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潢
《傷寒溯源集》~ 卷之四 (14)
卷之四 (14)
1. 心下水氣
辨誤,小青龍湯主之句。當在發熱不渴句下。今作末句者。是補出前所服之湯。非謂寒去欲解之後。更當以小青龍湯主之也。注家謂寒去欲解。仍以小青龍湯主之。言以輕劑助其欲解之勢耳。愚謂寒邪既去而欲解。豈可再用麻黃桂枝發汗。以耗其津液。乾薑細辛之辛熱。增其燥渴邪。
況麻黃桂枝幹姜各三兩。五味子半升。豈輕劑邪。此與前發煩目瞑衄乃解之後。及不發汗因致衄者。皆以麻黃湯主之之義相同。豈衄血之後。更可用麻黃髮其汗邪。因不先以麻黃湯發汗。因致衄耳。故下文曰當以麻黃湯主之。蓋與此條同一補出之法也。
白話文:
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原文「小青龍湯主之」這句話,應該放在「發熱不渴」這句話的後面。現在把它放在最後一句,是為了補述先前所服用的湯藥,並不是說寒氣已經消除、快要痊癒的時候,還要用小青龍湯來治療。註解的人說寒氣快要散去、快要痊癒時,仍然用小青龍湯來治療,只是說用輕劑來幫助它痊癒的趨勢而已。
我認為,寒邪已經去除、快要痊癒的時候,怎麼可以再用麻黃、桂枝來發汗,耗損他的津液呢?乾薑、細辛的辛辣燥熱,會加重他的口渴問題。況且,麻黃、桂枝、乾薑各三兩,五味子半升,怎麼能算是輕劑呢?這和前面提到發煩、眼睛閉起來、流鼻血之後才痊癒,以及沒有發汗而導致流鼻血的狀況,都用麻黃湯來治療的道理相同。難道流鼻血之後,還可以用麻黃來發汗嗎?是因為沒有先用麻黃湯發汗,才會導致流鼻血。所以,下面的文字說應該用麻黃湯來治療,和這條(心下水氣)的解釋,都是同一種補述的方法。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