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溯源集》~ 卷之十 (13)
卷之十 (13)
1. 厥陰誤治
本自寒下。謂本來所犯之證。已自寒中下利。醫不知其為裡寒。而復以寒藥吐下之。乃所謂虛其虛而寒其寒也。遂至胃陽敗損。寒踞中焦。寒邪拒格。比前本症之寒下不同。更變逆而為上吐下利矣。所謂寒格者。若食入口即吐。則藥入口亦即吐。寒中而投之以熱藥。是裡寒拒外熱也。治之之法。當以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主之。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方
乾薑(三兩),黃連(三兩),黃芩(三兩),人參(三兩)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
方氏條辨云。寒格。謂藥寒致成拒格也。乾薑人參。正治以遏其吐下。黃連黃芩。反佐以通其拒格。可謂詞簡理明。深得素問至真要大論熱因寒用之旨。所謂奇之不去則偶之。偶之不去則反佐以取之。寒熱溫涼。反從其病之義。及仲景白通加豬膽汁湯之法也。尚論謂用黃連黃芩之苦以下逆氣。
而解入里之熱邪。誤矣。以傷寒本自寒下。又寒格更逆吐下矣。豈又有熱邪入里耶。方喻兩說。大相懸絕矣。
傷寒大吐大下之。極虛。復極汗出者。以其人外氣怫鬱。復與之水。以發其汗。因得噦。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傷寒而大吐大下。則胃中陽氣極虛矣。復極汗出者。非又汗之而極出也。因大吐大下之後。真陽已虛。衛外之陽不能固密。所以復極汗出。乃陽虛而汗出也。愚醫尚未達其義。以其人外氣怫鬱。本是虛陽外越。疑是表邪未解。復與之暖水以發其汗。因而得噦。噦者。呃逆也。
其所以噦者。蓋因吐下後。陽氣極虛。胃中寒冷。不能運行其水耳。非水冷而難消也。水壅胃中。中氣遏絕。氣逆而作呃忒也。治法當擬用五苓散。理中湯。甚者四逆湯可耳。
傷寒噦而腹滿。視其前後。知何部不利。利之則愈。
噦者。胃陽將敗。氣不流行而呃逆也。腹滿。寒在中焦。太陰脾病也。前後者。大小便也。夫噦之為病。最不易治。得愈者少。而曰利之則愈者。蓋以腹滿故也。若胃敗之噦。中氣已壞。真陽欲絕。庸可愈乎。素問寶命全形論云。絃絕者其音嘶敗。木敷者其葉發。病深者其聲噦。
是謂壞腑。毒藥無治。短針無取矣。此所謂腹滿者。乃腹中脹滿。裡實之證。水穀不得分消。中焦壅塞。胃氣不得流行之噦。乃淺證也。非胃氣傷敗之噦。故云視其前後。知何部不利。若小便不利。則利其小便。大便不利。則利其大便。前後得利。則腹滿消。胃氣行而愈矣。
白話文:
這個人原本的病症就是因為體內虛寒而造成的腹瀉。醫生不了解這是屬於體內虛寒的症狀,反而又用寒涼的藥物來催吐、瀉下,這就是所謂的「虛弱更加虛弱,寒冷更加寒冷」。結果導致胃的陽氣衰敗,寒氣盤踞在中焦(脾胃),寒邪阻礙氣機的運行,這和之前原本體內虛寒造成的腹瀉不同,病情更加惡化,轉變為上吐下瀉。
所謂「寒格」,是指吃了東西就吐,吃藥也一樣會吐出來。這就像體內寒冷,卻投用熱藥,是體內的寒氣排斥外來的熱藥。治療的方法,應該用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來處理。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的藥方
乾薑(三兩),黃連(三兩),黃芩(三兩),人參(三兩)
將以上四味藥材,加入六升水煎煮成二升,去渣後,分成兩次溫服。
方氏的醫案分析說,「寒格」是因為用藥過於寒涼而造成的排斥。乾薑、人參,是用來制止嘔吐和腹瀉;黃連、黃芩,則是用來疏通被阻塞的氣機。可說是言簡意賅,深入理解了《素問·至真要大論》中「熱病用寒藥」的道理,也就是所謂「用正藥無效就用反藥,反藥無效就用反佐藥」,順應病情來選擇寒熱溫涼藥的原則,以及張仲景白通加豬膽汁湯的用法。還有人認為用黃連黃芩的苦味,可以使逆氣下降,並解除進入體內的熱邪,這是錯誤的。因為這個病原本就是體內虛寒造成的腹瀉,現在又因為寒氣阻滯而導致嘔吐腹瀉,怎麼可能還有熱邪進入體內呢?方氏和另一種說法,實在是相差太遠了。
如果傷寒病人經歷過劇烈嘔吐和腹瀉,身體極度虛弱,又大量出汗,是因為這個人體表的氣機不暢,又給他喝水,想藉此發汗,結果就引起了呃逆。會這樣的原因,是因為胃中寒冷。
傷寒病如果出現劇烈嘔吐和腹瀉,那麼胃中的陽氣就極度虛弱。之後又大量出汗,並不是真的又讓他發汗才大量出汗,而是因為劇烈嘔吐腹瀉後,體內的陽氣已經虛弱,保護體表的陽氣也無法固密,所以才會再度大量出汗,這是陽虛造成的出汗。庸醫不了解這個道理,以為是體表的氣機不暢,其實是虛陽外越的表現,就誤以為是表邪還沒解除,又給他喝溫水發汗,結果就引起了呃逆。呃逆就是打嗝。
引起呃逆的原因,是因為嘔吐腹瀉後,陽氣極度虛弱,胃中寒冷,無法運化水液。並不是因為水太冷而難以消化,而是水液停留在胃中,中焦的氣機被阻礙,氣逆而引起呃逆。治療方法應該考慮使用五苓散、理中湯,嚴重的話甚至可以使用四逆湯。
傷寒病出現呃逆並且腹脹,要觀察他大小便的情況,了解是哪個部位的功能失調,疏通那個部位就可以痊癒。
呃逆是因為胃的陽氣快要衰敗,氣機不暢而引起的打嗝。腹脹是因為寒氣停留在中焦,是太陰脾的疾病。前後指的是大小便。呃逆這個病,非常難治療,治好的很少。但是這裡說「疏通就能痊癒」,是因為腹脹的緣故。如果是胃氣衰敗引起的呃逆,中焦的氣機已經損壞,體內的陽氣快要耗盡,怎麼可能治好呢?《素問·寶命全形論》中說,「琴弦斷了就會發出嘶啞的聲音,樹木枯萎就會落葉,病入膏肓的人就會出現呃逆」,這表示內臟已經壞死,毒藥也無法治療,針灸也沒用了。這裡說的腹脹,是指腹中脹滿,屬於裡實的病症。水穀無法正常消化,中焦被阻塞,胃氣無法運行而引起的呃逆,是比較輕微的症狀,並不是胃氣已經衰敗引起的呃逆,所以說要「觀察大小便的情況,了解哪個部位功能失調」。如果是小便不順暢,就利小便;如果是大便不順暢,就通大便。大小便暢通,腹脹就會消除,胃氣運行就會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