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括要》~ 卷下 (25)
卷下 (25)
1. 吳茱萸湯
吳茱萸,人參,生薑,大棗
食谷欲吐者。屬陽明也。此湯主之。脾胃虛寒。則不能納穀。以參棗益其不足。以姜茱煦其中寒。當有速效。若得湯反劇者。屬上焦也。火逆於上。食不得入。或小柴胡湯。或黃芩湯。可選用之。
白話文:
吳茱萸湯,這帖藥方使用吳茱萸、人參、生薑、大棗這幾味藥材。
如果出現吃東西就想吐的症狀,這是屬於陽明經的問題。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因為脾胃虛寒,所以無法正常消化食物,用人參和大棗來補益虛弱的脾胃,用生薑和吳茱萸來溫暖中焦的寒氣。應該會有快速的效果。如果喝了這帖藥反而病情加重,那是屬於上焦的問題,是火氣往上逆行,導致食物無法進入。這時可以考慮使用小柴胡湯或是黃芩湯來治療。
2. 麻仁丸
麻仁,芍藥,枳實,大黃,厚朴,杏仁
趺陽脈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浮澀相搏。大便則難。其脾為約。此丸主之,趺陽者。脾胃之脈。浮為陽。知胃氣強。澀為陰。知脾氣約。約者。約束也。經曰。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是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者也。
今胃強脾弱。約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輸於膀胱。致令小便數。水液只就州都。大腑愈加燥竭。大便乃秘。與麻仁丸。通幽潤燥。
白話文:
麻仁丸這帖藥方,包含麻子仁、芍藥、枳實、大黃、厚朴、杏仁。
如果把脈時摸到足背動脈(趺陽脈)是浮的,代表胃氣強盛;如果是澀的,代表小便次數頻繁。如果脈象既浮又澀,表示大便會很困難,這是因為脾的功能受到約束。這種情況就適合使用麻仁丸來治療。
所謂趺陽脈,就是脾胃的脈象。浮脈屬陽,代表胃氣強盛;澀脈屬陰,代表脾氣受到約束。所謂約束,就是功能受到限制。
經典裡說,喝進去的飲食會先進入胃,然後胃會把精華之氣散發出來,再輸送到脾。脾會將精華之氣散布開來,再向上輸送至肺。肺則負責疏通調節全身的水液代謝,將水液下輸至膀胱。這樣,水液精微就能夠在全身流布,滋養各個經脈。由此可見,脾是負責將胃的津液輸布到全身的。
現在的情況是,胃氣強盛但脾氣虛弱,脾無法將津液順利輸布到全身,反而都輸送到膀胱,導致小便次數頻繁。水液只往膀胱跑,使得大腸更加乾燥,進而造成大便秘結。所以要使用麻仁丸,來疏通腸道、滋潤乾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