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溯源集》~ 卷之七 (15)
卷之七 (15)
1. 少陽壞病
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八九日。經盡當解之時也。下之。誤下之也。胸滿。誤下里虛。邪氣陷入也。煩者。熱邪在膈而煩悶也。驚者。邪氣犯肝。肝主驚駭也。小便不利。邪自少陽而入里。三焦不運。氣化不行。津液不流也。譫語。邪氣入里。胃熱神昏也。一身盡重。靈樞謂脾所生病也。不可轉側。
足少陽膽病也。言傷寒八九日。經盡當解之時而不解。因誤下之後。使太陽之經邪。傳至少陽而入里也。然何以別其為少陽乎。少陽篇云。少陽中風。胸中滿而煩。及胸中煩而不嘔。或心煩喜嘔。或小便不利者是也。靈樞經脈篇云。足少陽之脈。其支者下頸合缺盆。下胸中。
貫膈絡肝屬膽。循脅裡。是動則病心脅痛。不可轉側。至真要大論云。陽明司天在泉。燥淫所勝。肝木受邪。民病左胠脅痛。不可反側者。蓋膽附於肝。少陽厥陰相為表裡。仲景所謂臟腑相連也。經脈篇云。足太陰之脈。屬脾絡胃。是動則病身體皆重。故厥陰在泉。風淫所勝。
濕土受克。則身體皆重也。蓋以邪氣入胃。胃病而脾亦病也。太陰陽明論云。脾胃以膜相連耳。皆因誤下而陽虛陰盛。故一身盡重而不可轉側也。所以脈解篇有云。所謂不可反側者。陰氣藏物也。物藏則不動。故不可反側也。然此條經絡糾紛。變症雜出。未可以尋常治療也。
故以小柴胡為主。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方
柴胡(四兩),半夏(二合洗),龍骨(一兩半),牡蠣(一兩半),人參(一兩半),茯苓(一兩半),鉛丹(一兩半),桂枝(一兩半),大黃(二兩),生薑(一兩半),大棗(六枚擘)
上十一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內大黃切如棋子。更煮一二沸。去滓。溫服一升。
邪入少陽。故以小柴胡之半劑為主。以和解少陽之邪。人參以補益下後之虛。半夏以滑利胸膈之氣。姜以宣達其陽氣。棗以和潤其津液也。去甘草者。恐助胸滿也。去黃芩者。陽虛陰盛。避寒涼也。桂枝辛溫。助陽和衛。合薑棗而為桂枝去芍藥湯。可以汗解太陽之餘邪。而成太少兩解之劑。
其去芍藥者。恐其益陰收斂也。且桂枝全湯為傷寒之禁劑者。亦惡芍藥之酸收也。下篇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中之去芍藥。亦此義也。牡蠣者。小柴胡本方加減法中。原有脅下痞硬者。去大棗加牡蠣四兩之法。觀其但用之於脅下痞硬。而不用之於心下痞硬。則知非但咸以耎堅。
抑且可以平木氣而伐肝邪矣。李時珍云。龍者。東方之神。故其骨與角齒。皆主肝病。許叔微云。肝藏魂。魂遊不定者。以此治之。則亦非但前人所謂重澀而已。總之一身皆重。不可轉側。皆少陽肝膽之邪。偏著於脅耳。二物之用。既能平肝木之邪。又以重鎮之性。兼治其煩驚也。
白話文:
在得了傷寒後的八九天,本應是病癒的時候,但如果這時誤用瀉藥,就會出現胸悶、煩躁驚恐、小便不順暢、胡言亂語、全身沉重、無法翻身等症狀。這是因為誤用瀉藥導致體內虛弱,邪氣趁虛侵入。胸悶是因為體內虛弱,邪氣侵入所致;煩躁是因為熱邪在胸膈之間引起;驚恐是因為邪氣侵犯肝臟,肝主驚恐;小便不順暢是因為邪氣從少陽進入體內,導致三焦功能失調,氣化不行,津液無法正常流動;胡言亂語是因為邪氣侵入體內,胃熱導致神志昏迷;全身沉重是因為脾臟功能失常;無法翻身是因為少陽膽經出了問題。
這種情況是傷寒到了八九天,本應痊癒卻未痊癒,反因誤用瀉藥而導致太陽經的邪氣傳至少陽,並深入體內。如何判斷這是少陽病呢?根據少陽篇的描述,少陽中風的症狀有胸悶、煩躁、或不嘔吐,或心煩喜嘔,或小便不順暢。此外,《靈樞經脈篇》也提到,足少陽膽經的支脈會下行至頸部、胸部,穿過膈膜,聯繫肝臟,歸屬於膽,並沿著脅肋行走。當足少陽膽經出現問題時,就會出現心脅疼痛、無法翻身的狀況。《至真要大論》中也提到,當陽明司天在泉,燥邪過盛時,會導致肝臟受邪,使人出現左邊脅肋疼痛、無法翻身的症狀。這是因為膽附屬於肝,少陽與厥陰互為表裡,兩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而且《經脈篇》也提到,足太陰脾經會聯繫胃,當脾經出現問題時,會導致全身沉重。因此,當厥陰在泉,風邪過盛時,濕土會受到抑制,也會導致身體沉重。總而言之,這是因為邪氣入侵胃部,導致胃病也影響了脾臟。脾和胃之間有膜相連,都是因為誤用瀉藥導致陽氣虛弱,陰氣過盛,所以才會出現全身沉重、無法翻身的狀況。《脈解篇》中也說,所謂的無法翻身,是因為陰氣收斂,使身體無法活動。
這種情況下,經絡關係複雜,症狀多變,不能用一般的治療方法。因此,需要以小柴胡湯為主,再加入龍骨牡蠣湯來治療。
(以下為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的配方)
柴胡(四兩)、半夏(二合,洗過)、龍骨(一兩半)、牡蠣(一兩半)、人參(一兩半)、茯苓(一兩半)、鉛丹(一兩半)、桂枝(一兩半)、大黃(二兩)、生薑(一兩半)、大棗(六枚,掰開)。
將以上十一味藥材,加水八升,煮至四升。然後將切成棋子般大小的大黃放入,再煮一兩次,去除藥渣,溫服一升。
邪氣進入少陽,所以用小柴胡湯的一半劑量來調和少陽之邪;人參可以補益瀉藥之後的虛弱;半夏可以疏通胸膈之氣;生薑可以宣發陽氣;大棗可以滋潤津液。之所以不用甘草,是因為甘草可能會加重胸悶;不用黃芩,是因為陽氣虛弱陰氣過盛,要避免寒涼的藥物;桂枝性辛溫,可以幫助陽氣、調和衛氣,與生薑、大棗合用,就成了桂枝去芍藥湯,可以用來解除太陽經殘留的邪氣,達到太少兩解的目的。
之所以不用芍藥,是因為芍藥可能會增加陰氣、收斂氣機。而且,桂枝全湯是傷寒的禁忌藥,也是因為芍藥的酸澀收斂之性。下篇《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中不用芍藥,也是這個道理。牡蠣,在小柴胡湯的加減法中,本就有針對脅下痞硬的情況,去除大棗加入牡蠣四兩的用法。根據它只用在脅下痞硬,而不用在心下痞硬的情況來看,可以知道牡蠣不只是用來軟化堅硬,還可以平息肝木之氣、去除肝邪。李時珍說,龍是東方的神,所以龍骨、龍角、龍牙都可以治療肝病。許叔微說,肝藏魂,對於魂魄遊蕩不定的人,可以用龍骨來治療。由此可見,龍骨的功效不僅僅是前人所說的重鎮澀性。總而言之,全身沉重、無法翻身,都是因為少陽肝膽的邪氣偏向於脅肋所致。龍骨和牡蠣這兩味藥,既可以平息肝木的邪氣,又可以利用其重鎮之性來治療煩躁、驚恐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