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溯源集》~ 卷之六 (34)
卷之六 (34)
1. 少陽陽明
及柴胡桂枝幹薑湯乎。注家謂風寒皆從陽明而傳少陽。此又云少陽重轉陽明。則邪還陽明。豈知陽明傳少陽者。乃在表之經邪也。故謂之傳經。少陽屬陽明者。乃入胃之腑邪也。為自經入里。非惟三陽之邪自經歸里。皆必入胃。胃實而後可下。即三陰證中如太陰症之腹滿時痛至大實痛者。
即以桂枝大黃湯主之。及腐穢當去之類。又如少陰症中之承氣湯急下三條。厥陰證中之下利譫語。有燥屎者以小承氣湯。皆邪氣入胃。所謂陽明中土。萬物所歸。無所復傳之地也。惟此三陰下證。然後可稱重轉陽明。邪還陽明。以既入三陰。理難再返。故曰重轉。若在三陽。
不過邪氣入里。謂之轉屬陽明而已。豈宜膠固其層次之說。而又茫然混稱其為重轉陽明也哉。
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滿不去者。小柴胡湯主之。
此陽明兼少陽之證也。邪在陽明而發潮熱。為胃實可下之候矣。而大便反溏。則知邪雖入而胃未實也。小便自可。尤知熱邪未深。故氣化無乖而經邪尚未盡入也。胸脅滿者。邪在少陽之經也。少陽之脈循脅裡。其支者合缺盆。下胸中。胸脅之滿未去。其邪猶在半表半裡之間。
故為少陽陽明。然既曰陽明病。而獨以少陽法治之者。蓋陽明雖屬主病。而仲景已云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故凡見少陽一證。便不可汗下。惟宜以小柴胡湯和解之也。
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而汗出解也。
此亦陽明兼少陽之證也。上文雖潮熱而大便反溏。小便自可。此雖不大便而未見潮熱。皆為陽明熱邪未實於胃之證。前云胸脅滿未去。此云脅下硬滿而嘔。皆為少陽見證。而似瘥有輕重。以致後人有少陽為多之解。然仲景之意。不過互相發明。初無少異。但訓人以見證雖有不同。
其理本無二致也。言證見陽明而又脅下硬滿。此證兼少陽也。少陽之脈行身之側。循脅裡。邪氣入經。故硬滿也。不大便為陽明裡熱。然嘔則又少陽證也。少陽之支脈。合缺盆。下胸中。邪在胸中。故嘔也。舌苔之狀。雖各有不同。而寒熱虛實。及邪之淺深。證之表裡。無不畢現。
智者明睿所照。自是纖毫無爽。若熱邪實於胃。則舌苔非黃即黑。或乾硬。或芒刺矣。舌上白苔。為舌苔之初現。若夫邪初在表。舌尚無苔。既有白苔。邪雖未必全在於表。然猶未盡入於裡。故仍為半表半裡之證。邪在半里。則不可汗。邪在半表。則不可下。故可與小柴胡湯以和解之。
少陽之經邪得解。則胸邪去而其嘔自止。脅邪平而硬滿自消。無邪氣間隔於中。則上焦之氣得以通行無滯。故胃中之津液得以下流。而大便自通。胃氣因此而和。遂得表裡暢達。通身濈然汗出而解矣。
白話文:
[少陽陽明]
這個情況和柴胡桂枝乾薑湯有關。有些註解說風寒會從陽明經傳到少陽經,這裡又說少陽經的病邪會轉回陽明經,這樣病邪不是又回到陽明經了嗎?其實,陽明經傳到少陽經的,是還在體表的經絡邪氣,所以說是「傳經」。而少陽經的病邪歸屬於陽明經,是已經進入胃腑的邪氣,這是從經絡進入體內深處。不只是三陽經的邪氣會回到體內,所有邪氣最終都會進入胃。只有胃實了,才能往下瀉。即使是三陰證,像太陰證的腹脹時痛,到脹痛得非常厲害,也要用桂枝大黃湯來治療,把體內腐敗污穢的東西清除掉。又比如少陰證裡,要用承氣湯快速瀉下的三種情況,以及厥陰證中,下痢又說胡話,而且有燥屎的,要用小承氣湯來治療,這些都是邪氣進入胃的表現。所謂陽明經是身體的中樞,萬物都歸於此,沒有地方可以再傳遞了。只有三陰的下證,才能說是病邪重新轉回陽明經,因為病邪已經進入三陰,很難再回到陽明,所以說是「重轉」。如果是在三陽,不過是病邪進入體內,只能說是轉屬陽明而已。不應該固守層次的說法,而又糊里糊塗地把三陽證也說成是重轉陽明。
陽明病的表現是發潮熱,大便稀溏,小便正常,胸脅脹滿不舒服。這種情況可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
這是陽明經兼有少陽經病邪的表現。邪氣在陽明經所以發潮熱,這是胃實可以瀉下的徵兆。但是大便反而稀溏,說明邪氣雖然進入體內,但胃還沒有真正實。小便正常,說明熱邪還不深,所以氣化正常,而且經絡邪氣還沒有完全進入體內。胸脅脹滿,說明邪氣在少陽經。少陽經的脈絡沿著脅肋運行,它的分支會合於鎖骨上窩,向下進入胸腔。胸脅的脹滿沒有解除,說明邪氣還在半表半裡之間,所以說是少陽陽明。既然說是陽明病,卻只用少陽的方法治療,是因為陽明經雖然是主病,但張仲景也說過傷寒中風,有柴胡證,只要出現一個症狀就可以用柴胡湯,不必所有症狀都出現。所以只要出現少陽的一個症狀,就不能發汗或瀉下,只能用小柴胡湯來調和。
陽明病的表現是脅肋下脹滿發硬,不大便而且嘔吐,舌苔是白色的。這種情況可以用小柴胡湯。這樣上焦的氣可以暢通,津液可以下行,胃氣就會調和,身體微微出汗就會好轉。
這也是陽明經兼有少陽經病邪的表現。上面說的是潮熱而大便反而稀溏,小便正常。這裡說的是不大便,但沒有潮熱。這都是陽明熱邪還沒有真正實於胃的表現。前面說胸脅脹滿沒有解除,這裡說脅肋下脹滿發硬且嘔吐,這都是少陽經的症狀。看起來症狀有輕有重,以至於後人認為少陽經的症狀更多。但張仲景的意思,不過是互相說明,其實沒有什麼不同。只是教導人們,雖然看到的症狀不同,但道理是一樣的。說症狀是陽明,但又有脅肋下脹滿發硬,這種情況是兼有少陽經的病邪。少陽經的脈絡運行在身體的側面,沿著脅肋內部,邪氣進入經絡,所以脹滿發硬。不大便是陽明裡的熱,但嘔吐又是少陽的症狀。少陽經的分支脈絡會合於鎖骨上窩,向下進入胸腔,邪氣在胸中,所以會嘔吐。舌苔的狀況雖然各有不同,但寒熱虛實,以及邪氣的深淺,症狀的表裡,都會完全顯現出來。明智的人通過觀察,就能看得清清楚楚,絲毫不差。如果熱邪實於胃,那麼舌苔不是黃色就是黑色,或者乾燥發硬,或者有芒刺。舌苔是白色的,說明舌苔剛開始出現,邪氣最初在體表,舌頭還沒有苔,既有白苔,說明邪氣雖然不一定完全在體表,但還沒有完全進入體內,所以還是半表半裡的證。邪氣在半里,就不能發汗,邪氣在半表,就不能瀉下,所以可以用小柴胡湯來調和。
少陽經的邪氣解除,胸中的邪氣就會散去,嘔吐就會停止,脅肋的邪氣平復,脹滿發硬就會消失。沒有邪氣阻隔在中間,上焦的氣就能通行無阻,所以胃中的津液就能夠下行,大便就會通暢,胃氣也因此調和,於是全身經絡都暢通,微微出汗就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