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溯源集》~ 卷之九 (3)
卷之九 (3)
1. 少陰傷寒
陰谷等井滎輸經合。即素問三部九候論之所謂下部地。足少陰也。王啟玄注云。謂腎脈在足內踝後跟骨上陷中。太谿之分。動脈應手者是也。灸之者。所以溫少陰之經也。更以附子湯主之者。又所以溫補其腎家之真陽。而散其寒邪也。附子湯與真武湯之藥物相仿。真武湯因腹痛四肢沉重。
下利而有水氣。或咳或嘔。邪氣未去。故不用人參之補。而加生薑以宣通陽氣。辛散陰邪。附子湯之用。雖背惡寒。乃陽虛所致。非在表之寒邪。口中和則里亦無邪。故用補氣之人參。以裨附子之溫補。佐之以術芍。所以扶中土而斂陰氣。蓋五行無土不成。水臟之邪。非土莫制也。
茯苓淡滲。導入水源。而成入腎補陽之劑。王太僕所謂益火之源以消陰翳也。如下文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以脈沉論之。皆非太陽傷寒脈緊之體痛骨節疼可比。故亦以附子湯主之也。但附子二枚。恐其辛熱太甚。或如真武湯之一枚可耳。不然。臨證時權其輕重。乃為合法。
未可執泥以為定法也。
附子湯方
附子(二枚去皮破八片),茯苓(三兩),人參(二兩),白朮(四兩),芍藥(三兩)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附子湯主之。
身體骨節痛。乃太陽寒傷營之表證也。然在太陽。則脈緊而無手足寒之證。故有麻黃湯發汗之治。此以脈沉而手足寒。則知寒邪過盛。陽氣不流。營陰滯澀。故身體骨節皆痛耳。且四肢為諸陽之本。陽虛不能充實於四肢。所以手足寒。此皆沉脈之見證也。故謂之少陰病。而以附子湯主之。
以溫補其虛寒也。即此推之。太陽篇之發汗病不解。虛故也。以芍藥甘草附子湯。及發汗後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新加湯主之者。皆汗多亡陽。陰盛陽虛之證。即此義也。
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宜四逆湯。
脈沉者。浮候取之則全無。中候切之猶未見。重按之而方得也。沉則在裡在下。沉則為陰為寒。曰急溫之。則知非沉數沉實沉滑之沉。乃沉遲沉細沉微之沉也。脈沉為邪入少陰。下焦之真火衰微。陰寒獨盛。故當急溫之而宜四逆湯也。若不急溫。則陽氣愈虛。陰寒愈盛而四肢厥逆。吐利煩躁之變作矣。
少陰病。惡寒而蜷。時自煩。欲去衣被者可治。
但惡寒而不發熱。為寒邪所中也。蜷臥者。蜷曲而臥。諸寒收引。惡寒之甚也。時自煩。欲去衣被。乃陽受陰迫。虛陽上浮。煩躁不寧。乃真陽欲去之機也。然自煩而欲去衣被。則陽氣猶存。溫經復陽之治可及。故曰可治。
白話文:
少陰傷寒
足少陰腎經的穴道,像是陰谷穴,對應到《黃帝內經》所說的下部(也就是足部)。王啟玄的注解說,腎脈在腳內踝後方,跟骨上方凹陷處,也就是太谿穴的位置,摸到脈搏跳動的地方。用艾灸這個位置,可以溫暖少陰經脈。再用附子湯來治療,更是為了溫補腎臟的真陽,驅散寒邪。附子湯和真武湯的藥物很相似,真武湯是因為腹痛、四肢沉重、拉肚子有水、或是咳嗽嘔吐,邪氣還沒去除,所以不用補氣的人參,而是加生薑來疏通陽氣,驅散陰邪。附子湯雖然也針對怕冷,但那是因為陽虛,不是體表的寒邪,如果口中沒有不舒服,表示裡面也沒有邪氣,所以用補氣的人參來幫助附子溫補的效果,再加上白朮和芍藥,是為了扶助脾胃,收斂陰氣。因為五行中沒有土就無法運作,腎臟的邪氣,非得靠脾胃才能制服。
茯苓有淡滲的作用,可以引導水液,成為補腎陽的藥物。就像王太僕所說的,滋養陽氣的源頭,消除陰寒的遮蔽。如果身體疼痛、手腳冰冷、關節疼痛,而且脈象沉,這都不是太陽傷寒脈象緊繃、身體關節疼痛可以相比的,所以一樣用附子湯來治療。但是附子用兩片,恐怕藥性太過辛熱,或許用一片就像真武湯那樣就可以了。不然,臨床時再斟酌用藥的輕重,才是比較合適的,不能太過拘泥,把它當成固定的方法。
附子湯的藥方
附子(兩片,去皮切成八片)、茯苓(三兩)、人參(二兩)、白朮(四兩)、芍藥(三兩)。
將以上五味藥材,加入八升水煮成三升,去掉藥渣,溫服一升,一天三次。
少陰病,如果出現身體疼痛、手腳冰冷、關節疼痛、脈象沉,就用附子湯來治療。
身體骨節疼痛,是太陽傷寒侵犯營氣的表證。但如果是太陽病,脈象會是緊繃,而且不會有手腳冰冷的症狀,所以要用麻黃湯來發汗。而現在脈象沉,又有手腳冰冷,表示寒邪太過嚴重,陽氣無法運行,營陰運行不暢,所以身體骨節才會疼痛。而且四肢是陽氣的根本,陽氣虛弱,無法充實四肢,所以手腳才會冰冷,這些都是脈沉的症狀。因此稱為少陰病,用附子湯來溫補虛寒。由此推論,太陽篇中提到發汗後病症沒有解除,是因為體虛,所以要用芍藥甘草附子湯。以及發汗後身體疼痛,脈象沉遲,要用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新加湯來治療,這些都是因為發汗過多導致陽氣虛脫,陰氣過盛,陽氣不足的病症,都是相同的道理。
少陰病,如果脈象沉,就要趕快溫補陽氣,適合用四逆湯。
脈象沉,輕輕按摸脈搏就摸不到,稍微用力按也摸不太到,要很用力按才能摸到。沉表示病在裡在下,沉也代表陰寒。說要趕快溫補陽氣,就知道這不是脈象沉數、沉實、沉滑的沉,而是沉遲、沉細、沉微的沉。脈象沉,表示邪氣進入少陰,下焦的真火衰弱,陰寒獨盛,所以要趕快溫補陽氣,適合用四逆湯。如果沒有趕快溫補,陽氣會更虛弱,陰寒會更盛,導致四肢冰冷、嘔吐腹瀉、煩躁不安等變化。
少陰病,怕冷而且身體蜷縮,時常感到煩躁,想要脫掉衣服,這種情況可以治療。
只是怕冷而沒有發燒,是受到寒邪侵襲。蜷臥,是身體彎曲著睡,表示很怕冷。時常感到煩躁,想要脫掉衣服,是陽氣受到陰氣壓迫,虛陽上浮,煩躁不安,表示真陽快要虛脫了。但是,既然感到煩躁又想脫衣服,表示陽氣還存在,可以透過溫暖經脈,恢復陽氣來治療,所以說可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