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溯源集》~ 卷之六 (3)
卷之六 (3)
1. 陽明受病原始
各有多少。至陽明,兩陽併合而為盛陽,故曰陽明。又云:中則為陰,其衝在下,名曰太陰。太陰之後,名曰少陰;少陰之前,名曰厥陰。三陰居三陽之下,而在內;厥陰又在二陰之中,居身之下,其太少之氣,亦各有多少。至厥陰,兩陰交盡而為至陰,故曰厥陰。《靈樞·陰陽系日月篇》云:
足之十二經,應十二月。合之於脈,則辰者三月,主左足之陽明;巳者四月,主右足之陽明。此兩陽合於前,以上半年為三陽之所屬;而陽明又居於太陽少陽之中,故曰兩陽合明也。又曰:戌者九月,主右足之厥陰;亥者十月,主左足之厥陰,為兩陰之盡。以下半年為三陰之所屬;
而厥陰又居於太陰少陰之間,故曰兩陰交盡。而仲景以從申至戌為陽明之旺時者,是不以經脈言,而以陽氣之生旺言也。夫寅卯為陽氣初出而發生,故為少陽;巳午為陽氣盛長而暢達,故為太陽。至申酉而陰已長成,收氣雖至,正陽極之時,如初秋之收氣已至,而炎暑未除,
熱氣猶盛,此正太少兩陽之所歸。故胃雖六月之未土,而大腸又兼謂之陽明燥金也。至戌而為陰盛剝陽之時,一日之氣亦同,故其氣不能更旺於戌,故曰戌上。
白話文:
陽明病變的起始,各有不同程度。當陽明經的兩股陽氣匯合時,會形成極盛的陽氣,所以稱之為陽明。又說,陽氣的中段屬陰,其氣向下衝,稱為太陰。太陰之後為少陰,少陰之前為厥陰。三陰經位於三陽經之下且在身體內部,厥陰又在另兩陰經的中間,位於身體的下部。太陰和少陰的氣,也各有不同的程度。當厥陰經的兩股陰氣交會到極致時,會形成極陰之氣,所以稱之為厥陰。《靈樞·陰陽系日月篇》說:
足部的十二經脈,對應十二個月。如果以脈象來對應,辰時的三月,主左足的陽明經;巳時的四月,主右足的陽明經。這兩股陽氣在身體前方匯合,因此上半年的時間屬於三陽經,而陽明又位於太陽和少陽之間,所以說兩陽匯合而光明。又說,戌時的九月,主右足的厥陰經;亥時的十月,主左足的厥陰經,這是兩股陰氣交盡之時,因此下半年的時間屬於三陰經。
而厥陰又位於太陰和少陰之間,所以說兩陰交會到極致。張仲景認為從申時到戌時是陽明經氣最旺盛的時候,這不是從經脈的角度來說的,而是從陽氣的生長和旺盛的角度來說的。寅時和卯時是陽氣剛剛開始生發的時候,所以屬於少陽;巳時和午時是陽氣最旺盛、最暢達的時候,所以屬於太陽。到了申時和酉時,陰氣已經成長,雖然收斂的氣已經開始,但仍然是陽氣達到極致的時候,就像初秋收斂的氣已經到來,但是炎熱的暑氣還沒有完全消退,熱氣仍然很盛。這正是太陰和少陽這兩股陽氣歸屬之處,所以胃雖然是六月的戊土,但是大腸又兼具陽明燥金的特性。到了戌時,是陰氣旺盛而剝奪陽氣的時候,一天之氣的變化也是如此,所以它的氣不能在戌時更加旺盛,所以說戌時之後氣就開始衰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