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溯源集》~ 卷之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2)

1. 結胸心下痞發源總論

由傳變而入者,或本經自感者也。若誤下之,雖無熱邪陷入,而胃中陽氣已傷,陰邪內盛,必因誤下之陽虛,而陰邪痞塞於心下,是謂病發於陰,言邪入陰分所發之病,名之曰痞。痞者,陰氣痞塞而不通也。心下者,腹之上、心之下,中焦之所屬,胃脘之部分也。較之於胸,則位稍卑而為陰矣。

其但言因作痞,而不言熱入者,陰痞之證,因誤下之後,陽氣一虛,陰邪自盛,不必外入之邪而後成也。陽邪必由陷入,陰邪則不必也。如日麗長空,則陽和溫暖;至金烏西墜,則遍界陰寒,自然之理,何必外來?故痞氣乃陰邪內結於中,猶雲霧障空,天地之氣不相交通而成痞,非若熱邪之陷入也。

下文甘草瀉心湯條內云:「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硬也。」客氣者,陰邪也。謂之上逆,其非外入也明矣,又何疑焉?此為結、為痞之攸分也。半夏瀉心湯條內云:「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此尤仲景論中彰明較著之分也。

其分條論治,則於結胸之證,有大陷胸湯之結胸,有大陷胸丸之結胸,有小陷胸湯之結胸,所以皆用攻下者,以客邪陷入,所謂熱入因作結胸也。唯支結不攻者,以外症未去,故但以柴胡桂枝湯解之也。至於心下痞之證,義各不同,未可以一端論也。如十棗湯之痞,乃陽邪傷胃,津液不行,致水飲停蓄,此實而可攻者也;有生薑瀉心湯之痞,乃中氣不和,胃寒不化,脾弱不能為胃行其津液,以致乾噫食臭,脅下水氣留蓄,此陽虛陰盛之痞,故可溫補宣通以開之者也;有甘草瀉心湯之痞,乃下後陽虛,胃寒不化,下利清穀,腹中雷鳴,心下痞硬,乾嘔心煩,又復下之,胃陽大虛,陰邪上逆之痞,此但可瀉其虛氣而不可攻者也;有大黃黃連瀉心湯之痞,此因先下後汗,倒行逆施,致熱邪已入,表證未除,乃先解後攻,實熱之痞也;有半夏瀉心湯之痞,但滿而不痛,乃氣痞耳,不可攻者也;有附子瀉心湯之痞,因緊反入里,故亦用大黃黃連,又見惡寒汗出,知其真陽大虛,衛氣不固,又加附子以回陽固衛者也;有大柴胡湯之痞,乃傷寒發熱,汗出不解,邪轉入里,至嘔吐下利,此表裡皆實,宜解宜攻,故用兩解之法也;有旋覆代赭石湯之痞,此汗吐下後,邪雖已解,胃陽已傷,虛寒不運,痰飲留蓄,氣上走而為噫,宜溫補宣通,鎮墜而不可攻者也;有赤石脂禹餘糧湯之痞,此傷寒誤下而利不止,致成痞硬,服瀉心湯而又下之,遂至利更不止,病在下焦,理中之所不能治,故宜固下焦而澀其滑也。

痞證如此之條緒繁多,虛實不一,豈可以一言蔽之乎?故曰仲景之不言,蓋難言之也。然各經初證,大約由營衛而入,營衛雖屬太陽,至於成結成痞,非必皆在太陽矣。故結胸則必以太陽病三字冠之,其所以然者,蓋以結胸乃表邪未解,邪在太陽,因誤下而表邪陷入故也。至心下痞諸條,則止冠之以傷寒二字者,何也?寒邪雖必由表而入,至成痞之證,各經皆有,故不可獨稱太陽也。

白話文:

結胸心下痞發源總論

疾病從傳染變化而來,或本來就是自身感受到的。如果錯誤地使用瀉下藥,即使沒有熱邪陷入體內,也會因為胃部的陽氣已經受損,導致陰邪在體內盛行。這一定是因為錯誤使用瀉下藥造成的陽氣虛弱,使得陰邪阻塞在心下部位。這就是所謂的「病發於陰」,指的是邪氣進入陰分所引起的疾病。這種情況被稱為「痞」,痞的意思是陰氣阻塞而不通暢。心下,指的是腹部的上方、心臟的下方,是中焦所屬、胃脘所在的部分,相較於胸部,位置稍微低一些,屬於陰的範疇。

這裡只說因為錯誤使用瀉下藥而造成痞,沒有說熱邪入侵,是因為陰痞的病證,是在錯誤使用瀉下藥後,陽氣一虛弱,陰邪就會自然興盛,不需要有外來的邪氣才會形成。陽邪必然是從體表陷入體內,而陰邪則不一定。就像太陽高掛天空,就會陽光明媚溫暖,而當太陽西下,整個世界就會變得陰冷,這是自然的道理,不需要外來的影響。因此痞氣是陰邪在體內凝結在中部,就像雲霧遮蔽天空一樣,導致天地之氣無法正常流通而形成痞。

這跟熱邪陷落的情況不同。下文《甘草瀉心湯》條文裡面說,「這不是結熱,只是因為胃部虛弱,導致邪氣上逆,所以才會感覺到硬。」這裡的「客氣」指的就是陰邪,說它「上逆」就明顯表示它不是從外面進入的,所以不需要懷疑。這就是區分結和痞的地方。《半夏瀉心湯》條文裡面說,「如果心下感覺脹滿而且疼痛,這是結胸;如果只是脹滿而不痛,這是痞。」這更清楚地表明了仲景關於這兩者之間的分別。

治療方面,對於結胸的證狀,有使用大陷胸湯治療的結胸,有使用大陷胸丸治療的結胸,也有使用小陷胸湯治療的結胸。之所以都要使用攻下藥,是因為邪氣從體表陷入體內,所謂的「熱邪入侵而形成結胸」。只有屬於「支結」而不使用攻下藥的,是因為體表症狀還沒有解除,所以只能用柴胡桂枝湯來疏解。至於心下痞的證狀,情況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論。比如用十棗湯治療的痞,是因為陽邪損傷胃部,導致津液無法運行,造成水飲停留在體內,這是實證,可以用攻下藥治療。用生薑瀉心湯治療的痞,是因為中焦氣機不調和,胃部寒冷而不能消化,脾臟虛弱無法為胃部輸送津液,導致打嗝有腐敗的味道,脅下有水氣積聚。這是屬於陽虛陰盛的痞,可以用溫補宣通的方法來治療。用甘草瀉心湯治療的痞,是因為瀉下後陽氣虛弱,胃部寒冷而不能消化,導致腹瀉,拉出未消化的食物,腹中雷鳴,心下痞硬,噁心想吐,心煩。這是因為反覆使用瀉下藥導致胃部陽氣大虛,陰邪上逆造成的痞,這種情況只能用疏泄虛邪氣的方法,而不能用攻下藥。用大黃黃連瀉心湯治療的痞,是因為先使用瀉下藥,然後又發汗,這種倒行逆施的方法,導致熱邪已經進入體內,但體表的病證沒有解除,這種情況應該先疏解體表,再用攻下藥,屬於實熱的痞。用半夏瀉心湯治療的痞,是只是脹滿而不痛,是屬於氣機痞塞,不能使用攻下藥。用附子瀉心湯治療的痞,是因為邪氣從體表深入體內,所以也使用大黃黃連,又看到病人怕冷出汗,知道是體內陽氣大虛,衛氣不固,所以又加用附子來恢復陽氣和鞏固衛氣。用大柴胡湯治療的痞,是因為傷寒發熱,出汗後沒有好轉,邪氣轉而深入體內,導致嘔吐和腹瀉,這種情況屬於表裡都是實證,應該表裡同治,所以採用表裡雙解的方法。用旋覆代赭石湯治療的痞,是因為發汗、嘔吐或瀉下後,邪氣雖然已經解除,但胃部陽氣也受損,導致虛寒不能運化,痰飲停留在體內,氣逆上行而打嗝。這種情況應該用溫補宣通、鎮墜的方法治療,而不能用攻下藥。用赤石脂禹餘糧湯治療的痞,是因為傷寒誤用瀉下藥而導致腹瀉不止,形成痞硬,服用瀉心湯後又被瀉下,導致腹瀉更為嚴重,這是病在下焦,不是理中湯所能治療的,所以應該用固下焦,澀止滑泄的方法來治療。痞的證狀如此繁多,虛實不一,怎麼可以用一句話就概括呢?所以說,仲景沒有明確地說明,是因為難以一概而論。然而各種病證的初起,大多是從營衛進入體內。營衛雖然屬於太陽經,但是發展到形成結胸或痞的階段,不一定都在太陽經了。所以結胸一定會用「太陽病」這三個字來開頭,原因是因為結胸是體表邪氣沒有解除,邪氣還在太陽經,因為誤用瀉下藥導致體表邪氣陷落體內。至於心下痞的各個條文,只用「傷寒」二字來開頭,是因為寒邪雖然必然是從體表入侵,但是發展到形成痞證時,各個經絡都有可能出現,所以不能單獨說它是在太陽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