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潢

《傷寒溯源集》~ 卷之九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13)

1. 少陰咽痛

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瘥者。與桔梗湯。

風邪入少陰之經。其脈貫腎絡肺。循喉嚨。系舌本。邪氣循脈上行。故二三日咽痛。然此所謂咽痛者。非比前篇陰盛迫陽之證。可以通脈四逆湯。引火歸源為治也。中風本屬陽邪。乃客熱內犯少陰之經耳。邪氣輕微。故二三日才見咽痛一證。但終屬病發於陰。不必驟用寒涼。

故僅用甘草湯以和緩其邪。即鳳髓丹用甘草以緩腎急之意也。如不瘥者。又與苦辛之桔梗。以清肺氣。利咽喉。同甘草和之而已。

甘草湯方

甘草(二兩)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溫服七合。日一服。

桔梗湯方

桔梗(一兩乃苦桔梗非甜桔梗也),甘草(二兩)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再服。

少陰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湯主之。

前條云二三日咽痛。初邪尚輕。故但以甘草桔梗湯和緩陽邪。清肺下氣而已。此條云咽中痛。則陽邪較重。故以半夏之辛滑。以利咽喉而開其黏飲。仍用桂枝以解衛分之風邪。又以甘草和之。後人以半夏辛燥。桂枝溫熱而疑之。不知少陰咽痛。陰經之陽邪。非半夏之辛滑。不足以開咽喉之鎖結。

風邪在經。非桂枝之溫散。不能解衛分之陽邪。況所服不過一方寸匕。即使作湯。亦一二方寸匕。煎三沸。待小冷而少少咽之耳。且半夏本滑而不燥。桂枝亦溫而不熱。少少用之。亦復何害。

半夏散及湯方

半夏(洗),桂枝(取皮),甘草(炙以上各等分)

以上三味。各別搗。篩已。合治之。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煮七沸。內散一兩方寸匕。更煎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論附註中)

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者。苦酒湯主之。

前人以一咽痛。而有治法三等之不同。遂至議論紛出。不知第一條咽痛。少陰之邪氣輕微。故但以甘桔和之而已。其二條。因經邪未解。痛在咽中。痰熱鎖閉。故以半夏開豁。桂枝解散。此條則咽已生瘡。語言不能。聲音不出。邪已深入。陰火已熾。咽已損傷。不必治表。和之無益。

故用苦酒湯。以半夏豁其咽之利。雞子白以潤咽滑竅。且能清氣除伏熱。皆用開豁潤利。收斂下降而已。因終是陰經伏熱。雖陰火上逆。決不敢以寒涼用事也。

苦酒湯方

半夏(如棗核大十四枚洗淨破),雞子(一枚去黃內上苦酒著雞子殼中)

上二味。內半夏著苦酒中。以雞子殼置刀環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瘥。更作三劑服之。

少陰之陰熱上攻。終非三陽之熱邪可比。故始終禁用寒藥。然非辛溫滑利。不足以開上焦痰熱之結邪。故用半夏為君。鬱熱上蒸。則上焦天氣不清。所以咽中傷爛。肺受火刑。金實無聲。故語言不能。聲音不出。肺為人身之天氣。象形以為用。故以雞子白之清涼滑竅為臣。李時珍云。

白話文:

少陰咽痛

少陰病,兩三天咽喉痛,可以用甘草湯治療。如果沒好,就用桔梗湯。

風邪入侵少陰經,其經脈貫通腎臟、絡於肺臟,循行於喉嚨,連繫舌根。邪氣循經脈上升,所以兩三天就出現咽喉痛。但是這種咽喉痛,跟之前提到的陰盛迫陽的症狀不同,不能用通脈四逆湯引火歸源治療。中風本屬陽邪,是客熱內犯少陰經而已。邪氣輕微,所以兩三天才出現咽喉痛的症狀。但終究是病發於陰,不必急用寒涼藥物。

所以只用甘草湯來緩解邪氣,就像鳳髓丹用甘草來緩解腎臟急迫之意一樣。如果沒有好轉,再加用具有苦辛之味的桔梗,來清泄肺氣,利咽喉,與甘草一起服用即可。

甘草湯方:

甘草(二兩)

將藥材用水三升,煮成一升半,過濾掉藥渣,溫服七合,每日一服。

桔梗湯方:

桔梗(一兩,必須是苦桔梗,不是甜桔梗),甘草(二兩)

將藥材用水三升,煮成一升,過濾掉藥渣,分次溫服。

少陰病,咽喉痛,可以用半夏散及湯治療。

前面提到兩三天咽喉痛,初期邪氣尚輕,所以只用甘草桔梗湯緩解陽邪,清肺降氣而已。這裡提到咽喉痛,則陽邪較重,所以用辛溫滑利的半夏,來利咽喉,消除黏滯的痰飲;再用桂枝來解表散寒,還用甘草來調和。後人因為半夏辛燥,桂枝溫熱而有所懷疑,卻不知道少陰咽喉痛是陰經的陽邪,沒有半夏的辛溫滑利,不足以打開咽喉的阻塞。

風邪在經脈中,沒有桂枝的溫散作用,不能解除衛分層面的陽邪。況且服用劑量不過一方寸匕,即使煎成湯,也只有一二方寸匕,煎三次沸騰,待稍涼後少量服用而已。而且半夏本性滑利而不燥熱,桂枝也溫和而不熱烈,少量使用,又會有什麼危害呢?

半夏散及湯方:

半夏(洗淨),桂枝(去皮),甘草(炙甘草) 以上各等分

將以上三味藥材分別搗碎,過篩,混合均勻。可以直接服用一方寸匕,每日三次;如果不能直接服用,就用一升水,煮七次沸騰,加入一兩方寸匕的藥粉,再煎三次沸騰,離火待稍涼後少量服用。(論中附註)

少陰病,咽喉潰爛,生瘡不能說話,聲音發不出,可以用苦酒湯治療。

前人對於咽喉痛,有不同的治療方法,因此出現各種不同的說法。不知道第一種咽喉痛,少陰的邪氣輕微,所以只用甘草桔梗和緩即可。第二種,因為經脈邪氣未解,痛在咽喉,痰熱阻塞,所以用半夏來疏通,桂枝來解散。這種情況則咽喉已經生瘡,不能說話,聲音發不出,邪氣已經深入,陰火已經熾盛,咽喉已經受損,不必治療外邪,和緩無益。

所以用苦酒湯,用半夏來疏通咽喉,用雞蛋清來潤滑咽喉,還能清熱除伏熱,都是用疏通潤滑、收斂下降的方法。因為終究是陰經伏熱,雖然陰火上逆,也絕對不敢用寒涼藥物。

苦酒湯方:

半夏(如棗核大小十四枚,洗淨去皮),雞蛋(一枚,去蛋黃,將苦酒倒入蛋殼中)

將半夏放入苦酒中,把雞蛋殼放在刀環上,放在火上,煮沸三次,過濾掉藥渣,少量含漱咽下。如果沒有好轉,再煎服三劑。

少陰的陰熱上攻,終究不同於三陽的熱邪,所以始終禁用寒涼藥物。但是沒有辛溫滑利之品,不足以疏通上焦痰熱的阻塞邪氣,所以用半夏為主藥。鬱熱上蒸,則上焦天氣不清,所以咽喉潰爛,肺受火邪,金氣受損而無聲,所以不能說話,聲音發不出。肺為人身之天氣,以形狀比喻其作用,所以用雞蛋清的清涼滑利為佐藥。李時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