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潢
《傷寒溯源集》~ 卷之五 (10)
卷之五 (10)
1. 痓病證治第八
以不惡寒已屬陽明。故金匱云。太陽病。其證備。身體強。𠘧𠘧然。脈反沉遲。此為痓。栝蔞桂枝湯主之。此即陽明篇中所謂太陽病。項背強。𠘧𠘧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之義也。至於金匱所謂痓為病。胸滿口噤。臥不著席。腳攣急。必齘齒。可與承氣湯者。乃已入陽明之治也。
傷寒論中。立法雖嚴。而理無不貫。但於六經條例中。分明其經絡條貫。別識其表裡陰陽。則其證其治。進退出入。無往而非可由之路矣。易大傳所謂往來不窮謂之通。仲景之學。其斯之謂歟。
白話文:
如果沒有發冷怕冷的症狀,就表示病邪已經進入陽明經。所以《金匱要略》說:「太陽病,各種症狀都出現了,身體僵硬,肌肉抽動,脈象反而沉緩遲滯,這就是痓病。可以用栝蔞桂枝湯來治療。」這就等於陽明篇所說的「太陽病,頸背僵硬,肌肉抽動卻反而汗出怕風的,用桂枝加葛根湯來治療」的意思。至於《金匱要略》所說的痓病是「胸悶、嘴巴緊閉、無法平躺、腳部抽筋拘攣,一定會磨牙,可以用承氣湯來治療」,這表示病邪已經深入陽明經,需要用攻下的方法來治療。
《傷寒論》雖然在立法上很嚴謹,但道理是一貫通達的。只要在六經的條例中,明確其經絡的系統,分辨其表裡陰陽,那麼所有的病症和治療方法,就能夠根據病情進退變化,都能找到正確的途徑。就像《易經‧繫辭》所說的「運行往來而無窮盡,就稱為通達」。張仲景的醫學,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