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貫珠集》~ 卷二·太陽篇下 (3)
卷二·太陽篇下 (3)
1. 論結胸證治十條
病在陽者。邪在表也。當以藥取汗。而反以冷水潠之。或灌濯之。其熱得寒被劫而又不得竟去。於是熱伏水內。而彌更益煩。水居熱外。而肉上粟起。而其所以為熱。亦非甚深而極盛也。故意欲飲水。而口反不渴。文蛤鹹寒而性燥。能去表間水熱互結之氣。若服之而不瘥者。
其熱漸深。而內傳入本也。五苓散辛散而淡滲。能去膀胱與水相得之熱。若其外不鬱於皮膚。內不傳於膀胱。則水寒之氣。必結於胸中。而成寒實結胸。寒實者。寒邪成實。與結胸熱實者不同。審無口燥渴煩等證見者。當與三物白散溫下之劑。以散寒而除實也。本文小陷胸湯及亦可服七字。
疑衍。蓋未有寒熱而仍用黃連、栝蔞者。或久而變熱者。則亦可與服之耳。
文蛤散方
文蛤五兩為散。以沸湯和一錢匕服。湯用五合。
三物白散方
桔梗(三分),貝母(三分),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
上三味為末。納巴豆。更於臼中杵之。以白飲和服。強人半錢匕。羸者減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進熱粥一杯。利過不止。進冷粥一杯。身熱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者。若以水潠之洗之。益令熱劫不得出。當汗而不汗則煩。假令汗出已。腹中痛。與芍藥三兩。如上法。
太陽少陽並病。而反下之。成結胸。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漿不下。其人心煩。
太陽病未罷而並於少陽。法當和散。如柴胡加桂枝之例。而反下之。陽邪內陷。則成結胸。亦如太陽及少陽誤下之例也。但邪既上結。則當不復下注。乃結胸心下硬。而又下利不止者。邪氣甚盛。而淫溢上下也。於是胃氣失其和。而水漿不下。邪氣亂其心。而煩擾不寧。所以然者。
太少二陽之熱。並而入里。充斥三焦心胃之間。故其為病。較諸結胸有獨甚焉。仲景不出治法者。非以其盛而不可制耶。
結胸證。其脈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則死。
結胸證。原有可下之例。如大陷胸湯及丸諸法是也。若其脈浮大者。心下雖結而表邪猶盛。則不可逕與下法。下之則臟氣重傷。邪氣復入。既不能受。又不可制。則難為生矣。故曰下之則死。
結胸證悉具。煩躁者死。下利者亦死。
傷寒邪欲入而煩躁者。正氣與邪爭也。邪既結而煩躁者。正氣不勝。而將欲散亂也。結胸證悉具。謂脈沉緊。心下痛。按之石硬。及不大便。舌上燥而渴。日晡所潮熱。如上文所云是也。而又煩躁不寧。則邪結甚深。而正虛欲散。或下利者。是邪氣淫溢。際上極下。所謂病勝臟者也。雖欲不死。其可得乎。
白話文:
病在陽的部位,是邪氣在表,應該用藥發汗,卻反而用冷水噴灑或沖洗,熱氣被寒氣阻擋而無法完全散去,於是熱氣潛伏在體內,更加煩躁,寒氣在熱氣外,皮膚表面起雞皮疙瘩。但這種熱並不是很深很嚴重,所以想喝水,但口卻不渴。文蛤藥性鹹寒且燥,能去除表層水熱交結的氣,如果吃了沒好的話,
表示熱氣漸漸深入,往身體內部傳去。五苓散藥性辛散且滲濕,能去除膀胱裡水和熱結合的病症。如果邪氣既沒有鬱在皮膚表面,也沒有傳到膀胱,那麼寒氣就會結在胸中,形成寒實結胸。寒實指的是寒邪確實存在,和熱實結胸不同。如果沒有口乾舌燥、煩躁等症狀,就應該用三物白散這種溫下的藥劑,來散寒除實。本文提到的小陷胸湯可能是有誤的,因為沒有寒熱兼具的情況會用黃連、栝蔞的。或許是病程久了轉為熱證,那時才能用。
文蛤散的配方
文蛤五兩磨成粉末,用沸水沖泡一錢匕服用,用五合水沖泡。
三物白散的配方
桔梗(三分),貝母(三分),巴豆(一分,去皮心後炒黑)
將以上三味藥磨成粉末,加入巴豆,再搗一下,用白開水調和服用。體格強壯的人服用半錢匕,虛弱的人減量服用。如果病在膈以上會嘔吐,病在膈以下會腹瀉。如果沒有腹瀉,就喝一杯熱粥。如果腹瀉不止,就喝一杯冷粥。如果身體發熱、皮膚起雞皮疙瘩的症狀沒有解除,並且想要蓋被子,如果用冷水噴灑或沖洗,反而會使熱氣被阻擋而無法發散,應該發汗卻沒發汗會更加煩躁。如果已經發汗,卻出現腹痛,就用芍藥三兩,方法如上。
太陽病和少陽病同時發生,卻反而使用攻下藥,就會形成結胸,心下會有硬塊,腹瀉不止,水和食物都無法下嚥,病人會心煩。
太陽病還沒好,又同時出現少陽病,應該用和解的方法來治療,像柴胡加桂枝湯那樣,卻反而使用攻下藥,陽邪就會往裡陷,也會形成結胸,和太陽病、少陽病誤用攻下藥的情況一樣。但邪氣既然已經往上結聚,就不應該往下走,現在卻出現結胸、心下硬塊,而且腹瀉不止,這是邪氣很盛,上下亂竄的緣故。於是胃氣失去平衡,水和食物都無法下嚥,邪氣擾亂心神,煩躁不安。之所以會這樣,
是因為太陽和少陽的熱邪同時往身體內部傳,充斥在三焦和心胃之間,所以這個病比一般的結胸更加嚴重。張仲景沒有寫出治療方法,難道是因為病情太嚴重而無法控制嗎?
結胸的病人,如果脈象浮大,就不能用攻下藥,用了會死。
結胸的病人,原本有可以用攻下藥的情況,像大陷胸湯和丸劑等。但如果脈象是浮大的,表示心下雖然結聚,但表邪仍然很盛,就不能直接用攻下藥。用了攻下藥會嚴重損傷臟腑之氣,邪氣又會再次侵入,既無法承受,也無法控制,就難以活命了,所以說用了會死。
結胸的症狀都出現了,如果煩躁會死,如果腹瀉也會死。
傷寒邪氣想要入侵而出現煩躁,是正氣和邪氣在搏鬥。如果邪氣已經結聚而出現煩躁,表示正氣已經衰弱,快要崩潰了。結胸的症狀都出現了,指的是脈象沉緊、心下疼痛、按下去硬如石頭,以及大便不通、舌頭乾燥口渴、下午發熱等,像前面說的那樣。如果又加上煩躁不安,表示邪氣結聚很深,而正氣已經虛弱。或是出現腹瀉,表示邪氣上下亂竄,是所謂的病勝過臟腑。即使想要不死,怎麼可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