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溯源集》~ 附錄 (5)
附錄 (5)
1. 長沙無朱雀湯說
或問漢張仲景立傷寒論。其中有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以治風寒暑濕之邪。東有青龍湯。西有白虎湯。更有北方之真武湯。中央雖無勾陳之名。而有建中理中之治。獨無南方朱雀湯者。何也。意者南方屬火。太熱而不可用歟。抑制方時遺失而未之有歟。曰非也。張仲景乃漢建安時人。
舉孝廉。官至長沙太守。始受術於同郡張伯祖。蓋儒而通於醫者也。晉玄晏先生皇甫謐序甲乙經云。伊尹以元聖之才。撰用神農本草以為湯液。漢張仲景論廣湯液而為傷寒論。學貫天人。理窮精奧。凡陰陽消息。變化屈伸。靡所不通。其所著之論。但默具其理於六經證治之中。
白話文:
有人問道:漢代名醫張仲景所著的《傷寒論》,裡面記載了三百九十七種治療方法,一百一十三個方劑,用來治療風寒暑濕等外邪。其中有東方青龍湯、西方白虎湯,還有北方真武湯,唯獨缺少南方朱雀湯。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因為南方屬火,太過熱,所以不能使用嗎?還是因為在整理方劑時遺失了,所以沒有記載?
回答說:不是這樣的。張仲景是漢代建安年間的人,曾擔任長沙太守,並曾師從同郡的張伯祖學習醫術。張仲景是一位通曉儒學又精通醫術的人。晉代玄晏先生皇甫謐在《甲乙經》序言中說,伊尹憑藉著聖賢之才,參考神農本草,編撰了湯液方劑。漢代張仲景則在伊尹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展湯液方劑,寫成了《傷寒論》,他博學多才,醫理精深,對陰陽消息、變化屈伸,無所不通。他在《傷寒論》中,將醫理融匯於六經證治之中,只不過是用默契的方式體現出來。
而不顯言其故者。蓋以陰陽理數。奧妙難知。恐天下後世賢愚不等。不能盡通其理故耳。此正顯仁藏用之妙。非秘密而不宣也。後之讀之者。又誰得其皮與其骨哉。今以子之問。請試論之。夫青龍者。東方之神。屬木而主疏泄。猶天地之陽氣鬱伏。至春木行令。則陽氣上騰而為風。
陽氣鼓動。雷雨滿盈。而鬱結之氣得伸矣。白虎者。西方之神。屬金而主清肅。天地之暑熱鬱蒸。至秋金行令。則天氣下降。涼風薦爽。玉露沛零。而鬱熱之邪解矣。真武者。北方之神。屬水與火。故玄武之中。螣蛇附焉。即坎卦一陽居於二陰之象也。坎本坤體。以坤體之中。
白話文:
然而不直接說明其中的道理。因為陰陽的原理和法則深奧難懂,恐怕天下後世賢愚不一,無法完全理解其中的道理,所以才不言明。這正是顯露仁慈,隱藏實用的妙處,並不是刻意隱瞞不說。後世讀到這些的人,又有誰能真正理解其表象和精髓呢?現在就以你的問題,試著論述一下。青龍是東方的神靈,屬木,主疏泄。就像天地間的陽氣潛藏起來,到了春天木氣當令時,陽氣上升為風。
陽氣鼓動,雷雨充盈,鬱結的氣得以舒展。白虎是西方的神靈,屬金,主清肅。天地間的暑熱蒸悶,到了秋天金氣當令時,天氣下降,涼風習習,玉露豐沛,鬱熱之邪氣消散了。玄武是北方的神靈,屬水和火,所以玄武之中有螣蛇依附,也就是坎卦一陽居於二陰的象徵。坎卦本屬於坤卦,在坤卦之中,
乾陽居焉。所以專主閉藏其陽氣於寒水之中。而為龍蛇之蟄。故曰潛龍勿用。若夫失精泄汗。陽氣外泄。真火虛衰。無根失守。亢害上炎。下焦虛冷。厥逆瞤惕。故以真武湯救之。導使歸源。令龍火潛淵。然後波恬浪息。是北方治水之中。已具南方治火之法。不必朱雀湯也。
然朱雀者。南方之神。丙丁離火是也。乃後天之火。非前坎中之火也。然朱雀之用。能瀉後天。能補先天。可寒可熱。所以能瀉能補。隨其所在。故不可有定名也。如論中之大黃黃連瀉心湯竹葉石膏湯越婢一湯葛根黃連黃芩湯茵陳蒿湯梔子柏皮湯大小調胃承氣等湯。皆瀉後天實火之劑也。
白話文:
冬天陽氣潛藏於水中,如同龍蛇冬眠,故稱「潛龍勿用」。若精液外泄,汗出過多,陽氣外散,真火虛衰,無根無基,上焦亢熱,下焦虛寒,出現四肢厥逆、神志恍惚等症狀,則需用真武湯治療,引導陽氣歸位,讓真火潛藏於深淵,使之平靜安寧。這就如同北方治水的同時,也包含了南方治火的道理,因此不需要使用朱雀湯。
然而朱雀是南方的神,代表丙丁離火,乃後天之火,而非先天坎中之火。朱雀的使用,可以瀉後天之火,也可以補先天之火,寒熱皆可,因此既能瀉又能補,作用多樣,無法以固定名稱概括。如中醫方劑中的大黃黃連瀉心湯、竹葉石膏湯、越婢湯、葛根黃連黃芩湯、茵陳蒿湯、梔子柏皮湯、大小調胃承氣湯等,皆是瀉後天實火之劑。
而無朱雀之稱者。蓋有深意存焉。是故風寒暑濕燥火者。天之六氣也。水火木金土者。地之五行也。六氣無形而五行有質。故易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所以日月星辰為天之四象而分陰陽。水火土石為地之四象而分剛柔。陰陽無形。而日月星則無形中之有形者也。至辰則終無形也。
剛柔有體。而水土石則成形中之有質者也。至於火則有形而無質矣。是以邵子皇極經世云。天辰不見。地火常潛。彼蒼蒼者辰。初未嘗有十二辰之分界也。不過推步家指畫其經界耳。與九州之分野無異也。即使大地原無界畔。亦無過積。算家分其畎畝阡陌耳。與天辰之分為十二無異也。
白話文:
為什麼沒有「朱雀」這個稱呼呢?其實是有深意的。天地間有六種氣候:風、寒、暑、濕、燥、火,這是天的六氣;水、火、木、金、土,這是地的五行。六氣無形,而五行有形。就像《易經》中說:「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所以,日月星辰是天的四象,分陰陽;水、火、土、石是地的四象,分剛柔。陰陽無形,而日月星辰是有形的無形之物,到了辰星就完全無形了。
剛柔有形體,而水、土、石是成形的物質。至於火,有形卻無質。所以邵雍在《皇極經世》中說:「天辰不見,地火常潛。」那廣闊無垠的天空,本來就沒有十二辰的界限,只是推步家劃分了這些界線而已,就像九州的分野一樣。即使大地原本沒有界限,也沒有堆積,也是算家劃分了田畝溝渠,就像天辰分為十二辰一樣。
至於火之一象。用之則有。舍之則無。用時雖見其形。而實無體。滅之則形體全無矣。既無定形。又無實證。故不可有朱雀湯也。所以地理家五行皆有巒頭星體。而火星終不結穴。至理然也。夫火之為物。無處無之。或寓諸金石。或取諸鑽燧。或藏諸冰土。皎日之中。得之陽燧。
幽陰之境。野燒如焚。至於積油生焰。照酒延燒。俱能無中生有。火雖不能獨立形體。必藉他物成形。然無往而不為妙用。使天地無火。則不能生長萬物。人身無火。則不能常有其生。水無火之暖。則凝結而不流通。木無火之暖。則鬱遏而不條達。金無火之熔化。則不能成其器用。
白話文:
關於火之象
火這種東西,用它時它就有,不用它時它就沒有。使用火時,我們雖然能看見它的形狀,但它其實沒有實體。一旦熄滅,就完全沒有形狀了。既沒有固定的形狀,也沒有實質的證據,所以不可能存在什麼「朱雀湯」這種東西。正因為如此,地理學家在五行之中都有山巒頭和星體,但唯獨火星終究無法形成穴位,這是很有道理的。
火這種東西,無處不在。它可以藏在金石之中,也可以從鑽燧中取得,甚至可以存在於冰土之中。在陽光照耀的地方,可以用陽燧取火。在陰暗幽深的地方,可以燃燒野草,甚至可以從積油中產生火焰,讓酒類燃燒起來,這些都證明瞭火可以從無到有。
火雖然不能獨立存在,必須依賴其他物質才能形成,但它卻無處不在,具有妙用。如果天地間沒有火,就無法生長萬物;人體如果沒有火,就無法生存;水如果沒有火的溫暖,就會凝結而無法流通;木如果沒有火的溫暖,就會阻塞而不通暢;金如果沒有火的熔化,就無法成為器皿。
土無火之噓培。則不能發育萬類。天地萬物。無火不成。無往而不為用。故重於用而略於體也。是以仲景立方。在太陽經誤治中。即有桂枝加桂湯。桂枝加附子湯。真武四逆等湯之用。在陽明一經。俱屬胃家實熱。尚有吳茱萸湯。及陽明中寒例中。有陽明脈遲。食難用飽。又陽明中寒。
欲作固瘕。及脈浮而遲。表熱裡寒。下利清穀等條。亦有四逆湯之治。此皆補先天火虛之劑也。陽經用之。可謂有經有權。能變能化。況三陰篇之陰寒證治乎。是仲景雖不立朱雀湯。而朱雀已無往而不用之矣。其屢用之而不立湯名者。蓋亦重其用而略其體也。其深明羲皇之四象。
而預得康節地火常潛之義乎。嗚呼。苟非洞徹陰陽。深知理數。而能如是乎。
白話文:
土地如果没有火的温暖滋养,就无法孕育万千万物。天地间所有的事物,没有火就无法形成,也无法发挥作用。因此,火的功效比它的本质更为重要。所以张仲景在《伤寒论》中,针对太阳经误治,就使用了桂枝加桂汤、桂枝加附子汤、真武四逆汤等方剂。在阳明经中,由于胃家实热,也使用了吴茱萸汤。针对阳明中寒的情况,比如脉迟、食难用饱、阳明中寒欲作固瘕、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穀等症状,也使用了四逆汤治疗。这些方剂都是用来补先天火虚的。在阳经使用这些方剂,既有经方依据,又灵活变通,体现了变化无穷的妙用。何况三阴篇中针对阴寒证的治疗呢?也就是说,虽然张仲景没有正式立“朱雀汤”这个方名,但实际上,朱雀汤的功效已经无处不在。他多次使用朱雀汤,却没有给它起名,是因为他更加看重功效,而略去形式。可见,他深刻理解伏羲的四象之说,并预知了康节的“地火常潜”之义。唉!如果不是洞彻阴阳、深谙理数,又怎么会如此精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