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潢

《傷寒溯源集》~ 卷之十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 (1)

1. 卷之十

2. 厥陰篇

3. 厥陰證治第二十一

4. 厥陰傷寒

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

厥陰者。至陰也。陰氣至此而極。故謂之厥陰。太少兩陰交盡之經。為陰極陽回之處。草木得陽氣而勾萌於至陰坤土之中。在卦為泰。在十二辰為寅。陽氣將出而未出。為尚未透地之木。故在人為厥陰肝木。至陽氣透地而草木發生。在卦為大壯。在十二辰為卯。乃已出土而抽條發葉之木。

在人則為少陽而屬膽經矣。前太陰為陰氣之純全。有陰無陽。故專以溫經為治。少陰則陽氣初生於盛陰之中。右屬三焦相火。左屬膀胱腎水。水火相須。若寒邪犯臟。則以溫經復陽為治。陽邪入里。則以滋陰清降為治。厥陰雖屬至陰。而陽氣已長。陰陽相半矣。然終是陰中之陽。

其氣猶未透達。故通篇以熱多厥少為病之退。熱少厥多為病之進。先厥後熱。熱後不厥者愈。熱後厥逆下利煩躁者死也。寒邪固多敗證。而熱氣有餘者必發癰膿。有熱在裡。必圊膿血。然雖發熱不死。終不似有陰無陽。下利厥冷煩躁。及厥不還者死之為甚。畢竟陰。經以陽氣為重也。

夫足厥陰之脈。起於足大趾。上循足胕。上踝。交出太陰之後。上膕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抵小腹。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之後。上入頏顙。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於巔。其支者復從肝貫膈。上注肺。邪入其經。則陰邪自下迫陽於上。故氣上撞心。

心中疼熱而消渴也。消渴者。飲水多而渴不止也。陰中之陽。受迫而在上。故消渴而胃覺飢。然終是陰邪。所以不欲食。客熱尚不殺穀。況陰邪乎。即使強食。陰邪不能腐化。濕熱鬱蒸。頃刻化而為蛔。隨陰氣之上逆。故吐蛔也。若不知而以苦寒誤下之。則胃陽敗絕。真陽下脫。

故利不止也。

白話文:

厥陰傷寒的症狀包括消渴(口渴多飲)、氣上撞心(氣往上衝撞心臟)、心痛熱、飢餓卻不想吃東西、吃了就吐蛔蟲、腹瀉不止。

厥陰是至陰之處,陰氣達到極點,所以稱作厥陰。太陰和少陰兩條陰經交會盡頭的經脈,是陰氣極盛、陽氣將要回升的地方。如同草木在至陰的坤土中,藉由陽氣萌發,在卦象中為泰卦,在十二地支中為寅時。陽氣將要出來卻還未出來,如同尚未破土而出的樹木,在人體則對應厥陰肝經。當陽氣破土而出,草木開始生長,在卦象中為大壯卦,在十二地支中為卯時,這時樹木已破土而出,開始抽枝長葉,在人體則對應少陽膽經。

太陰經氣純陰,只有陰氣沒有陽氣,治療需溫經散寒。少陰經陽氣初生於盛陰之中,右側屬三焦相火,左側屬膀胱腎水,水火互相依存。若寒邪侵犯臟腑,則需溫經回陽;若陽邪入裡,則需滋陰清熱降火。厥陰雖然屬至陰,但陽氣已開始生長,陰陽各半,但終究是陰中之陽,陽氣還未完全透達。因此,病情發展的過程是:熱多厥少為病情減輕;熱少厥多則病情加重;先有厥逆症狀後發熱,發熱後厥逆症狀消失則能痊癒;發熱之後仍有厥逆、腹瀉、煩躁等症狀則會死亡。寒邪盛多會導致病情惡化,但若體內熱氣過盛,則必會生瘡瘍膿腫,裡有熱邪必會排出膿血。即使發熱也不致命,但總不如陰盛陽虛的情況嚴重。下利(腹瀉)、厥冷(手腳冰冷)、煩躁,以及厥逆症狀不消失則死亡的可能性非常大,因為畢竟是陰經,陽氣才是最重要的。

足厥陰經脈起於足大趾,沿足內側上行,經過內踝,在太陰經之後上行,沿大腿內側,進入陰毛之中,經過外生殖器,到達小腹,與胃相連,絡屬肝膽,向上貫穿膈肌,佈於脅肋,沿喉嚨後方上行,進入頏顙(耳後髮際),連接目系(眼球),向上到達額頭,與督脈在頭頂相會。其分支從肝臟貫穿膈肌,向上通達肺臟。邪氣侵入足厥陰經,則陰邪由下向上逼迫陽氣,因此出現氣上撞心、心痛熱、消渴等症狀。消渴是指大量飲水仍口渴不止。陰中之陽受迫向上,所以消渴且胃覺飢餓,但由於是陰邪作祟,所以不想吃東西。即使勉強進食,陰邪也無法消化食物,濕熱鬱結,很快就會化成蛔蟲,隨著陰氣上逆而嘔吐蛔蟲。若不知情而使用寒涼之藥瀉下,則會傷及胃陽,導致真陽下陷,腹瀉不止。

5. 厥陰中風

厥陰中風。脈微浮為欲愈。不浮為未愈。

厥陰雖屬至陰。然亦自有經。若為寒邪中傷。則為厥陰傷寒。風邪中之。則為厥陰中風。然入里者多。在表者少。況邪入陰經。脈多沉遲細緊。故其邪不易出表。若得微浮。為邪氣向外。仍歸太陽而欲解矣。所以下文有解表用桂枝湯者。蓋脈微則為無力。浮則又為在表。微則輕細和緩而知其邪氣已衰。

浮則邪氣還表而知其邪氣將散。故為欲愈也。若脈不浮。則邪未出表。故為未愈。

厥陰病。欲飲水者。少少與之愈。

邪在厥陰。唯恐其下利厥逆。乃為惡候。若欲飲水。是陽回氣暖。胃中燥熱而渴。已復歸陽明矣。若熱氣有餘。則又有口傷爛赤。咽喉不利吐膿血之變。故可少少與之。令陰陽和平則愈也。

厥陰病。欲解時。從醜至卯上。

厥陰肝臟。乃含生土中。尚未透地之木。自子而一陽初生。木之萌芽未長。故不可言木。醜為二陽。則陽氣已長。草木之根荄。已勾萌於陰土之中。至寅而三陽將及透地。陽氣已旺。萌芽茁長。將出未出之時也。卯則陽氣已出。草木發生。正厥陰木旺之時。邪氣至此而解矣。故曰從醜至卯上。

白話文:

厥陰中風,脈搏微弱而浮起表示病情將要痊癒;脈搏不浮起則表示尚未痊癒。

雖然厥陰屬陰寒之處,但它也有自己的經絡循行路線。如果因寒邪侵襲而導致疾病,則稱為厥陰傷寒;如果因風邪侵襲而致病,則稱為厥陰中風。然而,風邪多侵犯到裡層臟腑,表淺的少見。而且邪氣入侵陰經後,脈象常表現為沉、遲、細、緊,所以邪氣不易從體表排出。如果脈搏微弱而浮起,表示邪氣正向體表移動,將要歸於太陽經而痊癒。因此,下文中會有使用桂枝湯(解表方)的治療方法。脈搏微弱表示氣力不足,浮起則表示邪氣在體表;微弱表示邪氣輕微、細小、平和緩慢,說明邪氣已經減弱;浮起則表示邪氣回歸體表,說明邪氣將要散去,所以病情將要痊癒。如果脈搏不浮起,則邪氣尚未排出體表,所以病情尚未痊癒。

厥陰病患者想喝水時,應少量給予,這樣病情才能逐漸好轉。

邪氣在厥陰經,最怕出現下痢和厥逆(四肢厥冷逆轉)的症狀,這是惡劣的徵兆。如果患者想喝水,說明陽氣回升,氣血溫暖,胃中乾燥發熱而口渴,病情已經恢復到陽明經的階段了。如果熱邪過盛,還可能出現口瘡、潰爛、發紅、咽喉腫痛、吐膿血等併發症。因此,可以少量給患者喝水,使陰陽平衡,病情才能痊癒。

厥陰病患者,病情好轉的時間,通常在丑時到卯時之間。

厥陰屬肝,如同含藏在土中的樹木,尚未破土而出。子時是一陽初生,樹木的芽尚未發育,所以還不能說成是樹木。丑時是二陽,陽氣開始生長,草木的根莖已經開始在陰土中萌動。寅時是三陽將至,陽氣旺盛,芽開始茁壯成長,將要出土未出土的時候。卯時陽氣已完全勃發,草木生長茂盛,正是厥陰木氣最旺盛的時候,邪氣到此時便會消散。所以說,病情好轉的時間是在丑時到卯時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