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溯源集》~ 卷之八 (12)
卷之八 (12)
1. 霍亂證治
可用四逆者。或病後新虛。氣血未和。而可用如人參新加湯之類者。或果有表邪未解。雖屬寒邪。病後不宜更汗。舍麻黃而用桂枝湯和表者。各當以脈證審辨可耳。但其辨甚微。非淺事也。故曰消息二字最妙。果能如此。方為活法也。
吐利汗出。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湯主之。
汗出發熱惡寒。似桂枝證。然霍亂則與中風迥異。蓋中風之初。有表證而尚無里證。但治其表可也。霍亂則方有表證。而寒邪已先入里。故上吐下利也。且吐且利。而又四肢拘急。則諸寒收引也。手足厥冷。則陽氣衰微而不充於四肢也。其證之急。里甚於表。故急宜救里。當以四逆湯主之。
寒中霍亂。本無汗下及寒涼之治者。皆以寒邪在裡。陽氣虛衰故也。所以但用溫經散寒。而其表證亦無不解也。
既吐且利。小便複利而大汗出。下利清穀。內寒外熱。脈微欲絕者。四逆湯主之。
吐利則寒邪在裡。小便複利。無熱可知。而大汗出者。真陽虛衰而衛氣不密。陽虛汗出也。下利清水完穀。胃寒不能殺穀也。內寒外熱。非表邪發熱。乃寒盛於裡。格陽於外也。陰寒太甚。陽氣寖微。故脈微欲絕也。急當挽救真陽。故以四逆湯主之。
吐已下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主之。
此合上文兩條之脈證而言。吐利之時。所以有此脈證。今吐既已而下利又斷。當邪解而愈矣。仍汗出而厥四肢拘急而不解。脈仍微而欲絕者。此寒邪固結而不解。陽氣虛盡而欲竭。所以吐亦無氣以出而自已。利亦津液不行而自斷。此非欲愈之吐下得止。乃無陽氣以流行。腸胃不通。
臟氣不行之徵也。當急救真陽。無奈寒邪太盛。又恐拒格而不受。非前方可治。故以熱因寒用之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主之。
吐利發汗。脈平。小煩者。以新虛不勝穀氣故也。
霍亂吐瀉。而有發熱頭痛。惡寒無汗者。苟非陽虛。原當以溫中發散治之。今吐利發汗而脈平。則邪解而愈矣。而覺胸中小小煩悶者。蓋以病後新虛。胃氣未復。食谷太早。未能勝任穀氣故也。損谷則自愈矣。
白話文:
霍亂證治
可以使用四逆湯的情況,或是病後身體虛弱,氣血尚未調和,可以使用像人參新加湯之類的藥方。又或者確實有表邪未解,雖然是寒邪,但病後不宜再發汗,可以捨棄麻黃,改用桂枝湯來調和表證。這些情況都需要根據脈象和症狀仔細辨別。然而,這種辨別非常微妙,不是簡單的事情,所以說「消息」二字最為精妙。如果能這樣做,才能算是靈活運用。
如果出現嘔吐腹瀉、出汗、發熱惡寒、四肢拘攣、手足冰冷等症狀,就用四逆湯來治療。
如果出汗發熱惡寒,症狀類似桂枝湯證,但霍亂與中風截然不同。中風初期只有表證而沒有里證,只要治療表證即可。而霍亂在有表證的同時,寒邪已經先進入體內,所以才會出現上吐下瀉。又吐又瀉,加上四肢拘攣,是因為寒邪收引所致。手足冰冷,是陽氣衰弱,無法到達四肢。這種病症緊急,里證比表證更嚴重,所以要趕快治療里證,用四逆湯治療。
寒邪導致的霍亂,原本就不應該用發汗、攻下或寒涼的藥物治療,都是因為寒邪在裡,陽氣虛衰的緣故。所以只要用溫經散寒的藥物,表證自然也會解除。
如果既吐又瀉,小便也多,又大量出汗,腹瀉如水,並且拉出未消化的食物,體內寒冷而體表發熱,脈象微弱到快要消失,就要用四逆湯來治療。
嘔吐腹瀉說明寒邪在體內,小便多就可知沒有熱,大量出汗則是真陽虛衰,導致衛氣不固,這是陽虛造成的出汗。腹瀉拉出清澈的未消化食物,是因為胃寒無法消化食物。體內寒冷而體表發熱,並非表邪發熱,而是因為寒邪在體內太過強盛,把陽氣逼到體表。陰寒過盛,陽氣漸漸衰弱,所以脈象微弱到快要消失。要趕快挽救真陽,所以用四逆湯治療。
如果嘔吐停止,腹瀉也停止,卻又出汗、昏厥、四肢拘攣沒有緩解,脈象微弱到快要消失,就用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來治療。
這是針對前面兩條所說的脈象和症狀而言。在嘔吐腹瀉的時候,會出現這些脈象和症狀。現在嘔吐已經停止,腹瀉也斷了,照理說應該是邪氣解除快要痊癒了,卻仍然出汗昏厥、四肢拘攣沒有緩解,脈象仍然微弱到快要消失,這是因為寒邪固結而不解,陽氣虛耗殆盡。所以嘔吐也無力而出而停止,腹瀉也因津液不能運行而停止。這並非是想痊癒而使嘔吐腹瀉停止,而是因為沒有陽氣來運行,腸胃不通,是臟腑之氣不行的徵兆。要趕快搶救真陽,但又因為寒邪太過強盛,恐怕會拒絕藥物而不接受,所以不能用原先的藥方來治療,要用「熱因寒用」的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來治療。
如果嘔吐腹瀉之後又發汗,脈象平和,只是稍微煩躁,這是因為剛病好身體虛弱,無法承受穀物之氣的緣故。
霍亂導致嘔吐腹瀉,如果出現發熱頭痛、惡寒無汗,如果不是陽虛,本來應該用溫中發散的方法來治療。但如果嘔吐腹瀉之後又發汗,脈象平和,就說明邪氣已解快要痊癒了。如果覺得胸口有點煩悶,那是因為病後身體虛弱,胃氣尚未恢復,過早吃東西,無法承受穀物之氣的緣故。減少食量就會自己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