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溯源集》~ 卷之七 (11)
卷之七 (11)
1. 少陽壞病
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脅下硬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與小柴胡湯。若已吐下發汗溫針。譫語。柴胡證罷。此為壞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壞病說。已見太陽壞病條下。此一節。乃少陽經之壞病也。以下誤治諸條。皆犯少陽禁例。致生變證。皆壞病也。以其不循本經治法。妄施汗下。因而生變。乃醫壞之也。故稱壞病。但變證已生。本證已壞。非復柴胡之舊矣。故於臨症之時。當審其形勢。察其變端。知犯何經何絡。何臟何腑。何虛何實。何故變逆。然後以法治之也。法者。即下條諸治逆之法也。
此條言本太陽受邪而不解。遂致轉入少陽也。脅下硬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即首條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食。心煩喜嘔。脅下痞硬之柴胡湯證也。邪傳少陽。汗吐下三法。俱在所禁。若尚未吐下。則治不為逆。脈雖沉緊。似乎寒邪已入於裡。而其往來寒熱。脅下硬滿之半表證尚在。
是脈雖沉緊。而邪氣猶在少陽。未入於裡也。故當仍與小柴胡湯。若已吐下發汗溫針。而致邪陷入里。胃實譫語者。是邪不在少陽。而柴胡證已罷矣。此為醫所壞也。察之而知其所犯何逆。而以下文諸法治之也。
凡柴胡湯病證而下之。若柴胡證不罷者。復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
柴胡湯證。即前往來寒熱。胸脅硬滿。默默不欲食。心煩喜嘔。或渴或不渴等證也。凡見此證。不必悉具。皆當以小柴胡和解其邪。不宜用汗下等法。若見此證而誤下之。幸無他變。柴胡證不罷而仍在者。此雖誤下而未至變逆。邪氣尚在少陽也。當復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
蒸蒸者。熱氣從內達外。如蒸炊之狀也。邪在半里。不易達表。必得氣蒸膚潤。振戰鼓慄。而後發熱汗出而解也。然服小柴胡湯而和解者多矣。未必皆蒸蒸而振也。此因誤下之後。元氣已虛。雖得柴胡和解之後。當邪氣已衰。正氣將復之際。但元氣已虛。一時正難勝邪。必至邪正相搏。
陰陽相持。振戰寒慄。而後發熱汗出而解也。若正氣未虛者。不必至振戰而後解也。若正氣大虛。雖戰無汗者。是真元已敗。不能作汗也。危矣。殆矣。
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湯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
此解已見痞症條下。因本是少陽變證。故復見於少陽本篇。其上半截。是承上文語。言誤下之而不變逆者。復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若誤下之後。心下滿而硬痛者為結胸。但滿而不痛者為痞。二者雖有陰陽虛實之分。皆以誤下變逆。非復少陽本證。皆壞病也。
白話文:
少陽壞病
本來的太陽病沒有痊癒,轉變成少陽病。症狀是脅下硬滿、乾嘔不能進食、往來寒熱,但尚未經過吐瀉治療,脈象沉緊。這時應該服用小柴胡湯。如果已經經過吐瀉、發汗、溫針等治療,卻出現譫語,而柴胡證的症狀仍然沒有消失,這就是病情惡化了,說明治療方法用錯了,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治療。
所謂「壞病」,之前在太陽病的章節中已經解釋過了,這裡指的是少陽經的病情惡化。以下提到的錯誤治療方法,都違背了少陽病的治療原則,導致病情變化,都是病情惡化的表現。因為不遵循少陽經的治療方法,胡亂使用汗法或下法,導致病情變化,這是醫生治療錯誤造成的,所以稱為「壞病」。但是,由於病情已經變化,本來的病症已經惡化,不再是原來的柴胡證了。因此,在臨床診斷時,必須仔細觀察病人的症狀,判斷病情變化的趨勢,了解是哪條經絡、哪個臟腑出現問題,是虛證還是實證,為何病情會惡化,然後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治療。治療方法,就是下文提到的各種治療方法。
這段文字的意思是,本來的太陽病受邪氣侵犯沒有痊癒,於是轉變成少陽病。脅下硬滿、乾嘔不能進食、往來寒熱,這些都是小柴胡湯主治的症狀,也就是之前提到的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食、心煩喜嘔、脅下痞硬等症狀。邪氣傳入少陽經,汗法、吐法、下法都是禁忌。如果尚未使用吐瀉治療,那麼治療就不會導致病情惡化。脈象雖然沉緊,看起來像是寒邪已經深入體內,但是往來寒熱、脅下硬滿等半表證仍然存在。
雖然脈象沉緊,但邪氣仍在少陽經,尚未深入體內。因此,仍然應該服用小柴胡湯。如果已經經過吐瀉、發汗、溫針等治療,導致邪氣深入體內,胃部脹滿而出現譫語,那麼邪氣就不在少陽經了,而柴胡證的症狀也消失了。這是因為醫生的治療錯誤造成的。要仔細觀察,了解治療錯誤在哪裡,然後再根據下文的各種方法進行治療。
凡是符合柴胡湯證的病人,經過吐瀉治療後,如果柴胡證的症狀仍然沒有消失,應該再次服用柴胡湯。服用後,病人會感覺身體溫熱,微微發抖,然後發汗解熱。
柴胡湯證的症狀,就是之前提到的往來寒熱、胸脅硬滿、默默不欲食、心煩喜嘔、或渴或不渴等症狀。凡是出現這些症狀,不必全部都符合,都應該用小柴胡湯來調和邪氣,不應該使用汗法或下法。如果出現這些症狀卻錯誤地使用了下法,幸運地沒有其他變化,而柴胡證的症狀仍然存在,那麼雖然使用了錯誤的下法,但還沒有導致病情惡化,邪氣仍在少陽經,應該再次服用柴胡湯。服用後,病人會感覺身體溫熱,微微發抖。
「蒸蒸」是指熱氣從內部到達體表,像蒸煮食物一樣。邪氣在半表半裡,不容易到達體表,必須等到氣體蒸騰,皮膚潤澤,身體微微發抖,然後才會發汗解熱。當然,服用小柴胡湯後調和邪氣的病人很多,未必都會出現「蒸蒸」的感覺。這是因為錯誤使用下法後,元氣已經虛弱,即使用柴胡湯調和邪氣後,邪氣已經減弱,正氣也開始恢復,但元氣仍然虛弱,一時難以戰勝邪氣,必須等到邪氣和正氣互相搏鬥,陰陽互相制衡,身體微微發抖,然後才會發汗解熱。如果正氣沒有虛弱,就不必等到發抖才能解熱。如果正氣非常虛弱,即使發抖也沒有汗出,說明元氣已經衰敗,無法發汗,非常危險。
傷寒五六天,嘔吐伴隨發熱,符合柴胡湯證,卻用其他藥物進行吐瀉治療,而柴胡證的症狀仍然存在,應該再次服用柴胡湯。雖然已經使用了吐瀉治療,但並不算是錯誤的治療,服用後仍然會感覺身體溫熱,微微發抖,然後發汗解熱。如果心下滿悶而且疼痛,這是結胸,應該用大陷胸湯治療。但是,如果只是滿悶而不疼痛,這是痞證,小柴胡湯不適用,應該用半夏瀉心湯。
這段關於痞證的解釋,在之前的痞證章節中已經說明了。因為這是少陽病的變化症狀,所以再次在本篇中提到。上半段承接上文,說明錯誤使用下法但沒有導致病情惡化的情況,再次服用柴胡湯,會感覺身體溫熱,微微發抖,然後發汗解熱。如果錯誤使用下法後,心下滿悶而且疼痛,這是結胸;如果只是滿悶而不疼痛,這是痞證。這兩種情況雖然有陰陽虛實的區別,但都是因為錯誤使用下法導致病情惡化,不再是少陽病的原發症狀,都是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