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潢

《傷寒溯源集》~ 卷之九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4)

1. 少陰寒利

病人脈陰陽俱緊。反汗出者。亡(音無)陽也。此屬少陰。法當咽痛而復吐利。

此言少陰里證也。太陽中篇第一條曰。脈陰陽俱緊者。名曰傷寒。其第二條曰。頭痛發熱。身疼腰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此曰病人脈陰陽俱緊。則寒傷營之脈也。傷寒本無汗。今反汗出者。以寒邪不在太陽之表。而在少陰之裡。命門之真火衰微。不能升越其清陽而為衛氣。

衛陽不密。玄府不閉。故反汗出也。蓋太陽脈緊則寒邪在表。少陰脈緊則寒邪在裡。以陰陽脈俱緊者當無汗。而此又汗出。故謂之反。陽氣不能外固。故曰無陽。然真陽藏於兩腎之中。故又曰屬少陰。少陰之脈循喉嚨。挾舌本。蓋少陰真火衰微。虛陽上泛。故咽痛也。陰邪上逆。

胃中虛寒則吐。寒邪在裡。中氣不守則利。猶太陰之腹滿而吐。自利益甚也。能不以溫經復陽為治乎。

辨誤,尚論云。無陽以護外。所以邪不出而汗先出。誤矣。若太陽寒邪在表。則當有汗出邪出之論。若少陰寒邪在裡。但復其陽。陽回則陰寒自消。猶東風解凍。大氣一至。堅冰自泮。又何邪出之有哉。

少陰病。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屬少陰也。虛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陰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虛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欲吐不吐者。少陰真火衰微。寒在下焦。陰氣上逆。寒邪犯胃。胃寒故也。心煩者。少陰之脈從肺出絡心。注胸中。寒盛於下。虛陽上迫。故心煩也。但欲寐。與前第一條同義。五六日。邪傳少陰之候也。自利而渴者。陰寒在裡。則胃陽不守。

故自利。下焦無火。則津液不升。故渴也。素問熱論云。五日少陰受之。少陰脈貫腎絡於肺。系舌本。故口燥舌乾而渴。況又見欲吐心煩但欲寐之證。故云屬少陰也。然渴非陽邪。因下焦無火。不能蒸動氣液。上焦無灌溉之潤。且自利則水穀下趨。而津液消亡矣。夫腎者。水臟也。

上古天真論云。腎者主水。聚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者也。上枯下竭。水臟虛涸。故引水自救。非熱燥而渴也。如果熱邪作渴。小便當赤。若小便色白。而又有欲吐心煩但欲寐之少陰病形悉具。則其所以小便白者。以下焦命門火虛。但有寒氣在下。無火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如此者。急當以溫經復陽為治。不可因渴生疑。誤用寒涼。枉人生命也。

少陰病。下利脈微澀。嘔而汗出。必數更衣。反少者。當溫其上。灸之。

陽氣衰少則脈數。寒邪在經則脈澀。陰邪下走則利。上逆則嘔也。腎臟之真陽衰微。不能升越而為衛氣。衛氣不密。故汗出也。必數更衣。反少者。即裡急後重之謂也。蓋古之所謂滯下。今之所謂痢疾。利與痢同。蓋古人所通用也。此因寒邪下利。非濕熱痢之可比。乃下焦陽虛。

白話文:

少陰寒利

病人脈象陰陽都緊,反而出汗,這是陽氣衰竭的表現,屬於少陰經病證。症狀通常是咽喉疼痛,同時伴隨嘔吐和腹瀉。

這是少陰經裡證。太陽經篇的第一條說,脈象陰陽俱緊,稱為傷寒;第二條說,頭痛發熱、身體疼痛、腰痛、惡風、無汗而喘,用麻黃湯治療。現在病人脈象陰陽俱緊,說明寒邪侵犯了營氣的脈絡。傷寒本不應出汗,現在反而出汗,是因為寒邪不在太陽經的表層,而在少陰經的裡層,命門的真火衰弱,不能上升輸送陽氣成為衛氣。

衛陽不足,玄府(指膀胱)不能閉合,所以反而出汗。太陽經脈緊則寒邪在表,少陰經脈緊則寒邪在裡。陰陽脈都緊應該不出汗,而這裡卻出汗,所以稱為“反汗”。陽氣不能外固,所以說“亡陽”。但真陽藏在兩腎之中,所以又說“屬少陰”。少陰經的脈絡循行於喉嚨,挾持舌根,因為少陰真火衰弱,虛弱的陽氣上浮,所以咽喉疼痛。陰邪上逆,胃中虛寒則嘔吐,寒邪在裡,中氣不固則腹瀉,就像太陰經的腹脹嘔吐、腹瀉一樣嚴重。難道不應該用溫經扶陽的方法治療嗎?

辨誤:尚論說,無陽氣以護衛體表,所以邪氣不出而汗先出,這是錯誤的。如果太陽經寒邪在表,就應該有汗出邪出的說法。如果少陰經寒邪在裡,只要恢復陽氣,陽氣回升則陰寒自消,就像東風解凍,陽氣一到,堅冰就自然融化,又何來邪氣外出的道理呢?

少陰病,想吐卻吐不出來,心煩躁但只想睡覺,五六天腹瀉且口渴,這屬於少陰經病證。因為虛弱,所以身體自行引水來救急。如果小便顏色發白,少陰病的症狀就都齊全了。小便發白是因為下焦虛寒,不能約束水液,所以顏色發白。

想吐卻吐不出來,是因為少陰真火衰弱,寒邪在下焦,陰氣上逆,寒邪犯胃,所以胃寒。心煩是因為少陰經的脈絡從肺臟出來絡於心臟,布散於胸中,下焦寒邪盛,虛弱的陽氣上衝,所以心煩。只想睡覺,和前面第一條意思相同。五六天,是邪氣傳入少陰經的徵候。腹瀉且口渴,是因為陰寒在裡,胃陽不固,所以腹瀉;下焦無火,津液不能上升,所以口渴。《素問·熱論》說,五日少陰受之。少陰經脈貫通腎臟,絡於肺臟,系於舌根,所以口乾舌燥而口渴。況且又出現想吐、心煩、只想睡覺的症狀,所以說是少陰病。但是口渴不是陽邪引起的,而是因為下焦無火,不能蒸騰氣液,上焦缺乏濡養的滋潤,而且腹瀉會使水谷下泄,津液消耗殆盡。腎是水臟,

《上古天真論》說,腎主水,聚五臟六腑的精氣而藏之。上焦枯竭,下焦空虛,水臟空虛,所以身體自行引水來救急,這不是熱邪引起的口渴。如果是熱邪引起的口渴,小便應該發紅。如果小便顏色發白,而且又有想吐、心煩、只想睡覺等少陰病的症狀,那麼小便發白的原因,是因為下焦命門火虛,只有寒邪在下焦,沒有火不能約束水液,所以顏色發白。

遇到這種情況,應該立即用溫經扶陽的方法治療,不能因為口渴而產生懷疑,誤用寒涼藥物,枉費性命。

少陰病,腹瀉,脈象微弱而澀滯,嘔吐且出汗,必須多次更換衣服,反而汗少,應該溫暖其上焦,用艾灸治療。

陽氣衰弱則脈象數,寒邪在經絡則脈象澀,陰邪下行則腹瀉,上逆則嘔吐。腎臟的真陽衰弱,不能上升輸送成為衛氣,衛氣不足,所以出汗。必須多次更換衣服,反而汗少,這是裡急後重的意思。這是古代所謂的“滯下”,現在所謂的痢疾,腹瀉和痢疾相同,古代人通用這個詞。這是因為寒邪導致腹瀉,不能和濕熱痢疾相比,而是下焦陽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