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潢

《傷寒溯源集》~ 卷之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1)

1. 卷之四

2. 太陽下篇

3. 風寒兩傷營衛證治第六

4. 風寒並感證治

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此為逆也。以真武湯救之。

夫發熱汗出惡風。頭項強痛而脈浮緩者。為太陽中風。若發熱頭項強痛。身疼腰痛。骨節疼痛。體重嘔逆。惡風無汗。脈陰陽俱緊者。為太陽傷寒。此條以太陽中風四字冠之。而曰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是中風而見傷寒之脈證矣。然諸脈證中。惟脈浮而煩。及發熱惡寒。

皆中風所有之脈證。故為風寒並感。營衛兩傷之證也。蓋風鬱則煩。寒鬱則躁。風寒並鬱於營衛之間。不得汗泄。故作煩躁也。用桂枝則去風而遺其寒。用麻黃則治營而忘其衛。故以去芍藥之桂枝湯。合麻黃湯並用。加入石膏者。所以治鬱熱之煩躁也。三者並馳。風寒鬱熱之邪解矣。

故立大青龍湯主之。然青龍之制。非但為風寒並感之大綱。直為溫病治表之一大柱也。後人不知。輒嘆為仲景詳於治傷寒。略於治溫。故春溫一證。漫無成法可師。為古今之缺典。豈知溫證治法。已苞舉於六經條治之中而不覺也。其寒熱溫涼補瀉之法。豈又在中風傷寒之外邪。

然此方原為脈緊無汗者立法。如上篇脈浮弱而汗出惡風者。已屬陽浮陰弱汗自出之中風。而麻黃湯已為禁劑矣。若脈見微弱。則與浮緊大相逕庭矣。浮緊為表邪實。微弱則真陽虛。其虛實迥殊。故脈見微弱而汗出惡風者。非表邪所致。乃足少陰腎中之真陽已虛。不能升發而為衛氣。

所以衛陽不能固密而汗自出。陽虛不任外氣而惡風寒也。故曰不可服。若誤服之。適足以亡陽而致陰氣上逆。四肢厥冷。陽虛無以噓養其筋肉而惕惕然瞤動矣。此皆為誤汗亡陽之逆變也。若犯此者。當急以真武湯救之。此與上篇誤汗條下。身瞤動。振振欲擗地之亡陽同一治法。

但彼曰主之而此曰救之。則危急存亡系焉。臨證施治者。當知所急矣。

大青龍湯方

麻黃(六兩去節),桂枝(二兩嫩枝香甜者不去皮),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研),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石膏(如雞子大研細羅)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溫粉撲之。一服汗出者。停後服。汗多亡陽。遂虛惡風。煩躁不得眠也。

青者。東方木之色也。龍。陽物也。蓋飛騰變化。行雨之神物也。然龍之為物也。特鱗蟲之長耳。非能自為飛騰變化也。不過隨陽氣而出入上下。以成其用耳。故三冬陽氣在下。則潛藏伏蟄而不見。故謂之潛龍勿用。陽氣出地。則曰見龍在田。至陽氣上升。則曰飛龍在天矣。

其所以潛而勿用者。以三冬陽氣在下。則陰氣在上。龍性純陽。故潛藏於陽氣之中不敢出。出遇陰寒肅殺之氣。則死矣。故曰龍蛇之蟄。以存身也。其出也。陽氣上升。則雷出地奪。龍隨之而啟蟄上騰。此所謂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而少陽之氣。發生萬物。草本敷榮矣。

白話文:

風寒並感證治

太陽中風,脈象浮緊,發熱惡寒,全身疼痛,不出汗卻煩躁不安,應該服用大青龍湯。如果脈象微弱,出汗怕風,則不能服用,服用後會導致手腳厥冷、肌肉抽搐,這是因為用藥不對症,要用真武湯解救。

發熱出汗怕風,頭頸部僵硬疼痛,脈象浮緩,這是太陽中風。如果發熱、頭頸部僵硬疼痛,全身、腰部、關節疼痛,身體沉重,想吐,怕風不出汗,脈象浮緊,這是太陽傷寒。這段文字雖然用「太陽中風」四個字做標題,卻描述了脈象浮緊、發熱惡寒、全身疼痛、不出汗的症狀,這是中風卻出現了傷寒的脈象。然而,在各種脈象中,只有脈象浮而煩躁,以及發熱惡寒,是中風特有的脈象,因此稱為風寒並感,是營衛二氣均受損的病症。風邪鬱結則煩躁,寒邪鬱結則不安,風寒同時鬱結在營衛之間,不能通過出汗排出,所以出現煩躁。單用桂枝湯只能祛風而留寒邪,單用麻黃湯只能治表而忽略了裡證,所以用去芍藥的桂枝湯,配合麻黃湯,再加入石膏,來治療鬱熱導致的煩躁。三者合用,風寒鬱熱之邪就能解除了。

因此用大青龍湯治療。大青龍湯的方劑不僅是治療風寒並感的綱領,更是溫病治療表證的重要方法。後人不知道這一點,總是感嘆張仲景對傷寒的治療詳細,對溫病的治療卻很簡略,所以春溫這一病症,缺乏可遵循的法則,成為古今醫學的缺憾。其實溫病的治療方法,早已包含在六經辨證論治之中,只是人們沒有意識到而已。寒熱溫涼、補瀉的方法,又豈止用於中風傷寒的外邪呢?

但這個方劑原本是針對脈象緊、不出汗的病人制定的。像前面提到的脈象浮弱,出汗怕風,已經屬於陽氣浮於表面,陰氣虛弱,汗液自出的中風,而麻黃湯已經是禁忌了。如果脈象微弱,則與脈象浮緊完全不同。浮緊代表表邪實證,微弱則代表陽氣虛弱,虛實完全不同。所以脈象微弱,出汗怕風,不是表邪所致,而是足少陰腎經的真陽之氣已經虛弱,不能上升成為衛氣,所以衛陽不能固守肌表,汗液自出;陽氣虛弱不能抵禦外邪,所以怕風寒。因此說不能服用大青龍湯。如果誤服,反而會耗損陽氣,導致陰氣上逆,四肢厥冷,陽氣虛弱不能滋養肌肉,肌肉就會抽搐。這些都是誤用藥物耗損陽氣的逆轉變化。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應該立即用真武湯搶救。這與前面提到的誤汗,身體抽搐,顫抖想抓地的耗損陽氣的症狀,治療方法相同。

只是前面說「主之」(主治),這裡說「救之」(搶救),則關乎危急存亡。臨床上施治,應該知道輕重緩急。

大青龍湯方

麻黃(六兩,去節),桂枝(二兩,嫩枝,香甜者不去皮),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研磨),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切片),大棗(十二枚,掰開),石膏(如雞蛋大小,研磨過篩)

以上七味藥,加水九升,先煮麻黃,煮至水減二升,去掉浮沫,加入其他藥物,煮至三升,濾去藥渣,溫服一升,讓病人微微出汗。汗出得多的,用溫毛巾擦拭。服藥後出一身汗的,就停止後續服用。汗出太多會耗損陽氣,導致虛弱怕風,煩躁失眠。

「青龍」二字的解釋:青,是東方木的顏色;龍,是陽性的東西。它能騰飛變化,是行雲布雨的神物。但是龍這種東西,只是鱗蟲之首,它不能自己騰飛變化,只是隨著陽氣的升降而行動,才能發揮作用。所以冬天陽氣在下,就潛藏起來,叫做「潛龍勿用」。陽氣出於地,就叫做「見龍在田」。等到陽氣上升,就叫做「飛龍在天」。

它為什麼要潛藏不用呢?因為冬天陽氣在下,陰氣在上,龍的本性純陽,所以潛藏在陽氣之中不敢出來。出來遇到陰寒肅殺的氣候,就會死亡。所以說「龍蛇之蟄,以存身也」。它出來的時候,陽氣上升,雷聲震動大地,龍就隨著雷聲而出來活動,向上騰飛。這就是所謂的「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少陽之氣,使萬物生長,草木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