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潢

《傷寒溯源集》~ 卷之六 (2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26)

1. 陽明胃實

喘冒不寧。故不得臥。經所謂胃不和則臥不安也。若驗其舌苔黃黑。按之痛而脈實大者。有燥屎在內故也。宜大承氣湯。

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者。此有燥屎也。宜大承氣湯。

陽明胃實而大下之。邪食皆可去矣。下後又六七日不大便。其煩悶終不解。反腹滿而痛者。此尚有燥屎未盡也。非更為攻下不可。故宜大承氣湯。

汗出譫語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為風也。須下之。過經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語言必亂。以表虛里實故也。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

陽明外證。本已自汗出。而中風亦汗自出。然譫語而汗出。則胃家實熱也。所以有燥屎在胃中。風者。陽邪也。此因太陽中風之陽邪。傳入陽明胃腑之所致。故曰此為風也。但胃中之燥屎須下之。然必過經乃可下之。過經者。非所謂過經十餘日。及十三日方謂之過經。言太陽之表邪已罷。

邪氣已過陽明之經。入里而胃實。乃可下之。若有太陽證未罷。固不可下。即陽明之經邪。尚未入里。亦不可遽下。下之若早。則胃氣一虛。外邪必陷。必至熱甚神昏。語言必亂。蓋以表間之邪氣。皆陷入於裡。表空無邪。邪皆在裡。故謂之表虛里實也。邪既盡入於裡。則邪熱實於胃中。

故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

陽明病。譫語。有潮熱。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氣湯。

此條示人以機宜活法。未可以能食不能食。執泥其法。以為中風中寒而致誤也。陽明病而譫語潮熱。邪熱已實於胃矣。反似陽明中寒之不能食。故曰反也。然所以不能食者。何也。若果中於寒。必有如中寒條內胃中虛冷之變矣。今譫語潮熱。乃因胃中實滿。故不能食。是以知必有燥屎五六枚也。

若能食者。胃中未至實滿之極。但屎硬耳。然硬亦在所當下。故皆宜大承氣湯。

傷寒若吐若下後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餘日。日晡所發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狀。若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澀者死。微者但發熱譫語者。大承氣湯主之。若一服利。止後服。

傷寒法當先汗。此但曰若吐若下後不解。明是當汗不汗而誤吐誤下。以致外邪內陷而不解也。邪既入里。而不大便五六日。則熱邪鬱結於內。再上至十餘日。鬱蒸愈久。熱邪愈深矣。日晡。未後申酉之間。陽明氣旺之時也。潮熱為陽明裡證。當下之候也。不惡寒。陽明之本證。

言無外邪也。獨語。譫言妄語也。如見鬼狀。邪熱熾盛。不得下泄。濁邪上迫。目昧神昏而妄見也。劇者。病之甚也。發。發作之時也。言病之劇者。其發作之時。邪熱肆虐。蔽塞清道。奪人聰明。亂人心志。故令不識人也。循衣。遇衣則捫而循之也。摸床。摸其所臥之床也。

白話文:

陽明胃實

病人氣喘、心煩不安,所以無法好好躺臥。這就像《黃帝內經》說的「胃氣不調和,就睡不安穩」。如果檢查他的舌苔呈現黃黑色,按壓腹部會疼痛,而且脈象強大有力,這表示腸道內有乾燥的糞便堆積。應該使用大承氣湯來瀉下通便。

大便瀉下後,如果六七天沒有再次大便,煩躁不安的情況沒有解除,而且腹部脹滿疼痛,這也表示腸道內有乾燥的糞便堆積。應該使用大承氣湯來瀉下通便。

陽明病是因胃腸實熱所引起,使用大承氣湯瀉下後,邪氣和食物殘渣都可以清除乾淨。但是瀉下後,又過六七天沒有大便,煩悶不安的感覺仍然沒有消失,反而腹部脹滿疼痛,這表示還有殘留的乾燥糞便沒有完全清除,必須再次使用攻下法來治療,所以應該使用大承氣湯。

如果病人出現流汗、說胡話的症狀,是因為胃裡面有乾燥的糞便,這時的症狀可歸為「風證」。必須要瀉下通便,但要等到病邪過了經絡才能瀉下。如果太早瀉下,病人的語言一定會變得混亂,因為這時是屬於表虛裡實的狀況。瀉下後,病就會好轉,應該使用大承氣湯。

陽明病的外在症狀,本來就會有自汗的現象,而中風也可能會引起自汗。但如果出現說胡話又流汗的症狀,就表示胃腸內有實熱,所以腸道內會有乾燥的糞便堆積。所謂的「風」,指的是陽邪,這是因為太陽中風的陽邪傳入陽明胃腑所造成的。所以說這是「風證」。但是胃中的乾燥糞便一定要瀉下清除,然而一定要等到病邪過了經絡才能瀉下。「過經」並不是指過了十幾天或是十三天才叫過經,而是指太陽表證的邪氣已經消退。

邪氣已經過了陽明的經絡,進入體內,使胃腸變得實熱,這時才能使用瀉下法。如果太陽表證還沒有完全消退,就絕對不可以使用瀉下法。即使是陽明經絡的邪氣,如果還沒有進入體內,也不可以立即使用瀉下法。如果太早瀉下,會導致胃氣虛弱,外邪就會趁虛而入,病情會加重,甚至會神志昏迷、語言錯亂,這是因為表面的邪氣都跑到體內,表面沒有邪氣,邪氣都聚集在裡面,所以說是「表虛裡實」。既然邪氣都進入體內,邪熱就會在胃中結實,

所以瀉下後,病就會好轉,應該使用大承氣湯。

陽明病,出現說胡話、有潮熱,反而不能吃東西,表示胃中一定有五六枚乾燥的糞便。如果還能吃東西,表示只是大便比較硬而已,應該使用大承氣湯來瀉下通便。

這裡主要是要告訴我們,用藥要靈活應變,不能因為病人能不能吃東西,就死守著一個方法,以免誤判成中風或中寒而造成錯誤的治療。陽明病如果出現說胡話和潮熱,表示邪熱已經充斥在胃中。反而會出現像陽明中寒那樣吃不下飯的情形,所以說「反」。那麼為什麼會吃不下飯呢?如果真的是中寒,一定會像中寒條文所說的,胃中虛冷。但現在是出現說胡話和潮熱,是因為胃中脹滿,所以吃不下飯,由此可以判斷胃中一定有五六枚乾燥的糞便。

如果病人還能吃東西,表示胃中還沒脹滿到極點,只是大便比較硬而已。但是即使大便只是硬,也應該要瀉下通便,所以都應該使用大承氣湯。

傷寒病,如果使用過嘔吐或瀉下方法後,病情沒有好轉,而且五六天,甚至十幾天都沒有大便,每天下午會發潮熱,不覺得怕冷,會自言自語,好像看到鬼一樣。如果病情嚴重的話,發作時會不認得人,手會亂摸衣服或床,感到驚恐不安,呼吸急促,眼睛直視,脈象如果是弦脈,表示還有救;如果是澀脈,就表示病情危險。如果病情比較輕微,只是發熱說胡話,這時就應該使用大承氣湯治療。如果服藥一次就能排便,就應該停止服藥。

傷寒病應該先發汗,這裡卻說使用過嘔吐或瀉下後,病情沒有好轉,這表示本來應該發汗,卻錯誤地使用嘔吐或瀉下,導致外邪陷入體內而無法解除。邪氣既然進入體內,而且五六天沒有大便,就表示熱邪鬱結在體內,再拖到十幾天,鬱熱就會越來越嚴重。日晡指的是下午申時和酉時之間,也就是陽明氣最旺盛的時候。潮熱是陽明病的裡證,是應該使用瀉下法的時候。不覺得怕冷,是陽明病的基本症狀,

表示沒有外邪。獨語是指說胡話、妄語。好像看到鬼一樣,是因為邪熱過盛,無法向外宣洩,濁邪向上衝,導致眼睛昏花、神志不清,所以會產生幻覺。病情嚴重是指病勢很嚴重。發作是指發病的時候。表示病情嚴重的人,發病時,邪熱會肆虐,遮蔽清明之氣,擾亂心智,所以會不認得人。循衣是指手會摸著衣服。摸床是指手會摸著睡的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