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潢

《傷寒溯源集》~ 卷之六 (27)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27)

1. 陽明胃實

言兩手無措。撮空之狀也。惕而不安。動惕不能安臥。即經所謂病則惡人與火。聞木聲則惕然而驚也。微喘。氣短促而呼吸無力也。直視。目光直而睛不轉動也。素問解精微論云。夫心者。五臟之專精也。目者其竅也。華色者。其榮也。有德則氣和於目。王太僕云。神內守則外鑑明。

蓋熱邪壅盛。神志俱奪而不守也。金匱真言論云。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故直視又為肝氣將絕也。弦脈屬肝。弦則少陽之生氣未絕。三焦之真氣尚行。且弦脈氣旺而有力。故生。若如新張弓弦。則亦真臟之絕脈。未必生矣。澀脈屬陰。澀則陰氣虛竭。陽邪迫爍。精枯髓涸。

故死也。病之劇者則然。若邪之輕微者。但發熱譫語而已。當以大承氣湯主之。邪熱既微。若一服即利。止後服。

陽明病。發熱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潮熱自汗。陽明胃實之本證也。此曰汗多。非復陽明自汗可比矣。汗多則津液盡泄。衛陽隨之而外走。頃刻有亡陽之禍。故當急下。庶可以留陽氣而存津液。故宜大承氣湯。然必以脈症參之。若邪氣在經而發熱汗多。胃邪未實。舌苔未乾厚而黃黑者。未可下也。

發汗不解。腹滿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邪氣在表。發汗則當解矣。若發汗不解。顯系邪不在表。已入里而為胃實。故腹滿而痛也。腹滿且痛。治之不可少緩。緩則必致傷胃。故當急下。宜大承氣湯。

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此承上文言下之而腹滿不減。雖或稍滅而不足以言減。是胃中邪食過於堅實。不為攻下所奪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然有下之而脈症不為少減者。死證也。

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裡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為實也。急下之。宜大承氣湯。六七日。邪氣在裡之時也。不了了。視物不能明瞭也。睛。目瞳子也。睛不和。精神不能貫注。故視不明也。外既無發熱惡寒之表證。內又無譫語腹滿等里邪。且非不大便。

而曰大便難。又非發大熱而身僅微熱。勢非甚亟也。然目中不了了。是邪熱伏於裡而耗竭其津液也。經云。五臟六腑之精。皆上注於目。熱邪內爍。津液枯燥。則精神不得上注於目。故目中不了了睛不和也。此終為邪熱內實於裡也。當急下之。以救陰液。宜大承氣湯。

夫實則譫語。虛則鄭聲。鄭聲。重語也。

譫語。譫妄之語也。鄭聲。鄭重之聲也。邪熱內實。則神昏顛倒。言詞錯亂。故語無倫次也。正氣內虛。神思雖昏。不能譫妄。但模糊作重聲而已。或曰。虛則氣少輕微。當語言無力矣。豈能作重語邪。曰。正氣虛。故音響深沉。邪氣實。故鄭聲重語。雖曰虛則鄭聲。實正虛邪實所致也。若但虛無邪。則亦不作鄭聲矣。

白話文:

兩手不知所措,像在空中抓東西。焦慮不安,翻來覆去無法安穩躺臥,這就是經文說的「生病時會厭惡他人和火,聽到木頭聲音會驚恐」的症狀。呼吸微弱急促,氣短且呼吸無力。眼睛直視,目光呆滯,眼珠無法轉動。《素問·解精微論》說:「心是五臟的精華,眼睛是心的竅穴,容貌光澤是心神的表現。心神安定,眼睛就會明亮。」王太僕說:「精神內守,外在表現就會清晰。」

這是因為熱邪過盛,神志被奪而無法安定。金匱真言論說:「東方為青色,與肝相通,肝竅於目」,所以眼睛直視也是肝氣將要衰竭的徵兆。弦脈屬於肝,弦脈表示少陽的生機尚未斷絕,三焦的真氣還在運行,而且弦脈有力,所以尚可存活。如果弦脈像新張開的弓弦,那就表示臟腑精氣已衰竭,未必能活了。澀脈屬於陰,澀脈表示陰氣虛竭,陽邪迫害,精髓枯竭,所以會死亡。病情嚴重時就會這樣。如果邪氣輕微,就只會發燒說胡話而已。應該用大承氣湯來治療。如果邪熱輕微,服藥後立即排便,就停止服藥。

陽明病,發燒且汗多,要趕緊用瀉法治療,適合用大承氣湯。

潮熱、自汗,是陽明胃熱實證的基本症狀。這裡說的汗多,不是一般陽明病的自汗可比的。汗多會使津液大量流失,衛陽也隨之外散,很快就會出現亡陽的危險,所以要趕緊用瀉法,或許能保住陽氣和津液,因此適合用大承氣湯。但是必須參考脈象和症狀。如果邪氣在經絡,發燒汗多,但胃熱未實,舌苔未乾燥厚膩發黃發黑,就不能使用瀉法。

發汗後病情沒有緩解,反而出現腹脹痛,要趕緊用瀉法治療,適合用大承氣湯。

邪氣在表,發汗應該能解除。如果發汗後沒有緩解,很明顯邪氣不在表,而是已經進入體內,形成胃熱實證,所以會腹脹痛。腹脹且痛,治療不能拖延,拖延就會損傷胃,所以要趕緊用瀉法,適合用大承氣湯。

腹脹沒有減輕,即使稍有減輕也微不足道,應該用瀉法治療,適合用大承氣湯。

這是承接上文說的,用瀉法治療後腹脹沒有減輕,即使稍微減輕也微不足道,表示胃中邪氣和食物已經過於堅實,無法用瀉法去除。應該用瀉法治療,適合用大承氣湯。但是如果使用瀉法後脈象和症狀沒有絲毫減輕,那就是死症。

傷寒六七天,眼睛看不清楚,眼神呆滯,沒有表證或裡證,大便困難,身體微熱,這是實證,要趕緊用瀉法治療,適合用大承氣湯。六七天是邪氣在體內的時候。「不了了」是指視物不清。「睛」是指眼珠。「睛不和」是指精神無法集中,所以看不清楚。外沒有發燒怕冷的表證,內也沒有胡言亂語腹脹的裡邪,而且不是沒有大便,而是大便困難,又不是發高燒,只是身體微熱,情況不是非常危急。但是,眼睛看不清楚,表示邪熱潛伏在體內,耗竭了津液。經文說:「五臟六腑的精華,都上注於眼睛。」熱邪在內肆虐,津液枯燥,精神就無法上注於眼睛,所以眼睛會看不清楚,眼神呆滯。這終究是邪熱內實的表現,要趕緊用瀉法治療,以保住陰液,適合用大承氣湯。

實證會說胡話,虛證會說重複的話。「鄭聲」就是重複說話。

胡話就是說錯亂的言語。「鄭聲」是指說話時語氣重複、遲鈍。邪熱內實,就會神昏顛倒,說話錯亂,語無倫次。正氣內虛,神思雖然昏沉,卻不會說胡話,只會模糊地重複說話。有人說,虛證時氣息微弱,應該說話無力,怎麼會重複說話呢?答:正氣虛,所以聲音低沉。邪氣實,所以會重複說話。雖然說虛證會重複說話,實際上是正虛邪實所導致的。如果只是虛,沒有邪氣,也不會重複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