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貫珠集》~ 卷二·太陽篇下 (2)
卷二·太陽篇下 (2)
1. 論結胸證治十條
各隨其所有而為病耳。水結在胸。而但頭汗出者。邪膈於上而氣不下通也。故與大陷胸湯。以破飲而散結。
太陽病。重發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熱。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湯主之。
汗下之後。津液重傷。邪氣內結。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熱。皆陽明胃熱之徵也。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則不特徵諸兆。抑且顯諸形矣。乃不用大承氣而用大陷胸者。亦以水食互結。且雖至少腹。而未離心下故也。不然。下證悉具。下藥已行。何以不臣枳、樸而臣甘遂哉。結胸者。項亦強。如柔痓狀。下之則和。宜大陷胸丸。
痓病之狀。頸項強直。結胸之甚者。熱與飲結。胸膈緊貫。上連於項。但能仰而不能俯。亦如痓病之狀也。曰柔而不曰剛者。以陽氣內陷者。必不能外閉。而汗常自出耳。是宜下其胸中結聚之實。則強者得和而愈。然胸中盛滿之邪。固非小陷胸所能去。而水熱互結之實。亦非承氣湯所可治。
故與葶藶之苦。甘遂之辛。以破結飲而泄氣閉。杏仁之辛。白蜜之甘。以緩下趨之勢。而去上膈之邪。其芒硝、大黃。則資其軟堅蕩實之能。
大陷胸丸方
大黃(半斤),葶藶(半斤),芒硝(半斤),杏仁(半升去皮尖熬)
上四味。搗篩二味。納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彈丸一枚。別搗甘遂末一錢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溫頓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為效。禁如藥法。
按湯者蕩也。盪滌邪穢。欲使其淨盡也。丸者緩也。和理臟腑。不欲其速下也。大陷胸丸以盪滌之體。為和緩之用。蓋以其邪結在胸。而至如柔痓狀。則非峻藥不能逐之。而又不可以急劑一下而盡。故變湯為丸。煮而並渣服之。乃峻藥緩用之法。峻則能勝破堅蕩實之任。緩則能盡際上迄下之邪也。
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
胸中結邪。視結胸較輕者。為小結胸。其證正在心下。按之則痛。不似結胸之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也。其脈浮滑。不似結胸之脈沉而緊也。是以黃連之下熱。輕於大黃、半夏之破飲。緩於甘遂、栝蔞之潤利。和於芒硝。而其蠲除胸中結邪之意。則又無不同也。故曰小陷胸湯。
小陷胸湯方
黃連(一兩),半夏(半升洗),栝蔞實(大者一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蔞實。取三升。去滓。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
病在陽。應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熱被劫不得去。彌更益煩。肉上粟起。意欲飲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瘥者。與五苓散。寒實結胸無熱證者。與三物小陷胸湯。白散亦可服。
白話文:
這些疾病的發生都跟身體內在的狀況有關。如果水液停留在胸部,卻只有頭部出汗,那是因為邪氣阻隔在上,氣無法順利向下流通,所以要用大陷胸湯來打破水飲,驅散胸部的結聚。
太陽病,如果重複發汗,又用瀉下的方法,導致五六天沒有大便,舌頭乾燥口渴,在午後會有輕微的潮熱,從心下到小腹的地方,感覺又硬又脹滿,並且疼痛不能碰觸,這就要用大陷胸湯來治療。
發汗或瀉下之後,身體的津液嚴重受損,邪氣在體內結聚,導致五六天沒有大便,舌頭乾燥口渴,在午後會有輕微的潮熱,這些都是陽明胃熱的徵兆。如果從心下到小腹的地方,感覺又硬又脹滿,並且疼痛不能碰觸,那就不只是出現這些徵兆,而是已經表現出明顯的症狀了。這時不用大承氣湯而用大陷胸湯的原因,是因為水和食物互相結聚,而且雖然脹滿到小腹,但還沒有完全離開心下的位置。如果不是這樣,如果瀉下的症狀都已經出現,瀉下的藥物也已經使用了,為何不用枳實、厚朴,而要用甘遂呢?結胸的症狀還包括脖子僵硬,像得了柔痓一樣,如果用瀉下的方法,就會好轉,這時就適合用大陷胸丸。
痓病的症狀是頸項僵硬,結胸嚴重的時候,熱邪和水飲結聚,胸膈之間緊繃,向上連到脖子,只能仰頭而不能低頭,也像得了痓病一樣。之所以說是「柔痓」而不是「剛痓」,是因為陽氣內陷的人,一定不能緊閉毛孔,所以汗會自己流出來。這種情況應該瀉下胸中結聚的實邪,這樣僵硬的狀況就能得到緩解而痊癒。但是胸中滿盛的邪氣,不是小陷胸湯可以去除的,而且水和熱互相結聚的實證,也不是承氣湯可以治療的。
所以要用葶藶的苦味,甘遂的辛味,來攻破結聚的水飲,宣洩阻塞的氣機;用杏仁的辛味,白蜜的甘味,來緩和藥物快速瀉下的趨勢,去除上膈的邪氣;而芒硝、大黃,則是輔助它們軟化堅硬、蕩滌實邪的功能。
大陷胸丸的組成
大黃(半斤)、葶藶(半斤)、芒硝(半斤)、杏仁(半升,去皮尖並炒過)。
將以上四味藥,先把大黃、葶藶搗碎篩過,再加入杏仁、芒硝,一起研磨成膏狀。然後將藥粉搓成彈丸大小,另外搗碎甘遂末一錢匕,加入兩合白蜜和兩升水一起煮,煮到剩下一升,溫熱時一次服用。如果一夜之後沒有瀉下,可以再次服用,直到瀉下為止。用藥期間要遵從藥物的禁忌。
按照藥理,湯劑有蕩滌的作用,可以清除體內邪穢,使其完全排出;丸劑則比較緩和,可以調理臟腑,不讓藥力快速瀉下。大陷胸丸雖然有蕩滌的藥性,卻是用於和緩的目的,這是因為邪氣結聚在胸部,嚴重到像柔痓一樣,就不能不用峻烈的藥物來驅逐它,但又不能用急藥一下子完全瀉下,所以才把湯劑改成丸劑,煮過後連渣一起服用,這就是峻烈藥物緩慢使用的做法。峻烈的藥力可以勝任攻破堅硬、蕩滌實邪的任務,緩和的用法則可以徹底清除從上到下的邪氣。
小結胸病,病位在心下,按壓會疼痛,脈象是浮滑的,這種情況適合用小陷胸湯來治療。
胸中結邪,比結胸的情況輕微的,叫做小結胸。它的症狀是病位在心下,按壓會疼痛,不像結胸那樣從心下到小腹都脹滿,而且疼痛不能碰觸。它的脈象是浮滑的,不像結胸那樣脈沉而緊。因此黃連的清熱作用,比大黃輕微,半夏的破飲作用,也比甘遂輕緩,栝蔞的潤利作用也比芒硝溫和。但是它們清除胸中結邪的目的,卻是相同的。所以說是用小陷胸湯。
小陷胸湯的組成
黃連(一兩)、半夏(半升,洗過)、栝蔞實(大者一枚)。
將以上三味藥,用六升水,先煮栝蔞實,煮到剩三升,去掉藥渣,再加入其他藥物,煮到剩兩升,去掉藥渣,分溫三次服用。
病邪在陽經,應該用發汗的方法來解決。但如果反而用冷水潑灑、灌洗,熱邪就會被抑制,無法排出,反而會更加煩躁不安,皮膚上出現像雞皮疙瘩一樣的粟粒,想要喝水,卻不覺得口渴,這種情況可以服用文蛤散。如果沒有好轉,就改用五苓散。寒實結胸,沒有發熱症狀的,就用三物小陷胸湯,也可以服用白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