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溯源集》~ 附錄 (2)
附錄 (2)
1. 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辨論
叛經亂法,莫此為甚。
小柴胡湯改為柴胡雙解飲。既云和解表裡,又妄加芍藥之酸收,而以生艾葉汁三匙為槌法,令人難解。
葛根湯改為葛柴解肌湯。不知仲景之葛根湯,其有麻黃者,為太陽無汗之傷寒,初傳陽明而設;其桂枝葛根湯,為太陽有汗之中風,初入陽明而設。舍麻黃桂枝,則風寒不辨;入柴胡芍藥,則經絡無分。又加石膏末一錢為槌法。邪尚在表,豈可即用石膏?況又止一錢,真如兒戲矣。
白虎湯改為如神白虎湯。如神二字,已屬陋語。況不分虛實,概加人參、五味、麥冬等收補之品,殊失仲景白虎湯及白虎加人參湯之義。又加淡竹葉為槌法,氣味輕薄,其可謂之殺車槌耶?
桃仁承氣湯改為桃仁承氣對子。增入柴胡、白芍、枳實。且白芍為斂陰止血之藥,則蓄血之治安在?更以蘇木汁三匙為槌法,豈以三匙之蘇木汁,偏能破血而專力於此耶?
四逆湯改為回陽救急湯。既云回陽救急,又增入補滯收斂之人參、白朮、五味、半夏、茯苓;臨服又加麝香三釐。不知無陽之證,最不宜於發泄;用此香竄走竅之物,殊非正道,全不虞其耗散真氣耶?
又治汗後大虛頭眩,振振欲擗地,肉瞤筋惕之衛虛亡陽證,不用仲景論中之真武湯,而以生、熟地、人參、白朮、黃耆、芍藥、當歸、茯苓、甘草、陳皮、肉桂等甘緩膩膈之品以治之。又加糯米一撮為槌法,濁亂黏滯,不幾氣血兼補之十全大補湯矣?直是不知醫者之妄作耳,其可為天下法乎?
又以大小承氣、調胃承氣及大柴胡湯,改為六一順氣湯;即以大柴胡湯去半夏加芒硝為之。是無表裡輕重之分,大失仲景立法之制矣。入鐵鏽水三匙為槌法,而云「千金不傳之秘,非吾子孫,焉肯泄露」。如此家秘,而又刊行於世,其設辭也,不亦陋乎?
其於陰陽易之燒裩散,仲景原只取婦人男子中裩近隱處剪下燒灰,以水和服方寸匕,並無他藥。王海藏云:「脈在厥陰,當以當歸四逆湯下燒裩散;在少陰,當以通脈四逆湯下之;在太陰,當以理中湯同下。所用之藥,各隨其經,而效自速也。不然,則陰腫或縮,少腹絞痛,手足蜷,脈絕而死矣。」
其後人之青竹茹湯及豭鼠糞湯,恐未必能合仲景原文中之諸陰證也。而節庵之治陰陽易,則以人參、知母、竹青;如卵縮腹痛,倍加黃連、甘草、滑石、生地、韭根、柴胡、犀角;然後反加燒裩襠末為己之槌法。一派寒涼,豈能治體重少氣、少腹裡急、陰中拘攣、熱上衝胸、頭重眼花、膝脛拘急之諸陰寒見證哉?
又以東垣補中益氣湯改為調榮養衛湯,增入川芎、生地、細辛、羌活、防風。全不知東垣引清陽上升之義,而混入血藥及發散風寒之物。又以蔥白一莖為槌法,不知仿仲景白通湯之義乎,抑欲使其辛散發汗乎?
即黃龍湯一方,又非活人書之黃龍湯矣。活人則用柴胡、黃芩、人參、甘草;此以承氣而加人參,雖為虛人胃實之所宜用,然其中當歸一味,不知何意?承氣湯為攻下胃實之氣藥,而忽加一血藥;或者以為油當歸能滑利腸胃而取之,然其識趣亦卑且陋矣。其後悔悟而改作全生集,閱其條例,似有可觀。
白話文:
這些胡亂修改經典藥方的情況,實在是太離譜了。竟然把小柴胡湯改成柴胡雙解飲,說是要調和表裡,又胡亂加入芍藥這種酸收的藥材,還用三匙生艾葉汁當作「槌法」(指特別的加料方式),讓人完全無法理解。把葛根湯改成葛根解肌湯,根本不了解張仲景使用葛根湯的道理。他用麻黃的葛根湯,是治療太陽經無汗的傷寒,剛傳到陽明經的時候用的;用桂枝的葛根湯,是治療太陽經有汗的中風,剛傳到陽明經的時候用的。現在把麻黃、桂枝都拿掉,那還分得清楚風寒嗎?加入柴胡芍藥,那還能分得清經絡嗎?還加上一錢石膏粉當槌法,邪氣還在表,怎麼可以用石膏呢?況且只用一錢,簡直像小孩子在玩。
把白虎湯改成如神白虎湯,這「如神」兩個字就夠俗氣了。而且不分虛實,就亂加人參、五味子、麥冬這些收補的藥材,完全失去了張仲景白虎湯和白虎加人參湯的本意。還加淡竹葉當槌法,這藥性輕薄,能有什麼效果呢?把桃仁承氣湯改成桃仁承氣對子,還增加柴胡、白芍、枳實。白芍是收斂陰血的藥,那治療蓄血的功效還在嗎?更用三匙蘇木汁當槌法,難道就憑這三匙蘇木汁就能破血嗎?把四逆湯改成回陽救急湯,說是回陽救急,又加入補氣、收斂的人參、白朮、五味子、半夏、茯苓,臨服還加麝香三釐,完全不知道無陽的證狀最忌諱發散,使用麝香這種香竄走竄的藥物,實在不是正道,難道不怕耗散真氣嗎?
還有,治療大汗後虛弱頭暈,身體顫抖要倒下,肌肉抽動的衛虛亡陽證,不用張仲景真武湯,反而用生地、熟地、人參、白朮、黃耆、芍藥、當歸、茯苓、甘草、陳皮、肉桂這些甘甜滋膩的藥來治療,還加糯米一撮當槌法,黏膩混濁,簡直像氣血雙補的十全大補湯了。真是醫者胡亂妄為!這樣也能當作天下醫理的法則嗎?把大承氣湯、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還有大柴胡湯,改成六一順氣湯,就是把大柴胡湯去掉半夏,加芒硝,完全不分表裡輕重,大大失去了張仲景的立法精神,還加入三匙鐵鏽水當槌法,說是什麼「千金不傳之秘,非吾子孫,焉肯泄露」。這種家傳秘方,又公開刊行於世,說辭實在太可笑了。
至於陰陽易(一種婦人病)的燒裩散,張仲景原書只用婦人或男子的貼身內褲,剪下靠近隱私處的布燒成灰,用水調服一勺,沒有其他藥物。王海藏說,脈在厥陰經,就用當歸四逆湯配燒裩散;在少陰經,就用通脈四逆湯配;在太陰經,就用理中湯配。用藥要隨經絡不同而改變,才能快速見效。不然,就會陰部腫脹或萎縮,小腹絞痛,手腳蜷縮,脈搏消失而死。後人用的青竹茹湯、豬糞湯,恐怕都不能符合張仲景原文的陰證。而節庵治療陰陽易,卻用人參、知母、竹葉,如卵縮腹痛,加倍黃連、甘草、滑石、生地、韭菜根、柴胡、犀角,最後還加燒裩襠末當作他的槌法,全是一派寒涼之藥,怎麼能治療身體沈重少氣,小腹拘急,陰部攣縮,熱往上衝胸,頭重眼花,膝蓋僵硬等陰寒之症呢?
還把東垣的補中益氣湯改成調榮養衛湯,加入川芎、生地、細辛、羌活、防風,完全不了解東垣引清陽上升的道理,反而混入血藥和發散風寒的藥材,又用一根蔥白當槌法,不知道是仿照張仲景白通湯的用意,還是要用它來發汗?就連黃龍湯這個方子,也不是《活人書》裡的黃龍湯了。《活人書》用柴胡、黃芩、人參、甘草,而這個人卻用承氣湯加上人參,雖然適合虛人胃實的情況,但其中當歸一味,就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了。承氣湯是攻下胃實的氣藥,突然加入血藥,或許有人以為油當歸可以滑利腸胃而用,但這種見解實在太低俗了。他後來悔悟,改寫成《全生集》,看其中的條例,好像還有些可取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