,從陽引而去之,因其輕而揚之之意也。用前法者,即啜熱稀粥,以助藥力之法,蓋欲以救被傷之氣,而引欲出之邪耳。若不上衝者,邪已內陷,不復外攻,當隨脈證而調其內,不可更以桂枝攻其表也。
白話文:
下後諸變證治八條
太陽病瀉下後,脈搏急促,但沒有胸部滿悶,這是疾病將要痊癒的徵兆。如果脈搏浮大,必定是胸部滿悶;脈搏緊弦,必定咽喉疼痛;脈搏弦數,必定兩脅拘緊;脈搏細數,必定頭痛未止;脈搏沉緊,必定想嘔吐;脈搏沉滑,必定腹部熱痛並腹瀉;脈搏浮滑,必定會下血。
這是因為胸部滿悶,而詳細說明太陽病瀉下後的各種變化。脈搏急促是陽氣盛的表現,但沒有胸部滿悶,就一定不會有腹瀉、痞滿等變化,邪氣將從體表排出。如果脈搏浮大,瀉下後邪氣已入侵內裡,但仍在陽分,就會出現胸部滿悶。脈搏緊弦,是太陽經的邪氣傳入少陰經的絡脈,所以必定咽喉疼痛。脈搏緊弦屬於少陰經,邪氣客於足少陰經的絡脈,讓人咽喉疼痛,無法進食。
脈搏弦數,是太陽經的邪氣傳入少陽經,所以必定兩脅拘緊。脈搏細弱是氣虛,脈搏數是陽氣盛的表現,氣不足而陽氣有餘,邪氣盛於上焦,所以頭痛未止。脈搏沉緊,是邪氣在裡,緊弦是寒脈,邪氣入侵內裡,正氣不能抵抗,所以必定想嘔吐。脈搏沉滑,是裡熱盛於下焦,所以腹部熱痛並腹瀉。
脈搏浮滑,是陽氣盛而陰氣受損,所以必定會下血。《傷寒論》說:「不宜瀉下而再次攻之」,各種變化不可勝數,這就是其中一種。以下列舉太陽病瀉下後的各種症狀:胸部滿悶、喘息、煩躁不安、神志不清、說話胡言亂語、脅肋疼痛、黃疸等,除了胸部滿悶、痞滿、煩躁、腹瀉之外,還有其他各種變化。
太陽病瀉下後,脈搏急促,胸部滿悶,用桂枝去芍藥湯治療。如果略感惡寒,在桂枝去芍藥湯中加入附子湯治療。
陽邪被抑制,不再浮盛於體表,也沒有聚集於內裡,所以胸部滿悶,脈搏急促。急促是指脈搏數而時停。急促是陽脈的表現,胸中是陽氣的府庫,脈搏急促,胸部滿悶,即使誤用瀉下法,邪氣仍在陽分,所以用桂枝、甘草、生薑、大棗等甘辛溫熱的藥物,從陽分引邪外出。去除芍藥,是擔心酸寒的藥物會留住胸中的邪氣,而且會削弱桂枝的藥性。如果略感惡寒,
說明陽氣不足,必須加入附子,以助陽氣,驅除陽邪。如果只用之前的藥方,藥力達不到病位,雖然病情不會加重,但也沒有效果。
桂枝去芍藥湯方:在桂枝湯中去掉芍藥,其餘藥物按原方劑量服用。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方:在桂枝湯中去掉芍藥,加入炮附子一枚,去皮,破成八片,其餘藥物按原方劑量服用。
太陽病瀉下後,輕微喘息,是因為表邪未解,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湯治療。喘息的患者,在桂枝湯中加入厚朴、杏仁效果很好。
太陽病誤用瀉下法,沒有胸部滿悶、腹瀉等變化,而只是輕微喘息,知道裡證未受影響,而表邪尚未解除,胸中之氣不暢,所以用桂枝湯解表散邪,加入厚朴、杏仁下氣定喘。但是喘息的病情不容小覷,誤用瀉下法後,其變化很多。張仲景這一條,可以互相印證,但不能單獨引用,就像太陽病,脈搏浮大,可以發汗,宜用麻黃湯一樣,學習者應當辨別清楚。
太陽病瀉下後,氣逆上衝,可以用桂枝湯,藥物用法同前。如果氣不上衝,不可以服用。
疾病在太陽經,卻用瀉下法,正氣就會虛弱,邪氣就會下陷,所以氣逆上衝,陽邪被抑制後又向上衝,仍然想從體表排出,所以可以用桂枝湯,從陽分引邪外出。用前法是指服用熱稀粥,以助藥力,目的是為了救治受損的正氣,引導欲出的邪氣。如果氣不上衝,邪氣已經內陷,不再外攻,應當根據脈象和症狀調整內治,不可以再用桂枝攻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