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潢

《傷寒溯源集》~ 卷之五 (2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20)

1. 中暍證治第十

但脈微弱而疼重。水行皮中者。則水寒較勝。自當用五苓散。以助下焦蒸騰之氣。使上焦肺氣下行。通調水道。下輸膀胱。使從水道氣化而出可也。但在臨證者用之得宜耳。

太陽中暍者。發熱惡寒。身重而疼痛。其脈弦細芤遲。小便已。洒洒然毛聳。手足逆冷。小有勞。身即熱。口開前板齒燥。若發汗則惡寒甚。加溫針則發熱甚。數下之則淋甚。

首條以中熱二字釋暍字之義。言其人汗出惡風。身熱而渴。乃論太陽中暍之本症也。其二條同是太陽中暍。身但熱而不惡寒汗出。其暑邪較輕。又以不渴身疼重脈微弱。而知其為夏月傷冷水。

水行皮中所致。此中暍之有兼症。者也。此條亦是太陽中暍而發熱惡寒。不云汗出而又不渴。是以知其非陽邪獨盛之暍也。既非傷冷水。又身重而疼痛。弦細芤遲。皆陰脈也。弦則陰邪勁急。細則元氣已虛。芤則脈空。遲則為寒。中暑之脈雖虛。未必若是之甚。是以知其為陰寒之證也。

小便已。洒洒然毛聳者。小便雖通。其莖中艱澀可知。衛陽已虛。惡寒之狀可見。乃下焦無火。氣化不快於流行也。四肢為諸陽之本。手足逆冷者。是陽虛而氣不達於四肢也。凡此。皆陰寒無火之脈症也。小有勞身即熱者。病暑之人。非必勤動作勞。然後謂之勞也。即起居動靜間。

小有勞動。即擾動其陽氣。而虛邪伏暑。即因之而發熱也。口開前板齒燥者。脈雖弦細芤遲。症雖手足逆冷。以小勞而鼓動其陽邪。身熱而枯燥其津液。雖不渴而板齒燥矣。成氏云。內經生氣通天論云。因於暑汗。煩則喘喝。蓋因煩熱則氣不得息而喘喝。喘喝則口開而前板齒燥也。

若發其汗。則衛陽愈虛。陽虛則生外寒。故惡寒甚。若加溫針。則火力內攻。必反助其暑熱之陽邪。故發熱甚。邪不在裡而數下之。適足以敗壞真陽。使下焦愈冷。氣化不行。小便艱澀而淋甚也。此條但敘脈證。而不言所以然之故。又無治法。但言不可用火攻汗下。可見古人立法。

道不輕傳。欲令後之有知識者。自行推測。倘得悟徹精微。庶或知難而不至於怠忽耳。故云。若能尋余所集。思過半矣。愚竊以理推之。當以五苓散助其下焦蒸騰之氣。使氣液上騰而津回燥潤。小便順利。衛氣強而邪自解矣。設陽回氣復之後。暑邪未盡而身熱反渴者。人參白虎湯。

仍可酌用也。

白話文:

如果脈象微弱且感到身體沉重疼痛,這是因為水濕停留在皮膚之中,水寒之氣較為強盛。此時應使用五苓散,幫助下焦的氣機蒸騰,使上焦肺氣下降,疏通水道,讓水液順利輸送到膀胱,通過氣化作用排出體外。但臨床應用時,要適當斟酌使用。

太陽中暍的症狀是發熱、怕冷、身體沉重疼痛,脈象呈現弦細、芤遲的狀態。小便之後,會感覺到皮膚發冷起雞皮疙瘩,手腳冰涼。稍微勞動一下,身體就會發熱,並且出現口乾、前牙乾燥的情況。如果用發汗的方法治療,會加重怕冷的症狀;如果用溫針的方法治療,會加重發熱的症狀;如果用多次瀉下的方法治療,則會加重小便淋漓不盡的狀況。

第一條提到「中熱」二字,解釋了「暍」的含義,說明患者有出汗、怕風、發熱、口渴的症狀,這是太陽中暍的基本症狀。第二條也是講述太陽中暍,但患者只是發熱而不怕冷,也沒有出汗,說明暑邪較輕。並且由於患者不口渴、身體沉重疼痛、脈象微弱,可以判斷其為夏季受到冷水侵襲所致。

這是水濕停留在皮膚中導致的,屬於中暍兼有其他症狀的情況。此條也是太陽中暍,患者發熱怕冷,但沒有說到出汗和口渴,所以可以判斷不是單純的陽邪過盛所導致的中暍。既不是受到冷水侵襲,又出現身體沉重疼痛,脈象弦細芤遲,這些都屬於陰脈的表現。脈弦代表陰邪急迫,脈細代表元氣虛弱,脈芤代表脈象空虛,脈遲則代表寒邪。中暑的脈象雖然虛弱,但未必如此嚴重,所以可以判斷其屬於陰寒的證候。

小便之後,感覺皮膚發冷起雞皮疙瘩,說明雖然小便通暢,但是尿道有澀滯感,這是衛陽虛弱、怕冷的表現,也說明下焦火力不足,氣化功能不暢。四肢是諸陽的根本,手腳冰涼,是陽氣虛弱而不能到達四肢的表現。這些都是屬於陰寒無火的脈象和症狀。稍微勞動一下身體就會發熱,是因為中暑的人,並非一定要劇烈勞動才算「勞」,即使是日常的起居活動,

稍微活動一下,也會擾動陽氣,使得潛伏的暑邪因為虛弱而引發發熱。口開前牙乾燥,是因為雖然脈象弦細芤遲,症狀是手腳冰涼,但是稍一勞動,就會鼓動體內的陽邪,導致身體發熱,消耗體內津液,即使不口渴,也會出現前牙乾燥的情況。程氏說,《內經·生氣通天論》說:「因於暑,汗,煩則喘喝。」意思是說,因為煩熱會導致氣息不暢而喘喝,喘喝則會導致口開,前牙乾燥。

如果用發汗的方法治療,會使衛陽更加虛弱,陽氣虛弱則會產生外寒,所以怕冷的症狀會更加嚴重。如果用溫針的方法治療,火力內攻,反而會助長體內的暑熱陽邪,所以會加重發熱的症狀。邪氣不在體內,卻用多次瀉下的方法治療,只會損耗真陽,使下焦更加寒冷,氣化功能停止,小便更加艱澀而淋漓不盡。此條只是描述了脈象和症狀,並沒有說明原因和治療方法,只是說不可以用火攻和發汗、瀉下的方法。可見古人立法的嚴謹,

不輕易傳授,希望後人能夠自己推測。如果能領悟其中的精髓,或許就能知道難題所在而不會怠慢。所以說:「如果能尋找我所收集的資料,思考其中的一半道理,就可以了。」我認為,應該用五苓散幫助下焦的氣機蒸騰,使氣液上升,恢復津液的滋潤,小便順暢,衛氣強盛,邪氣自然會消解。如果陽氣恢復後,暑邪沒有完全消退,身體反而發熱口渴,可以考慮酌情使用人參白虎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