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溯源集》~ 卷之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2)

1. 風寒並感證治

其藏則伏於北方之坎,其動則出於東方之震,故曰青龍。青龍湯者,人身之春劑也。青龍主令於春者,春即人身生和長養之氣也。蓋少陽木氣,喜於發散,若為寒氣所持,則鬱而不達矣。必使陽氣升發,然後降而為雨,雨猶人身之汗也。得汗則發泄而陽氣得伸,故以大青龍為行雨之神而發之。

所謂木鬱則達之也。若汗出惡風而見微弱之脈,為真陽大虛之候,用之則為亢龍而有悔矣,故曰不可服也。仲景氏立方命名之義,蓋有定指。夫春令少陽風木用事,陽氣透地而為風,布其生和,發育萬物,為春木司令之正氣。若風木太過而偏勝,或不及而抑鬱,則為淫僻之邪。

即能傷人害物,其感之而病者,謂之中風,以木得陽氣而生,其性溫暖,故為陽邪。其證發熱惡寒,其脈浮緩,陽邪止傷陽分,所謂水流濕,火就燥也。故獨傷衛氣,以致皮毛不闔而自汗。以桂枝湯和解其邪,得微汗則營衛和諧而愈矣。若以風木行令之時,溫暖宣發之候,而值六氣之變遷。

為乍寒所中,則雖以風傷衛之時,而有寒傷營者矣。月令所謂季春行冬令,則寒氣時發。叔和例中,但知霜降以後,至春分以前為傷寒,而不知春分以後,猶有寒氣時發也。以陽氣宣發之時,而為寒邪所閉,腠理不通,陽氣怫鬱,發熱惡寒,身疼不寒而煩躁,故立大青龍湯以治之。

雖為風寒兩解之法,而注家以此條雖曰太陽中風,而傷寒脈證居多,遂謂寒多風少,不知下條之名曰傷寒者,雖中風脈證居多,亦以大青龍湯發之,此正互相發明之義也。立方之意,蓋以風木之陽邪,為客寒所勝,鬱而為熱,既當治其勝氣,又宜平其鬱邪,故於治傷寒中,兼平風木之溫邪。

而於麻黃湯中倍加麻黃,又以桂枝湯非傷寒所宜,故去芍藥之酸收,增入石膏辛寒清肅之品,既可以開腠理而汗泄其寒邪,又可以和衛氣而涼解其溫熱。夫人身之汗,猶天地之陽氣,為陰氣所遏而為鬱蒸。陽氣屈伏之甚,則陽蒸陰而上騰,是為地氣上升。升者,云也,陽氣所蒸之陰氣也。

至升而已降,降者,雨也,即蒸騰之陰氣,隨陽氣而下降也。《陰陽應象論》云:「地氣上為云,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云出天氣者是也。如此,則陰以陽升而龍隨之以升,陽隨陰降而龍隨之以降。天地之陽氣得伸,陰氣得平,鬱蒸化而為清寧矣。謂之青龍湯者,所以治春溫中之傷寒者也。

其以麻黃之全體,而兼桂枝白虎之半者,蓋以非青龍之春暖,不能發寒氣之鬱結,非白虎之秋肅,不能除風熱之溫邪也。然非獨春暖之傷寒為然也,即以此治冬月之溫邪亦然也。雖夏至前後溫暑之時,設有寒傷營而不汗者,亦無不然也。是以內經專以春夏秋冬,論人身肝心肺腎。

白話文:

這個病症,就像是潛藏在北方水象的深處,一旦發動,就像從東方雷震般爆發。所以稱之為青龍。青龍湯,可以說是人體在春天使用的藥劑。青龍掌管春季的時令,而春天代表著人體生長、和諧、滋養的氣息。少陽的木氣,本性就喜歡發散,如果被寒氣所阻擋,就會鬱悶而無法伸展。一定要讓陽氣升發,然後下降形成雨水,這雨水就像人體的汗液。出汗之後,鬱結的陽氣才能得到伸展。所以把大青龍湯比喻為行雨的神,用來發散體內的寒邪。

這就是所謂的木氣鬱結就要疏通它的道理。如果出汗後仍然怕風,而且脈象微弱,表示體內陽氣嚴重虛弱,再用大青龍湯就會像亢龍有悔一樣,反而有害。所以說這種情況不能服用。張仲景設立方劑、命名,都有特定的含義。春季是少陽風木當令,陽氣從地底透出形成風,散佈生機和諧之氣,使萬物生長發育,這是春木正當令的正常之氣。如果風木太過而偏盛,或是不足而鬱悶,就會變成邪氣。

這種邪氣會傷害人體。感染這種邪氣而生病,就稱為中風。木氣因為得到陽氣而生長,其性質溫暖,所以屬於陽邪。其病症表現為發燒、怕冷,脈象浮而緩。陽邪只會傷害人體的陽分,就像水往低處流,火往乾燥的地方燒一樣。所以它只會單獨傷害衛氣,導致皮膚毛孔閉合不上而自發地流汗。可以用桂枝湯來調和這種邪氣,只要微微出汗,營衛之氣調和就能痊癒。如果在風木當令、天氣溫暖舒暢的時候,遇到氣候的突然變化,

被突如其來的寒氣侵襲,就會在風邪傷害衛氣的同時,也出現寒邪傷害營氣的情況。就像月令所說的,季春時節出現冬季的氣候,寒氣就會不時發作。有的醫書中,只知道霜降之後到春分之前是傷寒,卻不知道春分之後,仍然有寒氣發作。在陽氣應該宣發的時候,卻被寒邪閉塞,導致皮膚毛孔不通暢,陽氣鬱悶,就會出現發燒怕冷、身體疼痛、煩躁不安等症狀。所以設立大青龍湯來治療這種情況。

雖然大青龍湯有同時解除風邪和寒邪的作用,但是注釋的人認為,這個條文雖然說是太陽中風,但傷寒的症狀更多,就認為是寒邪多而風邪少。他們不知道後面的條文明明是說傷寒,卻也有很多中風的脈象和症狀,也同樣要用大青龍湯來發散。這正好是互相發明的含義。設立這個方子的意義,是因為風木的陽邪,被客寒所勝,鬱結而發熱。既要治療過盛的邪氣,又要平復鬱結的邪氣。所以在治療傷寒的同時,也兼顧平復風木的溫邪。

在麻黃湯的基礎上,加倍使用麻黃。又因為桂枝湯不適合治療傷寒,所以去除具有收斂作用的芍藥,加入石膏這種辛寒清肅的藥物。這樣既可以疏通皮膚毛孔,讓寒邪隨著汗液排出,又可以調和衛氣,清解溫熱。人體的汗液,就像天地之間的陽氣,被陰氣所阻遏而產生鬱熱。陽氣被壓抑到極點,就會蒸發陰氣向上騰起,這就是所謂的地氣上升。上升的氣就是雲,是陽氣所蒸發的陰氣。

上升之後就會下降,下降的氣就是雨,是蒸騰的陰氣,隨著陽氣而下降。正如《陰陽應象論》所說:地氣上升為雲,天氣下降為雨。雨是從地氣中產生的,雲是從天氣中產生的。這樣,陰氣隨著陽氣上升,龍也隨著上升;陽氣隨著陰氣下降,龍也隨之下降。天地的陽氣得到伸展,陰氣得到平復,鬱結的熱氣化為清寧之氣。之所以稱之為青龍湯,就是為了治療春天溫熱的傷寒。

大青龍湯使用麻黃的全部分量,同時使用桂枝和白虎湯的一半分量。這是因為,沒有青龍那樣的春日溫暖之氣,就不能發散寒氣的鬱結;沒有白虎那樣的秋季肅殺之氣,就不能去除風熱的溫邪。但是,不只是春天溫熱的傷寒是這樣,即使在冬天治療溫邪也是這樣。即使在夏至前後天氣溫熱的時候,如果有人因為寒邪傷及營氣而不能出汗,也是一樣可以用此方法治療。所以《內經》專門用春夏秋冬來論述人體肝、心、肺、腎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