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潢

《傷寒溯源集》~ 卷之九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8)

1. 少陰寒利

且煩躁甚而至於欲死。故用吳茱萸之辛苦溫熱。以泄其厥氣之逆而溫中散寒。蓋茱萸氣辛味辣。性熱而臭臊。氣味皆厚。為厥陰之專藥。然溫中解寒。又為三陰並用之藥。更以甘和補氣之人參。以補吐利虛損之胃氣。又宣之以辛散止嘔之生薑。和之以甘緩益脾之大棗。為陰經急救之方也。

少陰病。下利。若利自止。惡寒而蜷臥。手足溫者可治。

陰寒在裡。則胃陽不守而下利。若利自止。則知胃氣復固。陽氣復能自守。惡寒者。陽虛不能勝任外氣也。蜷臥者。身體四肢皆蜷曲而臥。惡寒之情狀也。大凡熱者。偃臥而手足弛散。寒則蜷臥而手足斂縮。下文惡寒蜷臥而手足逆冷者。即為真陽敗絕而成不治矣。若手足溫。

則知陽氣未敗。以其陽氣尚能溫暖四肢。故曰手足溫者可治。然治之之法。亦無外乎溫經復陽之法也。方氏不知四肢為諸陽之本。而曰四肢屬脾。溫者。脾土和也。土和則萬物生。故曰可治。其謬殆甚。

少陰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發熱者不死。脈不至者。灸少陰七壯。

前吳茱萸湯條內。言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此雖吐利而手足不逆冷。則陽氣未損。陰經當無熱而惡寒。今反發熱。足見陽氣已回。故曰不死。既有可生之機而脈不至。則是陽雖未絕。寒邪固閉。脈道鬱伏而不通。故灸少陰七壯。少陰穴。即前背惡寒所灸之穴。及井滎輸經合也。可見吐利而手足逆冷。惡寒蜷臥。不發熱而脈不至者。即為不治之證矣。

少陰病。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其脈即出者愈。

清穀。清水完穀也。裡寒外熱。陰盛格陽於外也。寒甚於里。故下利清穀。四肢厥逆而脈見微細欲絕也。寒甚則當惡寒。而反不惡寒。寒甚則面不當赤而反赤色。虛陽上浮而戴陽也。寒邪在裡。或作腹痛。陰氣上逆。或作乾嘔。少陰之脈循喉嚨。若陰盛迫陽於上。或作咽痛。

寒凝水涸而利反止。陰盛陽衰之極。營血不流。陽氣不行而至於脈不出者。當以通脈四逆湯主之。前陽明中寒。表熱裡寒。下利清穀者。尚以四逆湯主之。況少陰乎。服湯後。陽回氣動。其脈即出而仍還於有者。乃陽氣未竭。一時為盛寒所抑。鬱伏不出耳。故即出為愈也。然即出之脈。

與下文暴出者異。所謂即出者。言即漸而出。至於復有。自有而常有。所以為愈。不若暴出之自無而忽有。既有而仍無。如燈光之回焰。乃陽氣已竭。得湯之溫暖。而作返照之光。則陽氣欲絕而死矣。

通脈四逆湯方

甘草(三兩炙),乾薑(三兩),附子(大者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其脈即出者愈。

白話文:

少陰寒利

有時會出現極度煩躁,甚至想死的情況。這時會使用吳茱萸,它具有辛辣、苦澀和溫熱的特性,可以疏散體內逆行的氣,並溫暖中焦、驅散寒氣。因為吳茱萸氣味辛辣、味道濃烈,而且性熱、氣味特殊,是專門治療厥陰經病症的藥物。它不僅能溫暖中焦、解除寒氣,也是治療三陰經病症的常用藥。再搭配甘甜、能補氣的人參,以補充因嘔吐、腹瀉而虛弱的胃氣。還加入辛散、能止嘔的生薑來宣通氣機,以及甘緩、能健脾的大棗來調和。這是一個用於急救陰經病症的方劑。

少陰病如果出現腹瀉,若腹瀉自行停止,並且感到怕冷、身體蜷縮,但手腳是溫暖的,這種情況還可以治療。

體內陰寒過盛,會導致胃陽無法固守,導致腹瀉。如果腹瀉自行停止,表示胃氣恢復固守,陽氣也恢復了自我防禦能力。感到怕冷,是因為陽氣虛弱,無法抵禦外來的寒氣。身體蜷縮,是指身體和四肢都彎曲著躺臥,這也是怕冷的表現。一般來說,發熱的人會伸展開身體躺臥,手腳也會放鬆;而怕冷的人則會蜷縮身體,手腳也會收縮。如果出現怕冷、蜷臥,而且手腳冰涼的情況,就表示陽氣已經衰敗,無法治療了。但如果手腳是溫暖的,就表示陽氣還沒有衰敗,因為陽氣還能溫暖四肢。所以說,手腳溫暖的情況是可以治療的。然而,治療方法也離不開溫暖經脈、恢復陽氣。有人認為四肢是脾土所屬,溫暖是因為脾土調和,而脾土調和萬物就能生長,所以說可以治療,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少陰病出現嘔吐、腹瀉,如果手腳不是冰冷反而是發熱,這表示病人還不會死。如果脈搏摸不到,就用艾灸少陰穴七壯。

前面吳茱萸湯的條文說到,嘔吐腹瀉、手腳冰冷、煩躁想死。而這裡雖然也有嘔吐腹瀉,但手腳不是冰冷,表示陽氣沒有受到損傷。陰經通常不會有熱象,反而應該是怕冷。現在反而發熱,可見陽氣已經恢復。所以說這種情況不會死。既然有了生的機會,但脈搏卻摸不到,表示陽氣雖然沒有衰竭,但寒邪凝結,阻礙了脈搏運行,導致脈道鬱結而不通暢。所以用艾灸少陰穴七壯,這裡的少陰穴指的是背部怕冷時艾灸的穴位,以及井、滎、輸、經、合等穴位。由此可見,嘔吐腹瀉、手腳冰冷、怕冷蜷臥、不發熱、脈搏摸不到的,都是無法治療的症狀。

少陰病出現腹瀉、排出清稀的食物殘渣,體內寒冷但體表發熱,手腳冰冷,脈搏微弱到快要消失,但身體反而不覺得怕冷,臉色發紅,或腹痛,或乾嘔,或咽喉痛,或腹瀉停止但脈搏摸不到的,就用通脈四逆湯來治療。如果服藥後脈搏恢復,病人就會痊癒。

排出清稀的食物殘渣,表示食物沒有被消化就直接排出。體內寒冷但體表發熱,表示陰氣過盛,把陽氣逼到了體表。體內的寒氣非常嚴重,所以會腹瀉、排出未消化的食物。四肢冰冷,脈搏也變得極其微弱,幾乎消失。寒邪嚴重時應該會感到怕冷,但反而不覺得怕冷。寒邪嚴重時臉色不應該發紅,卻反而發紅,這是虛陽上浮、陽氣外散的現象。寒邪在體內,可能會引起腹痛。陰氣上逆,可能會引起乾嘔。少陰經脈循著喉嚨,如果陰氣過盛,把陽氣逼到上部,可能會引起咽喉痛。

寒邪凝結,導致腸道水分耗竭,腹瀉反而停止。這時陰氣盛極而陽氣衰竭,體內氣血不流通,陽氣無法運行,導致脈搏摸不到。這時應該用通脈四逆湯來治療。之前陽明中寒,體表發熱但體內寒冷、腹瀉、排出清稀食物殘渣時,還可以用四逆湯治療,更何況是少陰病呢?服用湯藥後,陽氣恢復,氣機開始運行,如果脈搏隨即恢復,表示陽氣並沒有完全衰竭,只是暫時被嚴寒壓制、阻礙而無法顯現出來。因此說,脈搏恢復就表示可以痊癒。然而,這種立即恢復的脈搏,和下文提到的突然出現的脈搏是不一樣的。這裡說的立即恢復,是指脈搏逐漸出現,最後恢復正常、持續存在。這種情況是痊癒的徵兆。而突然出現的脈搏,是指脈搏原本消失,卻突然出現,但不久又消失,就像燈火回光返照一樣。這是陽氣已經衰竭,只是得到藥物的溫暖而出現的回光返照,表示陽氣即將衰竭而死。

通脈四逆湯 方

甘草(炙三兩),乾薑(三兩),附子(大個生用、去皮、切成八片)

以上三味藥材,加水三升,煮至一升二合,去除藥渣,分兩次溫服。服藥後,如果脈搏恢復,則表示可以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