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潢

《傷寒溯源集》~ 卷之七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3)

1. 熱入血室

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而脈遲身涼。胸脅下滿。如結胸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也。當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

言婦人中風而在發熱惡寒。表證未解之時。經水適來。得之而至七八日之間。熱退身涼而脈遲。似乎邪氣已解。不意胸脅下滿。如太陽熱邪內陷結胸之形狀。且譫語者。何也。蓋少陽之胸脅滿。邪在半表半裡。尚屬陽分。必往來寒熱。其脈必弦細而數。陽明胃熱之譫語。脈必實大。

此證則脈遲而熱除身涼矣。臨證之時。殊令人不解。仲景云。此為熱入血室也。夫血室者。衝任二脈也。靈樞謂天地有四海。人身亦有四海。而衝脈為血之海。素問上古天真論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骨空論云。衝脈者。起於氣街。並少陰之經。

白話文:

一位婦女中風,發熱惡寒,正值月經來潮。發病七八天後,熱退身涼,脈搏緩慢,看似邪氣已解。然而,她的胸脅下卻感到滿脹,如同陽明經熱邪內陷導致的結胸症狀,並且還出現譫語。這是為什麼呢?

這位婦女中風時正值月經期, 表面的病症尚未完全解除,經水來潮後,病程持續了七八天。熱退身涼,脈搏緩慢,看似邪氣已解。但奇怪的是,她的胸脅下卻滿脹,如同太陽經的熱邪內陷導致的結胸症狀,而且還出現譫語。這是因為邪氣停留在少陽經,導致胸脅滿脹,邪氣在半表半里,屬於陽分,所以會出現往來寒熱的症狀,脈搏應當弦細而數。如果是陽明經胃熱導致的譫語,脈搏應當實大。

但這個患者的脈搏卻是緩慢,熱退身涼,臨牀上十分令人不解。仲景說,這是「熱入血室」的病症。所謂「血室」,指的是衝任二脈。 《靈樞》說天地有四海,人身也有四海,衝脈就是血之海。 《素問‧上古天真論》說,女子二十八歲天癸至,任脈通暢,太衝脈旺盛,月事按時來潮。《骨空論》則說,衝脈起於氣街,並行於少陰經。

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唐王太僕云。任脈當臍中而上行。衝脈挾臍兩旁而上行。氣街者。穴名也。衝脈起於氣街者。從少腹之內。與任脈循腹並行也。靈樞云。衝脈者。十二經之海。與少陰之絡起於腎下。出於氣街。又曰。衝脈任脈者。皆起於胞中。上循脊裡。為經絡之海。

其浮而外者。循腹各行。會於咽喉。別絡唇口。血氣盛。則皮膚熱。血獨盛。則滲灌皮膚生毫毛。由此言之。衝任二脈。從少腹之內。上行至中極之下。氣街之內明矣。愚按衝任二脈。皆奇經中之陰脈也。陰血充盈。氣滿當瀉。溢入子宮而下出。謂之月事以時下。如太陰晦朔弦望之候。

白話文:

任脈從肚臍中向上走,衝脈則貼著肚臍兩邊向上走。氣街是穴位的名稱,衝脈從氣街開始,從小腹內部出發,和任脈一起沿著腹部並行。靈樞經說,衝脈是十二經脈的匯聚之處,與少陰經的絡脈都從腎臟下方開始,從氣街出來。又說,衝脈和任脈都從胞中開始,向上循著脊椎內側行走,是經絡的海洋。

它們向外浮出,分別沿著腹部行走,在咽喉處匯合,再分出支脈通向嘴唇和嘴巴。氣血旺盛,就會讓皮膚發熱;單純血氣旺盛,就會滋潤皮膚,長出毛髮。由此可知,衝任二脈從小腹內部開始,向上行走到中極穴之下,氣街的位置就明朗了。我認為,衝任二脈都是奇經中的陰脈,陰血充盈,氣滿則需要疏泄,就會溢出進入子宮,向下排出,這就是月事按時來潮,如同太陰的朔望弦晦之期。

盈縮各有其時。月事之下。猶月之盈極當虧也。衝任為經血所積受之處。故謂之血室。此以中風寒熱之時。適遇衝任盈滿。當瀉之候。或熱邪煎逼。胞脈已開。子宮之血方出。而熱邪排闥直入。致為熱入血室也。熱但內入血室。陽分無邪。故熱除而身涼。邪已陷入陰中。遂現陰症之脈。

故脈遲也。衝脈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且胸脅為少陽脈之所至。肝為厥陰藏血之臟。與少陽相表裡。臟病則腑亦病。即下文所謂臟腑相連。故少陽亦病而胸脅下滿。如結胸狀也。譫語者。邪在陰分。即下文所云晝日明瞭。暮則譫語。如見鬼狀也。此為邪熱入於足厥陰肝經藏血之臟。

白話文:

盈縮各有其時。月事之下。猶月之盈極當虧也。

事物都有其盈滿與虧損的時機,就像月圓之後必然要虧損一樣,女性的月事也是如此。

衝任為經血所積受之處。故謂之血室。此以中風寒熱之時。適遇衝任盈滿。當瀉之候。或熱邪煎逼。胞脈已開。子宮之血方出。而熱邪排闥直入。致為熱入血室也。

衝任二脈是經血積聚的地方,因此稱為血室。當人體受到風寒暑熱侵襲時,若正逢衝任二脈盈滿之時,就應該瀉血,以排出體內的邪氣。或者,當熱邪煎熬逼迫,胞脈已開,子宮中的血正要排出,此時熱邪趁機直入,就會造成熱邪進入血室。

熱但內入血室。陽分無邪。故熱除而身涼。邪已陷入陰中。遂現陰症之脈。

熱邪只是進入血室,陽氣分沒有受到侵犯,所以熱邪消除後身體就會涼爽。然而,邪氣已經深入陰分,因此就會出現陰症的脈象。

故脈遲也。衝脈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且胸脅為少陽脈之所至。肝為厥陰藏血之臟。與少陽相表裡。臟病則腑亦病。即下文所謂臟腑相連。故少陽亦病而胸脅下滿。如結胸狀也。

所以脈象會變得遲緩。衝脈從臍下向上行,到達胸中就散開了。而胸脅是少陽脈所經過的地方。肝臟是厥陰之臟,藏血,與少陽相表裡。臟腑相連,臟腑有病,腑也會跟著生病,這就是下文所說的“臟腑相連”。因此,少陽脈也生病,就會導致胸脅下滿,就像結胸一樣。

譫語者。邪在陰分。即下文所云晝日明瞭。暮則譫語。如見鬼狀也。此為邪熱入於足厥陰肝經藏血之臟。

患者出現譫語,是因為邪氣在陰分。正如下文所說,“晝日明瞭,暮則譫語,如見鬼狀”,這是因為邪熱進入足厥陰肝經,侵犯了藏血的臟腑。

當刺肝經之募穴名期門者。以泄其邪。乃隨其邪氣所實之處。而瀉其有餘之邪也。

婦人中風。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者。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

前條但言中風之寒熱。此條承上文止言續發之寒熱。前但云經水適來。此但言經水適斷。蓋因中風發熱惡寒之時。經水適來。以致熱入血室。既入之後。邪熱阻絕。遂致經水適斷。所以其血必結。非後人所謂適來為經之初來。適斷為經之已盡。而謂之乘虛而入也。至後血弱氣盡。

或可言經盡耳。謂之結者。邪與血結。氣乖凝聚而不得出也。邪血凝聚於經絡胞脈之間。內未入腑。外不在表。而在表裡之間。仍屬少陽。故使如瘧狀而發作有時也。當以小柴胡湯主之。前後婦人中風兩條。仲景雖分言之。以互相發明其義。而學者當合論之以悉其旨可也。但前以七八日而脈遲身涼。

白話文:

當針刺肝經的募穴期門時,可以泄去體內的邪氣。根據邪氣聚集的位置,瀉去多餘的邪氣。

婦女中風,七、八天後接著出現寒熱交替,發作時間固定,而且月經剛結束。這是因為熱邪侵入血室,血液凝結,所以才會像瘧疾一樣,發作時間固定。小柴胡湯可以治療這種情況。

前面提到中風的寒熱,這裡承接上文只說持續發作的寒熱。前面說月經剛來,這裡只說月經剛結束。這是因為中風發熱怕冷的時候,正巧月經來了,導致熱邪進入血室。熱邪進入後,阻礙氣血流通,就導致月經停止。所以血液才會凝結。這不是後人所說的月經剛來是經期的開始,月經結束是經期結束,而認為是趁虛而入。等到之後血氣虛弱,

也可以說經期結束了。說它凝結,指的是邪氣與血液凝結在一起,氣機阻滯凝聚,無法排出。邪氣和血液凝結在經絡和胞脈之間,沒有進入內臟,也沒有留在表面,而是在表裡之間,仍然屬於少陽經。所以會像瘧疾一樣,發作時間固定。應該用小柴胡湯治療。前面關於婦人中風的兩條論述,雖然張仲景分開講述,但彼此互相闡明其義,學者應該將兩者結合起來思考,才能明白其意。前面提到七、八天後脈象遲緩,身體冰冷。

此以七八日而續得寒熱。皆熱邪已入之變症。又示人以熱入血室之見症。頗有不同。無一定之式。未可執泥以生疑二也。但不揣愚昧。意謂仲景氏雖但曰小柴胡湯主之。而湯中應量加血藥。如牛膝桃仁丹皮之類。其脈遲身涼者。或少加薑桂。及酒製大黃少許。取效尤速。所謂隨其實而瀉之也。

若不應用補者。人參亦當去取。尤未可執方以為治也。古人立法。但與人以規矩而已。學者臨證消息可也。所謂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其是之謂乎。

白話文:

這段文字的意思是:

病人於七、八日後才開始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這是熱邪已經侵入人體的變症,同時也顯示了熱邪已經侵入血室的徵兆。這與一般的熱病症狀有所不同,沒有固定的模式,不能執著於某一種模式而產生疑惑。

雖然《傷寒論》的作者張仲景只說用小柴胡湯主治這種病症,但我認為在湯方中應該適量加入活血化瘀的藥物,例如牛膝、桃仁、丹皮等。如果病人的脈搏遲緩,身體感到冰冷,可以適當加一些薑、桂,以及用酒製的大黃少許,這樣效果會更快。所謂「隨其症狀而施治」,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病人不需要補益,那麼人參就應該去除。總之,不能執著於某一個方劑來治療疾病。古人制定方劑,只是提供一個規範,學者在臨牀診治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所謂「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就是這個意思。

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日明瞭。暮則譫語。如見鬼狀者。此為熱入血室。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

前言中風。此言傷寒。以見風寒鬱熱之邪。皆可入血室而致變也。傷寒發熱者。謂寒邪已發熱而經水適來也。晝日明瞭者。邪不在陽分氣分。且晝則陽氣用事。衛氣行陽二十五度之時。生氣通天論云。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是也。暮則譫語者。

邪在陰分血分。夜則陰氣用事。衛氣行陰二十五度之時。五藏生成篇云。人臥則血歸於肝。肝受血而能視。熱邪入陰血之分。故不得眠而譫語如見鬼狀也。熱入血室。非惟不在營衛。而更與腸胃無涉。故曰無犯胃氣。病在下焦血分。與上二焦絕不相關。汗吐下三法。徒損無益。

白話文:

傷寒發熱,是指寒邪已經發作,引起發熱,並且剛好遇到經期。白天神智清醒,說明邪氣並沒有侵犯陽氣和氣分,而且白天陽氣旺盛,衛氣運行於陽分(身體外側)二十五度之時。《生氣通天論》說:清晨陽氣生,中午陽氣最盛,傍晚陽氣衰弱,氣門閉合。

晚上胡言亂語,是因為邪氣侵犯了陰分和血分。夜晚陰氣旺盛,衛氣運行於陰分(身體內側)二十五度之時。《五藏生成篇》說:人睡覺時,血液歸於肝臟,肝臟依靠血液才能視物。熱邪入侵陰血之分,所以病人無法入睡,並胡言亂語,就像看見鬼一樣。

熱邪進入血液,不僅沒有侵犯營衛之氣,而且與腸胃也沒有關係,所以說沒有侵犯胃氣。病症在於下焦(腎、膀胱、大小腸)的血分,與上二焦(心肺、脾胃)完全沒有關係。汗吐下三種治療方法,只是徒勞無功,毫無益處。

犯之適足以敗胃亡陽。故禁止之曰無犯胃氣。使真元無損。正旺邪衰。必自愈也。設或未解。期門可刺。如前小柴胡加減可用也。

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於脅下。正邪分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默默不欲飲食。臟腑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小柴胡湯下之。

血弱氣盡者。謂血氣皆虛也。言經血已盡之後。不惟血弱而氣亦虛衰矣。蓋人以陽氣陰血。兩相依附而成形體。蓋血瀉之後。氣亦隨之而虛矣。以血弱氣盡之時。營衛不密。腠理偶開。邪氣因其開而遂入。與正氣兩相搏聚而結於脅下少陽之分。正氣與邪氣分爭。一如少陽症之往來寒熱。

白話文:

如果犯了這個毛病,就足以損傷脾胃、耗損陽氣。因此要禁止它,叫做不要犯胃氣,這樣真元就不會損傷,正氣旺盛、邪氣衰敗,自然就會痊癒。如果沒有痊癒,可以刺期門穴。像之前的小柴胡湯加減可以用。

血虛氣弱,導致腠理開合,邪氣趁機侵入,與正氣相搏,結聚在脅下。正邪相爭,出現寒熱往來,時而發作、時而停止,患者默默不願飲食。臟腑互相連繫,疼痛必然向下傳導。邪氣上升、疼痛下降,所以會引起嘔吐。服用小柴胡湯可以治療它。

血虛氣弱指的是血氣都虛弱。意思是說,經血流失之後,不僅血虛,而且氣也虛衰了。因為人依靠陽氣和陰血互相依附才能形成身體。經血流失之後,氣也會隨之虛弱。當血虛氣弱的時候,營衛不密,腠理稍微開合,邪氣就趁機侵入,與正氣互相搏鬥,結聚在脅下少陽經分。正氣與邪氣相爭,就像少陽症一樣,出現寒熱往來。

休作有時。默默不欲飲食。其所以然者。以少陽與厥陰。肝臟膽腑。與其他臟腑不同。膽附肝葉之中。兩相連屬。故膽病肝亦病也。此條邪從腠理而入。與前熱入血室不同。然經盡血虛之候。邪氣乘虛而入。與熱入血室無異。肝為藏血之臟。足厥陰之脈。起於足大趾。上循足跗。

上膕內廉。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抵小腹。邪入其絡。則小腹必痛。故其痛必下。邪在少陽而結於胸脅。故曰邪高。痛在厥陰之絡而居少腹。故曰痛下。所以謂之邪高痛下也。邪在胸脅。而厥陰之氣又上逆。故使嘔也。證雖臟腑相連。而邪結脅下。往來寒熱。默默不欲食。

皆少陽本病也。故以柴胡湯主之。而厥陰血分之藥。或可量入也。

白話文:

休息的時間不固定,患者默默地不想吃東西。這是因為少陽和厥陰經脈,以及肝臟和膽囊,與其他臟腑不同。膽囊附著在肝臟葉片之中,兩者相連。所以膽囊有病,肝臟也會跟著生病。

這種情況是邪氣從皮膚毛孔進入,與之前邪氣侵入血液不同。雖然患者已經虛弱,但由於邪氣乘虛而入,情況和邪氣侵入血液一樣。肝臟是儲藏血液的器官,也是足厥陰經脈的起點,從足大拇指開始,沿著腳背、膝蓋內側、大腿內側、陰部,到達小腹。邪氣侵入厥陰經絡,就會導致小腹疼痛。所以疼痛必定在下方。邪氣停留於少陽經脈,並聚集在胸脅部位,所以稱為“邪高”。疼痛位於厥陰經絡,並位於小腹,所以稱為“痛下”。因此叫做“邪高痛下”。

邪氣在胸脅,而厥陰經脈的氣又逆流向上,所以會導致嘔吐。雖然症狀是臟腑相互連接導致的,但邪氣結聚在脅下,寒熱交替,患者默默地不想吃東西,這都是少陽經脈的本病。所以用柴胡湯來治療,而針對厥陰經脈血虛的藥物,可以適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