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怡

《傷寒貫珠集》~ 卷一·太陽篇上 (13)

回本書目錄

卷一·太陽篇上 (13)

1. 五苓散證治一條

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裡證。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太陽風邪。至六七日之久而不解。則風變熱而傳裡。故煩而渴。有表裡證。即身熱煩渴之謂。渴欲飲水。水氣不行。而反上逆則吐。名水逆者。言因水氣而逆。非火逆氣逆之謂。故當以五苓散辛甘淡藥。導水而泄熱也。

五苓散方

豬苓,茯苓,白朮(各十八銖),桂枝(半兩),澤瀉(一兩六銖)

上五味。為末。以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

白話文:

中風引起發燒,持續六七天未癒,且感到煩躁,兼具表裡症狀,口渴想喝水,但喝水後卻會嘔吐,這叫做水逆,可用五苓散治療。

太陽經風邪,持續六七天未好轉,風邪就會轉化為熱邪深入內裡,因此感到煩躁口渴,呈現表裡症狀,也就是身體發熱、煩躁、口渴。口渴想喝水,但水液運行不暢,反而逆流而上導致嘔吐,稱為水逆,是指因水液運行不暢而導致逆流,並不是因火邪或氣逆造成的。因此,應該使用五苓散的辛甘淡藥性,引導水液排出,以消散體內的熱邪。

五苓散藥方:

豬苓、茯苓、白朮各十八銖,桂枝半兩,澤瀉一兩六銖。

將以上五味藥磨成粉末,用白開水調服,每次服用一匙(方寸匕),一天服用三次,多喝溫水,出汗則病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