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溯源集》~ 卷之一 (18)
卷之一 (18)
1. 中風火劫
故陽氣亦虛竭也。如此則陰液消亡,無以滋養灌溉而身體枯燥也。若陽盛而得衄,則陽邪得泄,當漸解矣。既不得汗,又不得衄,邪氣壅塞,至於陰陽離異。邪熱獨盛於陽,故但頭汗出,劑頸而還。靈樞云:「諸陰脈皆至頸,從胸中而還;諸陽脈皆上至頭。」以陽邪熾盛於陽分,
與陰氣阻絕,所以頭汗劑頸而還。自頸以下陰脈所至之處,皆不得汗泄也。經云:「陰陽離決,精氣乃絕。」陰陽既不流通,邪並於胃,在外則不得汗泄,在內則不得下出,故腹滿而喘。膻中為氣之海,上通於肺而為呼吸者也。陽邪蓄積於中,其氣不得流布於臟腑經絡,故盛滿而為喘。
所謂滿則必喘也。陰陽應象論云:「陽勝則身熱腠理閉,喘粗為之俯仰,汗不出而熱,齒乾以煩冤,腹滿死者是也。」胃開竅於口,咽為胃之門戶。胃熱鬱蒸,故口乾而咽爛也。或久不大便,則實熱久留於胃,煎熬熏灼,致神昏而譫語也。甚者至於實邪上逆而為噦。噦者,呃逆也。
宣明五氣篇云:「胃為氣逆為噦。」非王太僕所謂噫,亦非李東垣所謂乾嘔也。夫四肢為諸陽之本,陽邪盛則四肢實,故手足躁擾而為捻衣摸床。此九死之證也。若其人小便猶利者,則真陽猶未盡虛,尚能施其氣化;陰氣猶未盡竭,尚能滲其津液;猶或可以速逐陽邪,急救陰氣也。
故曰:「其人可治。」
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衝心者,灸其核上一壯,與桂枝加桂湯,更加桂二兩。
燒針者,燒熱其針而取汗也。玉機真藏論云:「風寒客於人,使人毫毛畢直,皮膚閉而為熱;當是之時,可汗而發也。或痹不仁腫痛,可湯熨及火灸刺而去之。」觀此則風寒本當以汗解,而漫以燒針取汗;雖或不至於因火為邪,而針處穴孔不閉,已被寒邪所侵矣。八正神明論云:
「天溫日明,則人血淖液而衛氣浮,故易瀉,氣易行;天寒日陰,則人血凝泣而衛氣沉,是以天寒無刺,天溫無凝。天忌不可不知也。」離合真邪論云:「吸則納針,無令氣忤;靜以久留,無令邪布。吸則轉針,以得氣為故。候呼引針,呼盡乃去,大氣皆出,故命曰瀉。必先捫而循之,
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彈而怒之,抓而下之,通而取之。外引其門,以閉其神。呼盡納針,靜以久留,以氣至為故,如待所貴,不知日暮;其氣以至,適而自護;候吸引針,氣不得出,各在其處;推闔其門,令神氣存,大氣留止,故命曰補。」夫針之為道,合天地之至數,通不測之神機;
其法至精至妙。苟不能造其精微,則必有誤人之害。所以燒針取汗,邪氣已泄,大氣皆出,而不知氣至之後,適而自護,推闔其門之法,使熱針驟去,寒邪侵入其未闔之針孔,故腫起如核,皮膚赤色,直達陰經,陰邪迅發,所以必發奔豚氣也。蓋奔豚者,腎藏陰寒之氣上攻也。
白話文:
因為陽氣也虛弱耗竭了。這樣就會導致陰液也跟著消失,沒有陰液的滋養灌溉,身體就會變得乾燥。如果陽氣過盛而出現流鼻血,那陽邪就能得到疏泄,病況就會逐漸緩解。如果既不能流汗,又不能流鼻血,邪氣就會阻塞在體內,導致陰陽失調。邪熱會獨自旺盛在陽氣的部分,所以只會出現頭部出汗,汗水到脖子就停止了。《靈樞經》說,所有的陰經脈都到達頸部,從胸部返回;所有的陽經脈都向上到達頭部。因為陽邪在陽氣的部分過於旺盛,和陰氣阻隔,所以頭部出汗只到脖子就停止了,脖子以下陰經脈所到的地方,都無法發汗。經書上說,陰陽分離決裂,精氣就會耗盡。陰陽既然不能流通,邪氣就會聚集在胃部。在體表就無法發汗,在體內就無法從大便排出,所以會腹脹而喘氣。膻中穴是氣的匯聚之處,向上連接肺部,負責呼吸。陽邪積聚在體內,氣不能順暢地流布到臟腑經絡,所以會脹滿而喘氣,這就是所謂的「滿則喘」。《陰陽應象論》說,陽氣過盛,身體就會發熱,皮膚紋理閉塞,喘氣粗重,身體會前後俯仰,因為汗發不出來而感到熱,牙齒乾燥,心中煩悶不安。腹部脹滿的,就會死亡。胃的開口在嘴巴,咽喉是胃的門戶,胃熱鬱積蒸騰,所以會口乾和咽喉潰爛。如果長期沒有大便,實熱就會長期留在胃裡,煎熬熏烤,導致神志不清和胡言亂語。嚴重的話,實邪還會向上逆行,導致呃逆。呃逆就是打嗝。《宣明五氣篇》說,胃氣逆亂就會引起呃逆,這不是王太僕說的「噫」,也不是李東垣說的「乾嘔」。四肢是所有陽氣的根本,陽邪旺盛,四肢也會跟著充實,所以會手腳躁動不安,出現搓衣服、摸床的動作,這是九死一生的危險徵兆。如果這個人小便還能順利排出,那麼就表示真陽還沒有完全虛弱,還能發揮它的氣化功能;陰氣也還沒有完全耗竭,還能滲透津液。這樣或許還可以趕快驅逐陽邪,緊急救治陰氣。所以說這個人還有救。
用燒熱的針刺讓它發汗,針刺的地方如果被寒氣侵襲,就會腫起來,出現紅色的硬塊,一定會引發奔豚病,氣從下腹部向上衝到心口。這種情況下,要用艾灸灸硬塊上一壯,並服用桂枝加桂湯,還要再加兩兩桂枝。
燒針,就是把針燒熱然後取汗的方法。《玉機真藏論》說,風寒侵入人體,會使人的汗毛豎立,皮膚閉塞而發熱。這個時候,應該用發汗的方式來治療。或者出現麻木不仁、腫痛的狀況,可以用湯藥熱敷或是用火灸針刺來去除病邪。由此可見,風寒本來應該用發汗的方式來解除,卻隨便用燒針來取汗,雖然或許不會因為火而生出邪氣,但針刺的穴位沒有閉合,反而被寒邪侵入。《八正神明論》說,天氣溫暖、陽光明媚的時候,人的血液就會流動順暢,衛氣也會浮於體表,所以容易瀉出,氣也容易運行;天氣寒冷、陰暗的時候,人的血液就會凝滯,衛氣也會沉於體內。所以天氣寒冷時不宜針刺,天氣溫暖時也不宜凝滯。天時的禁忌不可以不知道。《離合真邪論》說,吸氣的時候刺入針,不要讓氣逆亂;靜心讓針留置久一點,不要讓邪氣散布。吸氣的時候轉動針,以得氣為目的;呼氣的時候拔出針,在呼氣完全結束時才拔出,這樣就能讓體內積聚的氣洩出去,所以叫做「瀉」。必須先用手撫摸、按壓,再用手揉散、推拿、按壓,彈擊、刺激,抓撓向下引導,疏通、取邪,向外引導邪氣的出口,來閉合神氣。呼氣完全結束時刺入針,靜心讓針留置久一點,以氣的到來為目的。就像等待貴客一樣,不覺得時間流逝。當氣到來後,要適時地保護它,等待吸引針,讓氣不要洩出,讓它各自停留在所到的地方。然後關閉入口,使神氣留存,使體內的氣留下來,所以叫做「補」。針刺的方法,符合天地間至高的數理,貫通難以預測的神奇機理。針法至精至妙,如果不能達到精微的境界,就一定會造成傷害。所以用燒針取汗,邪氣雖然已經洩出,但體內的氣也隨著洩出,而不知道在氣到來之後,要適時地保護它,關閉入口的方法。使燒熱的針快速拔出,寒邪就趁著還沒閉合的針孔侵入體內,所以才會腫起來像硬塊,皮膚發紅,直達陰經,陰邪迅速發作,所以一定會引發奔豚病。所謂的奔豚,是腎臟潛藏的陰寒之氣向上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