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貫珠集》~ 卷二·太陽篇下 (6)
卷二·太陽篇下 (6)
1. 火逆十條
脈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無從出。因火而盛。病從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
白話文:
脈象浮動明顯。適合使用發汗的方式來治療。但是,如果選擇用火灸治療,反而會導致邪氣沒有出路,並且因為火灸的影響而使得病情更加嚴重。這樣一來,病狀將會集中於腰部以下,出現沉重及麻痹感,這種情況稱為火逆病。
脈浮者。病在表。不以汗解。而以火攻。肌腠未開。則邪無從出。反因火氣而熱乃盛也。夫陽邪被迫而不去者。則必入而之陰。病從腰以下重而痹者。邪因火迫而在陰也。故曰火逆。
白話文:
脈搏浮動的人,病情在身體表面。不應該用發汗法治療,而應該用火攻法。因為皮膚毛孔沒有打開,邪氣無法排出。反而會因為火氣而使熱氣更加旺盛。陽邪如果被逼迫而無法排出,就一定會進入陰分。腰部以下沉重疼痛的病症,就是因為邪氣因火氣逼迫而進入陰分。所以說這是火逆。
微數之脈。慎不可灸。因火為邪。則為煩逆。追虛逐實。血散脈中。火氣雖微。內攻有力。焦骨傷筋。血難復也。
白話文:
非常微弱的脈象。不可草率灸治。因為火是邪氣,會引起心煩嘔吐。火邪會追逐虛弱部位,損傷實質部位。血氣會散佈在脈道中。即使火氣微弱,內攻的力量依然強大。會灼傷骨骼損傷筋脈,使得氣血難以恢復。
脈微數者。虛而有熱。是不可以火攻。而反灸之。熱得火氣。相合為邪。則為煩逆。煩逆者。內煩而火逆也。
血被火迫。謂之追虛。熱因火動。謂之逐實。由是血脈散亂而難復。筋骨焦枯而不澤。火之為害何如耶。
脈浮。熱甚。反灸之。此為實。實以虛治。因火而動。必咽燥唾血。
白話文:
脈搏微弱而跳動次數多,代表身體虛弱但有熱症。這種情況不能用火療法治療,反而應該用艾灸。因為熱症遇到火氣,就會互相結合形成邪氣,導致患者煩躁不安。煩躁不安指的是內心煩悶,熱氣逆流上涌。
血液被火氣逼迫,稱為追虛,指的是虛弱的狀態被火氣推動,更加虛弱。熱症因為火氣活動,稱為逐實,指的是原本虛弱的狀態被火氣推動,變得更加虛弱。由此可見,血液循環變得混亂,難以恢復正常,筋骨變得乾燥枯萎,沒有光澤。火的危害可見一斑。
脈搏浮於表面,熱症嚴重,反而用艾灸治療。這種情況屬於實症,要用虛弱的療法治療。因為火氣會導致病情加重,患者會出現咽喉乾燥、吐血的症状。
此火邪迫血。而血上行者也。脈浮熱甚。此為表實。古法瀉多用針。補多用灸。醫不知而反灸之。是實以虛治也。兩實相合。迫血妄行。必咽燥而唾血。
太陽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經不解。必圊血。名為火邪。
白話文:
這股邪火逼迫血液,導致血液上行。脈搏浮起而且很熱,這是表證實熱的表現。古代的治療方法是多用針灸放血,多用艾灸補充陽氣。如果醫生不懂這個道理,反而用艾灸治療,那就用虛證的方法來治療實證了。兩個實證相合,會導致血液妄行亂竄,必然會出現咽喉乾燥和吐血的症狀。
太陽病指的是中醫中的一種病症,通常是與外感風寒有關的病狀。如果使用火療方法,比如火燻,來治療這種病,但病人並未因此而出汗,那麼這個人的狀況很可能變得煩躁不安。倘若這種情況持續,即使到了病理發展的應有階段也未能得到緩解,那麼病人很可能會出現便血的症狀。這種情況下,就稱之為「火邪」,意味著是因為治療不當或病邪化熱所引起的病態。
此火邪迫血。而血下行者也。太陽表病。用火熏之。而不得汗。則邪無從出。熱氣內攻。必發躁也。六日傳經盡。至七日則病當解。若不解。火邪迫血。下走腸間。則必圊血。圊血、便血也。
白話文:
這股火邪壓迫血液,導致血液向下流動。太陽經(表病)用火燻烤,但無法發汗,那麼邪氣就無法排出。熱氣會內攻,一定會出現煩躁的症狀。六天後邪氣傳遍全身。到了第七天,病情應該好轉。如果沒有好轉,火邪壓迫血液,血液向下流到腸道,那麼一定會出現便血。便血就是從肛門排出血液。
太陽傷寒者。加溫針。必驚也。
寒邪在表。不以汗解。而以溫針。心虛熱入。必作驚也。成氏曰。溫針損營血而動心氣。
白話文:
如果患的是太陽經的傷寒病症,加上使用溫針治療,病人必定會感到驚嚇不安。
當寒邪停留在身體表面,未能通過出汗的方式得到緩解,而選擇使用溫針療法時,因為心臟機能較弱,熱氣可能會乘虛而入,進而引發驚悸的狀況。成氏(古人,具體未指明是哪位)說過,溫針的治療可能損害到人體的營養血液,同時幹擾心氣的平和運行,從而導致這樣的後果。
太陽病中風。以火劫發汗。邪風被火熱。血氣流溢。失其常度。兩陽相熏灼。其身發黃。陽盛則欲衄。陰虛則小便難。陰陽俱虛竭。身體則枯燥。但頭汗出。劑頸而還。腹滿微喘。口乾咽爛。或不大便。久則譫語。甚者至噦。手足躁擾。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白話文:
外感風寒引發太陽病,用火熱的方法發汗。但邪風被火熱驅趕,導致血氣異常,超出正常範圍。兩陽相衝,身體發黃。陽盛則想流鼻血,陰虛則小便困難。陰陽俱虛,身體就會枯槁。頭部出汗,但流到頸部就沒了。腹滿,輕微喘息,口乾咽喉潰爛。有的會便祕。時間久了會胡言亂語,嚴重的話會嘔吐。手腳不安分,抓衣服摸牀。小便通暢的話,這種情況是可以治癒的。
風為陽邪。火為陽氣。風火交煽。是為兩陽。陽盛而熱勝為發黃。陽盛則血亡而陰竭。為欲衄。為小便難也。陰陽俱虛竭。非陽既盛而復虛也。盛者。陽邪自盛。虛者。陽氣自虛也。身體枯燥以下。並陰陽虛竭。火氣熏灼之徵。於法不治。乃小便本難而反利。知其陰氣未絕。猶可調之使復也。故曰其人可治。
白話文:
風是陽性邪氣,火是陽性氣氣。風火互相激發,稱為「兩陽」。陽氣過盛,熱氣旺盛,會導致皮膚發黃。陽氣過盛的話,會導致血氣耗盡,陰氣枯竭,出現流鼻血、小便困難等症狀。陰陽俱虛竭,並不是陽氣先過盛再轉為虛弱。過盛的是陽性邪氣,虛弱的是陽氣自身。身體消瘦乾燥及以下症狀,都是陰陽虛竭的表現,也是火氣燻灼的徵兆。按照一般治療方法,此病無法治癒,但小便仍然通暢,說明陰氣未完全耗盡,仍然可以通過治療使其恢復。因此說這樣的人還有救。
太陽病。二日。反躁。反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熱入胃。胃中水竭。躁煩。必發譫語。十餘日。振慄自下利者。此為欲解也。故其汗從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嘔。欲失溲。足下惡風。大便硬。小便當數而反不數。反多。大便已。頭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熱。穀氣下流故也。
白話文:
太陽病,出現後兩天。患者的反覆發熱,反覆用熨斗燙背部。就會出現大量出汗。大量熱氣進入胃裡。胃裡的津液被耗盡。就會躁動煩躁。必然會出現胡言亂語。十幾天後。從下半身開始出現戰慄和腹瀉的情況。這是將要痊癒的徵兆。所以他的腰部以下出汗,但是出汗不多。想小便卻小便不出來。反過來嘔吐。想排便卻排不出來。腳底發涼。大便乾燥。小便應該頻繁卻不頻繁。反而是很多。大便後。頭部劇烈疼痛。這個人腳心的部位一定很熱。這是因為穀氣向下運行的緣故。
太陽病二日。不應發躁而反躁者。熱氣行於里也。是不可以火攻之。而反熨其背。汗出熱入。胃乾水竭。為躁煩。為譫語。勢有所必至者。至十餘日。火氣漸衰。陰氣復生。忽振慄自下利者。陽得陰而和也。故曰欲解。因原其未得利時。其人從腰以下無汗。欲小便不得者。陽不下通於陰也。
白話文:
太陽中風發病兩天。沒有發熱而反而發熱的,是因為熱氣在體內運行。這種情況不能用溫熱療法,反而要按摩他的背部。這樣就會出汗,熱氣進入體內,胃裡缺水,導致煩躁不安,說胡話。這種情況是必然的。到了十多天後,火氣逐漸減弱,陰氣又恢復了。這時突然發抖,自下而泄,是陽氣得到陰氣而調和。所以說他想解大便。追溯到他還沒有解大便的時候,他從腰部以下沒有出汗,想小便也小便不出來,是因為陽氣不能向下運行而與陰氣相通。
反嘔者。陽邪上逆也。欲失溲。足下惡風者。陽上逆。足下無氣也。大便硬。津液不下行也。諸皆陽氣上盛。升而不降之故。及乎津液入胃。大便得行。於是陽氣暴降而頭反痛。穀氣得下而足心熱。則其腰下有汗。小便得行可知。其不嘔不失溲。又可知矣。
火逆下之。因燒針煩躁者。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
白話文:
嘔吐是由於陽邪往上逆行造成的。小便失禁,腳底怕風,這是因為陽氣上逆導致腳底沒有氣。大便乾燥,這是因為津液無法向下運行。這些症狀都是由於陽氣過盛,升而不降所致。等到津液進入胃中,大便可以排出時,陽氣就會迅速下降,導致頭痛。穀氣可以向下運行時,腳底就會發熱,腰部就會出汗。小便通暢,這也證明陽氣已經下降。如果不再嘔吐,尿液也不再失禁,也可以證明陽氣已經下降。
當火療方法使用不當,導致病情反而往下走的情況下,如果病人出現因為灸針治療而感到煩躁不安的症狀,這時可以使用【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作為主要治療方劑。
火逆復下。已誤復誤。又加燒針。火氣內迫。心陽內傷。則生煩躁。桂枝、甘草。以復心陽之氣。牡蠣、龍骨。以安煩亂之神。此與下條參看更明。
白話文:
火氣原本應該往上走,現在卻跑下去。這已經是錯誤了,還再犯同樣的錯誤。又加上火針灸,火氣就會內迫,傷及心陽。就會產生煩躁不安的症狀。
用桂枝、甘草來恢復心陽之氣。用牡蠣、龍骨來安撫煩亂的心神。這一段和下一段一起看會更清楚。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方
桂枝,炙甘草(各一兩),牡蠣,龍骨(各二兩)
上為末。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日三服。
白話文:
桂枝、炙甘草(各一兩)、牡蠣、龍骨(各二兩)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細末。使用五升水進行煎煮,煮至剩下二升半的液體。接著,濾去沉澱物,趁溫熱時分三次服用,每次服用約八合(約現今的400毫升),一天共服用三次。
傷寒脈浮。醫以火迫劫之。亡陽。必驚狂起臥不安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陽主之。
白話文:
當傷寒病人的脈象浮動時,如果醫生使用熱性的藥物來治療,可能會導致陽氣耗損。如果陽氣耗損嚴重,患者可能會出現神志恍惚、坐立不安的症狀。此時,應使用桂枝湯去除芍藥,並加入蜀漆、牡蠣、龍骨等藥物來挽救陽氣。
陽者。心之陽。即神明也。亡陽者。火氣通於心。神被火迫而不守。此與發汗亡陽者不同。發汗者。搖其精則厥逆筋惕肉瞤。故當用四逆。被火者。動其神則驚狂起臥不安。故當用龍、蠣。其去芍藥者。蓋欲以甘草急復心陽。而不須酸味更益營氣也。與發汗後。其人叉手自冒心。
白話文:
陽氣,就是心臟的陽氣,也就是神志。陽氣喪失,是火氣直達心臟所致。神志被火氣逼迫,無法鎮守。這種情況和因發汗而陽氣喪失不同。發汗導致陽氣喪失,是因為動搖了精氣,所以會出現厥逆、筋惕、肉瞤等症狀,因此應該使用「四逆湯」治療。而因火氣導致陽氣喪失,是因為擾動了神志,所以會出現驚狂、起臥不安等症狀,因此應該使用「龍、蠣」類藥物治療。之所以不使用芍藥,是因為要以甘草迅速恢復心臟的陽氣,而不需要酸味藥物進一步增強營氣。使用「龍、蠣」類藥物治療,就好比發汗後,患者交疊雙手捂住心臟。
心、下悸。欲得按者。用桂枝甘草湯同意。蜀漆、即常山苗。味辛。能去胸中邪結氣。此證火氣內迫心包。故須之以逐邪而安正耳。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方
白話文:
心臟下悸,想要按壓它。可以用桂枝甘草湯來治療。蜀漆,就是常山苗,味道辛辣,可以去除胸中的邪氣和結氣。這種情況是火氣內迫心包,所以需要用它來驅逐邪氣,使心氣歸於正常。
可以用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來治療。
桂枝(三兩),生薑(三兩切),蜀漆(三兩洗去腥),甘草(二兩炙),牡蠣(五兩熬)龍骨(四兩),大棗(十二枚擘)
上為末。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減二升。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白話文:
桂枝(150公克),生薑(150公克,切片),蜀漆(150公克,洗去腥味),甘草(100公克,炙烤),牡蠣(250公克,熬製),龍骨(200公克),大棗(12顆,劈開)
先把藥物磨成粉末。然後使用十二升水,先煮蜀漆直到水量減少到十升。接著加入其他藥物,繼續煮至剩餘三升藥液。去掉沉澱物,每次溫熱服用一升。
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衝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燒針發其汗。針處被寒者。故寒雖從汗而出。新寒復從針孔而入也。核起而赤者。針處紅腫如核。寒氣所郁也。於是心氣因汗而內虛。腎氣乘寒而上逆。則發為奔豚。氣從少腹上衝心也。灸其核上。以杜再入之邪。與桂枝加桂。以泄上逆之氣。
桂枝加桂湯方
於桂枝方內更加桂二兩。共五兩。余依前法。
白話文:
使用焼針使其出汗。針刺部位被寒氣侵襲。出現紅色硬塊。一定會發展成奔豚病。氣從小腹往上衝擊心臟的。在硬塊上各灸一壯。並且使用桂枝加桂湯。
使用焼針使其出汗。針刺部位被寒氣侵襲的。所以寒氣雖然通過出汗排出。新的寒氣又從針孔進入。出現紅色硬塊的。針刺部位紅腫如硬塊。寒氣鬱結所致。此時心氣因出汗而虛弱。腎氣受寒而上逆。就會發作奔豚病。氣從小腹往上衝擊心臟的。在硬塊上灸。以防止邪氣再次進入。使用桂枝加桂。以宣泄上逆之氣。
在原有的桂枝湯方劑基礎上,再加入桂枝二兩,使得桂枝的總重量達到五兩。其他藥物及煎煮方法則遵循之前的配方與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