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潢

《傷寒溯源集》~ 卷之九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10)

1. 少陰寒利

白通湯方

蔥白(四莖),乾薑(一兩),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再服。(義見注中)

少陰病。下利脈微者。與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煩者。白通湯加豬膽汁湯主之。服湯脈暴出者死。微續者生。上文少陰下利。即以白通湯主之矣。此則下利而脈微。足見陽氣愈微。故與白通湯以恢復真陽。消除寒氣。不謂服湯之後。利仍不止。反見四肢厥逆而無脈。

陰邪上逆而乾嘔。虛陽受迫而作煩悶者。此非藥之誤也。以陰寒太盛。熱藥不得驟入。陰邪縱肆猖獗。扞格而不入耳。故用素問至真要大論中熱因寒用之法。從而逆之。反佐以取之。所謂寒熱溫涼。反從其病之義也。故用鹹寒下走之人尿。苦寒滑下之豬膽。以反從其陰寒之性。

導姜附之辛熱下行。為反佐入門之導引。王啟玄所謂下嗌之後。冷體既消。熱性便發。使其氣相從。而無拒格之患也。服湯後。其脈忽暴出者。是將絕之陽。得熱藥之助。勉強回焰。一照而熄。故死。若得湯而其脈微續漸出者。為陽氣復回。故為生也。陰寒至此。真陽或幾乎熄矣。

危哉。

少陰負趺陽者。為順也。

少陰負趺陽句。疑有脫字。不然。何至詞不達義耶。前注皆以少陰為水。趺陽為土。恐土不能制水。得以泛溢而為嘔吐下利。予其權於土。土強則水有制而平成可幾。愚恐猶未合於至理。夫少陰。腎也。水中有火。先天之陽也。趺陽。胃脈也。火生之土。後天之陽也。此承上文下利而言。

凡少陰證中諸陽虛陰盛之證。而至於下利。及下利清穀之證。皆由寒邪太盛。非惟少陰命門真火衰微。且火不能生土。中焦胃脘之陽不守。故亦敗泄而為下利。少陰脈雖微細欲絕。而為陰寒所勝。則為少陰之真陽負矣。若趺陽脈尚無虧損。則是先天之陽。雖為寒邪之所鬱伏。

而後天胃脘之陽尚在。為真陽猶未磨滅。所謂有胃氣者生。故為順也。若趺陽亦負。則為無胃氣而死矣。

少陰病。脈微沉細。但欲臥。汗出不煩。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後煩躁。不得臥寐者死。首條云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此條又見沉脈。則寒邪更深。汗出者。內無真陽。衛氣不固而腠理不收也。不煩者。虛陽猶未上奔也。自欲吐。即前欲吐不吐之證也。少陰之見證如此。

乃當急溫急補之時。失此不治。至五六日而更加自利。乃至不煩之證。至陽欲亡而作煩。陰迫陽而發躁。以但欲寐者而不得臥寐。則陽神飛越。真氣敗亡而死矣。雖欲溫之。所謂渴而穿井。鬥而鑄兵。不亦晚乎。

少陰病。惡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前惡寒而蜷。因有煩而欲去衣被之證。為陽氣猶在。故為可治。又下利自止。惡寒而蜷。以手足溫者。亦為陽氣未敗。而亦曰可治。此條惡寒身蜷而利。且手足逆冷。則四肢之陽氣已敗。故不溫。又無煩與欲去衣被之陽氣尚存。況下利又不能止。是為陽氣已竭。故為不治。雖有附子湯。及四逆白通等法。恐亦不能挽回既絕之陽矣。

白話文:

少陰寒利

白通湯的組成

蔥白(四根),乾薑(一兩),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成八片)

以上三味藥材,加水三升煮取一升,去藥渣,分溫兩次服用。(藥理詳見後文)

少陰病,出現腹瀉、脈象微弱的,可以用白通湯治療。如果服用後腹瀉不止,反而出現四肢厥冷、脈象消失、噁心想吐、煩躁不安的,則用白通湯加豬膽汁湯來治療。如果服藥後脈象突然變得強而有力,這是陽氣虛脫的表現,預後不良;如果脈象逐漸恢復,則表示陽氣恢復,預後較佳。前面提到少陰病腹瀉,就已經可以使用白通湯治療了,這裡又說腹瀉且脈象微弱,可見陽氣更加衰弱,所以用白通湯來恢復真陽、消除寒氣。但沒想到服藥後,腹瀉仍然不止,反而出現四肢厥冷、脈象消失的現象。

這是因為陰寒邪氣上逆,導致噁心想吐,虛弱的陽氣被陰邪逼迫而出現煩悶。這並非藥物用錯,而是因為陰寒太盛,熱性藥物難以直接發揮作用,陰邪肆虐,阻礙藥效。所以採用《素問·至真要大論》中“熱因寒用”的方法,反向用藥,所謂“寒熱溫涼,反從其病”的原則。因此,使用鹹寒、向下走的尿液,以及苦寒、滑利的豬膽汁,來順應陰寒的特性,引導乾薑、附子的辛熱藥性向下走,作為引導藥物進入體內的媒介。就像王啟玄所說,藥物入口後,寒性消除,熱性就會發揮作用,使藥力順利發揮,而不會被拒絕。服藥後,如果脈象突然變得強而有力,說明即將耗盡的陽氣,在熱藥的幫助下,勉強恢復一點,但很快就熄滅了,所以會死亡。如果服藥後,脈象逐漸恢復,表示陽氣開始恢復,所以能夠存活。陰寒到這種程度,真陽幾乎就要熄滅了,真是危險啊!

少陰脈能承載趺陽脈的能量,這是順利的表現。

“少陰負趺陽”這句話,懷疑有脫漏的文字,否則怎麼會表達不清?之前的註解都將少陰理解為水,趺陽理解為土,擔心土無法克制水,導致水泛濫而出現嘔吐、腹瀉。如果將權力歸於土,使土強盛,則水就可以被控制,或許可以達到平和。但我認為這還不夠完善。少陰,指的是腎,腎中有火,是先天的陽氣。趺陽,指的是胃脈,胃脈屬土,火生土,是後天的陽氣。這句話是承接前文腹瀉而說的。

凡是少陰病中,陽虛陰盛的各種症狀,到了腹瀉,甚至腹瀉不止,拉出未消化食物時,都是因為寒邪太盛,不僅少陰命門的真火衰弱,而且火不能生土,導致中焦脾胃的陽氣不能固守,所以才會敗泄而腹瀉。少陰脈雖然微弱,幾乎消失,這是因為被陰寒所勝,所以說少陰的真陽受到了抑制。如果趺陽脈沒有損傷,說明先天之陽雖然被寒邪鬱積,但後天脾胃的陽氣尚存,真陽還沒有磨滅,所謂“有胃氣者生”,所以這是順利的表現。如果趺陽脈也衰弱了,那就是沒有胃氣了,預後不佳。

少陰病,脈象微弱沉細,只想睡覺,有汗但不煩躁,自己想吐,到了五六天開始腹瀉,之後出現煩躁,無法入睡的,是危險的。第一條說少陰病的特徵是脈象微細,只想睡覺。這一條又出現了沉脈,說明寒邪更深入了。出汗,是因為體內沒有陽氣,衛氣不固導致毛孔鬆弛。不煩躁,是因為虛陽還沒有上奔。自己想吐,就是之前說的想吐但吐不出來的情況。少陰病的症狀如此,

本應該及時溫補,卻沒有進行治療,到了五六天病情加重,出現腹瀉,並且從不煩躁轉為煩躁,這是陽氣即將耗盡的表現,陰邪逼迫陽氣而出現煩躁。本來只是想睡覺,卻又無法入睡,這是陽氣渙散、真氣敗亡的表現,預後不佳。這時候即使想要溫補,也已經是“渴而穿井,鬥而鑄兵”,為時已晚了。

少陰病,怕冷、身體蜷縮、腹瀉,手腳冰涼的,是無法治癒的。

之前說怕冷而蜷縮,是因為有煩躁而想脫衣服的症狀,說明陽氣還在,所以可以治療。又說腹瀉自行停止,怕冷而蜷縮,手腳溫暖的,也是陽氣未衰的表現,也可以治療。這一條說怕冷、身體蜷縮、腹瀉,而且手腳冰涼,說明四肢的陽氣已經衰敗,所以不可溫補,也沒有煩躁、想脫衣服等陽氣尚存的表現,況且腹瀉又不能停止,說明陽氣已經耗盡,所以無法治癒。即使使用附子湯、四逆湯、白通湯等方法,恐怕也無法挽回已經耗盡的陽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