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溯源集》~ 卷之七 (28)
卷之七 (28)
1. 並病證治第十六
二陽並病。太陽證罷。但發潮熱。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難而譫語者。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
太陽陽明並病。與上條同義。但上文則太陽證多而未解。雖有陽明證而猶未可下。當專以太陽主治而宜汗。此條則言太陽證已罷。但有潮熱手足汗出。大便難而譫語等陽明胃實諸證。應以陽明為治而當下。皆示人以辨證施治之法也。
太陽與少陽並病。頭項強痛。或眩冒。時如結胸。心下痞硬者。當刺大椎第一間。肺俞肝俞。慎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脈弦。五六日譫語不止。當刺期門。
頭項強痛。太陽證也。眩冒。少陽肝膽病也。足少陽之脈。起於目銳眥。足厥陰之脈。上入頏顙。連目系。邪熱在少陽。肝膽臟腑相連。熱邪在絡。上侵目系。故眩冒也。或眩冒者。或時眩冒也。時如結胸者。時或如結胸之狀。而實非結胸也。少陽之脈。下頰車。合缺盆以下胸中。
邪在少陽。故時如結胸而心下痞硬也。況胸又屬太陽者乎。邪在太陽則當汗。邪在少陽則禁汗。太陽與少陽並病。亦不可汗。既不可汗。則兩經郁經之邪無可解之法。故當刺大椎第一間。及肺俞肝俞。又叮嚀之曰。慎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與少陽篇禁例無異也。大椎者。背脊共二十一節。
最上之第一節骨上。即百勞穴也。肺俞者。第三椎兩旁各一寸半之二穴也。肝俞者。第九椎下兩旁各一寸半之二穴也。刺大椎者。所以泄頭項強痛之邪也。刺五分。留三呼。瀉五吸。刺肺俞者。泄肺氣以開皮毛也。寒邪客於皮毛。皮毛者。肺之合也。然泄肺氣而開皮毛。本當以麻黃湯發汗。
乃為正治。因太少並病不可發汗。故刺之以泄皮毛而代麻黃湯之汗也。可刺三分。留七呼。刺肝俞者。瀉少陽之邪也。可刺三分。留六吸。凡此三刺。皆可泄兩經之氣。解太少之邪者也。故邪在少陽。慎不可發汗。發汗則裡虛邪陷而譫語矣。譫語則邪犯陽明。脈當洪大而不弦。
弦者。少陽肝膽之邪也。脈弦而五六日譫語不止。是木邪盛而未欲解也。故當刺肝經之募穴期門。以泄其邪。所謂隨其實而瀉之也。
辨誤,條辨不知胸屬太陽。及少陽之脈亦下胸中。而以胸為陽明部分。固謬。又疑雲肝與膽合。刺肝俞以瀉少陽。肺與膀胱。非合也。以肺主氣。故刺之以通膀胱之氣化歟。不知太陽之表邪在外。膀胱之氣化在裡。通其在裡之氣化。豈能即解在外之表邪。其說更謬。尚論不加揆度。
遂取其論以為說。云膀胱不與肺合。然肺主氣。刺肺俞以通其氣。斯膀胱之氣化行而邪自不能留矣。嗚呼。以智者而亦蹈前人之轍跡。其亦以盲引盲之謂乎。嘻。
太陽少陽並病。心下硬。頸項強而眩者。當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
此即上文之證治也。以上文但言不可發汗。而未言不可下。故此條又重申不可下之禁也。
白話文:
並病證治第十六
**兩條陽經同時生病:**如果太陽經的症狀已經消失,但出現發熱、手腳微微出汗、大便困難和胡言亂語的現象,就應該使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可以服用大承氣湯。
**太陽和陽明兩條經脈同時生病:**情況與上面所說的相同,但前一種情況是太陽經的症狀較多且尚未解除,即使有陽明經的症狀,也不能立刻使用瀉下的方法,應以治療太陽經為主,使用發汗的治療方法。而這裡指的是太陽經的症狀已經消失,只有發熱、手腳出汗、大便困難和胡言亂語等陽明經胃熱實證的症狀,應該以治療陽明經為主,使用瀉下的方法。這兩條都是教人如何辨證論治的。
**太陽和少陽兩條經脈同時生病:**出現頭部和頸部僵硬疼痛,或者頭暈目眩,有時感覺像胸部阻塞一樣,心下部位感覺痞塞硬結,應該針刺大椎穴第一間、肺俞穴和肝俞穴。切記不可使用發汗的方法,如果發汗,就會出現胡言亂語,脈象呈現弦象。如果五六天胡言亂語的症狀沒有停止,就應該針刺期門穴。
頭部和頸部僵硬疼痛是太陽經的症狀,頭暈目眩是少陽經肝膽的病症。足少陽經的脈絡起於眼角外側,足厥陰經的脈絡上行到額頭,連接眼部系統。邪熱在少陽經,肝膽內臟相互關聯,熱邪在經絡,向上侵犯眼部系統,所以會出現頭暈目眩的症狀。這裡的「或眩冒」表示有時會頭暈目眩。「時如結胸」表示有時會有類似胸部阻塞的症狀,但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的結胸。少陽經的脈絡下行至面頰,匯合於鎖骨窩以下胸部。
邪氣在少陽經,所以有時感覺像胸部阻塞,心下部位感到痞塞硬結。何況胸部又屬於太陽經的範圍。邪氣在太陽經應當發汗,邪氣在少陽經則禁止發汗。太陽和少陽兩條經脈同時生病,也不能發汗。既然不能發汗,那麼兩條經脈鬱積的邪氣就沒有辦法解除,所以應當針刺大椎穴第一間、肺俞穴和肝俞穴,並再三叮囑,切記不可發汗,如果發汗,就會導致胡言亂語。這和少陽篇中禁止發汗的例子是一樣的。大椎穴位於背脊共二十一節骨頭中最上面的第一節骨頭上方,也就是百勞穴的位置。肺俞穴位於第三胸椎兩旁各一寸半的位置,肝俞穴位於第九胸椎下方兩旁各一寸半的位置。針刺大椎穴,是為了疏泄頭部和頸部僵硬疼痛的邪氣。針刺五分深,留針三呼的時間,然後慢慢瀉氣五吸的時間。針刺肺俞穴,是為了疏泄肺氣,開啟皮膚毛孔。寒邪侵襲皮膚毛孔,而皮膚毛孔與肺相合。雖然疏泄肺氣,開啟皮膚毛孔,本來應該用麻黃湯發汗來治療,這是正規的治療方法。但是因為太陽和少陽同時生病,不能發汗,所以通過針刺來疏泄毛孔,代替麻黃湯的發汗作用。可針刺三分深,留針七呼的時間。針刺肝俞穴,是為了疏泄少陽的邪氣。可針刺三分深,留針六吸的時間。以上這三種針刺方法,都可以疏泄兩條經脈的氣,解除太陽和少陽的邪氣。所以邪氣在少陽經,切記不可發汗,如果發汗,就會導致裡虛邪陷而出現胡言亂語。一旦出現胡言亂語,說明邪氣侵犯到陽明經,脈象應該是洪大的而不是弦的。
脈弦是少陽肝膽的邪氣。脈象呈現弦象,而且五六天胡言亂語的症狀沒有停止,說明肝木的邪氣很盛,還沒有要解除的跡象,所以應當針刺肝經的募穴期門穴,來疏泄邪氣,也就是所謂的「邪氣盛,則瀉之」。
辨析錯誤:有些觀點認為胸部屬於陽明經,並且不清楚少陽經的脈絡也下行到胸部,這是錯誤的。還有人懷疑肝和膽是相合的,所以刺肝俞穴來疏泄少陽的邪氣,而認為肺和膀胱不是相合的,認為肺主氣,所以刺肺俞穴是為了疏通膀胱的氣化。這是不了解太陽經的表邪在外,膀胱的氣化在裡。疏通在裡的氣化,怎麼能解除在外的表邪呢?這種說法更是錯誤。他們沒有仔細考慮,就採納了這些錯誤的說法,認為膀胱不與肺相合,但肺主氣,刺肺俞穴是為了疏通肺氣,這樣膀胱的氣化才能正常運行,邪氣自然就不能停留了。唉,這些聰明的人也重蹈前人的覆轍,真是盲人引導盲人啊。
**太陽和少陽同時生病,心下部位感覺硬結,頸部僵硬疼痛且頭暈:**應當針刺大椎穴、肺俞穴和肝俞穴,切記不可使用瀉下的方法。
這與上文提到的情況和治療方法相同。上文只是說不可發汗,而沒有說不可使用瀉下的方法,所以這裡再次強調不可使用瀉下的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