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潢
《傷寒溯源集》~ 卷之五 (7)
卷之五 (7)
1. 痓濕暍三證
與間氣客氣之勝復變遷。以察天地四時之陰晴旱潦。寒熱燥濕不齊之應。而全憑歷日一本。以二十四氣之寒暖占之。真不學無術。昧於陰陽甚矣。且一篇之中。又錄內經熱論一段。擅自增改。殊失尊經之義。又云更感異氣。變為他病。當依舊壞證例而治之。不識其意中於傷寒論中。
以何者為壞證。其例又在何處。治之之法又在何所。此等語氣。真是不知者之妄談耳。至於陽盛陰虛。如何汗之則死。下之則愈。陽虛陰盛。若何汗之則愈。下之則死。並不闡明其義。徒足惑亂人意。況桂枝下咽。陽盛者因何而斃。承氣入胃。陰盛者何故以亡。神丹是何藥物。
因何不可誤發。甘遂不同他藥。因何獨稱妄攻。背謬不堪。鄙俚難讀。嗚呼。仲景之徒。果如是乎。
白話文:
這篇文字主要在批評醫學觀念的錯誤和醫術的粗糙,批評者認為:
有些人診斷疾病,只看天氣變化,像是晴天、雨天、乾旱、水災,以及冷熱、乾燥、潮濕等不穩定的因素,完全仰賴農民曆的二十四節氣來判斷氣候寒暖,真是太過於不學無術,對陰陽的道理一竅不通!
而且,有些人在一篇文章中,引用《內經》的熱病理論,卻擅自修改,非常不尊重經典。又說,如果病人又感染了別種病氣,就會變成其他疾病,應該依照先前病危的例子來治療。但完全不知道傷寒論中,什麼情況才算是病危,也不知道病危的案例在哪裡,更不曉得該如何治療,這些話根本就是不懂裝懂的胡言亂語!
至於,陽氣太盛、陰氣不足的病症,為什麼發汗會死,瀉下卻能好轉;而陽氣虛弱、陰氣太盛的病症,為什麼發汗會好轉,瀉下卻會死亡,這些道理都沒有解釋清楚,只是讓人更加迷惑。況且,桂枝下肚,陽氣盛的人為什麼會死?承氣湯入胃,陰氣盛的人為什麼會死亡?神丹究竟是什麼藥?為什麼不能亂用?甘遂和其他藥不同,為什麼單獨說它亂用?這些說法錯誤百出,讓人難以理解。唉!難道張仲景的門徒,竟然是這種程度嗎?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