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訂通俗傷寒論》~ 第十章·傷寒壞證 (27)
第十章·傷寒壞證 (27)
1. 第四節·傷寒轉脫
色夭。腦髓消。脛痠。耳數鳴。宜保陰煎。斑龍丸之類。血脫者色白。夭然不澤。其脈空虛。宜歸脾湯。人參養榮湯之類。《難經》又言、脫陽者見鬼。脫陰者。目盲。備考古書。證象顯然可指。設明理者預為挽救。何致陰陽樞紐不相交。以至厥脫哉。
【廉勘】傷寒溫病。已經汗下後。內傷氣血精神。故其人常多肢體倦怠。神志昏沉。乃元氣精神大虛欲脫之兆。急宜強壯心機。興奮神經。不得不於開透法中。籌一特開生面之峻補提陷法。庶幾九死尚可一生。一為強壯心腦。如參歸鹿茸湯(吉林參三錢、白歸身一錢、炙綿耆二錢、炙甘草五分。
鹿茸血片三分。龍眼肉三枚、鮮生薑一片、上藥煎成、沖陳酒一杯、或衝入葡萄酒一瓢)。人參養榮湯(西黨參、炙耆、熟地各三錢、歸身、生曬朮、浙苓、生白芍各錢半、遠志、炙甘草各八分、炒廣皮一錢、官桂五分、五味子九粒。)沖鹿茸酒一瓢。補中益氣湯。加鹿茸血片三分之類。
能治腦氣衰弱。心神虛散者。惟此三方。最力大而效速。為急救大虛昏沉之峻劑。凡治傷寒熱病。用涼瀉太過。克伐元陽。而陽虛神散者。必須陰陽並救。如陶氏回陽救急湯(黑附片、官桂、炮姜各五分、別直參、湖廣朮、辰茯神各一錢、姜半夏、炒橘白各七分、炙甘草五分、五味子三分、麝香三釐沖。)最妙。
妙在參附桂與麝香同用。世俗皆知麝香為散氣通竅之藥。而不知其實為壯腦補神之要藥。丁氏《化學實驗新本草》。曹氏《麝香辨》皆已發明之。惜吾醫界多茫茫耳。次如馮氏全真一氣湯(別直參二錢、提麥冬五錢、北五味子三分、大熟地五錢至一兩、江西術二錢、淡附片一錢、酒蒸淮牛膝二錢。)亦佳。
凡治濕熱症。劫傷太甚。陰損及陽。而神沉不語者。頗驗。此為馮楚瞻《錦囊》中得意之方。功在於一派滋養陰液之中。得參附氣化。俾上能散津於肺。下能輸精於腎。且附子得牛膝引火下行。不為食氣之壯火。而為生氣之少火。大有云騰致雨之妙。故救陰最速。陶馮二方。
雖同為急救陰陽之良劑。而一則注重陽氣。一則注重陰氣。臨症用方時。務宜注意。而復脈振神如復脈湯。衝入參桂養榮酒一瓢。奏功最速。其次《千金》生脈散煎湯。沖鹿茸酒一瓢。亦靈。二方之效。效在酒能提神刺激血液之循環。以強壯心機。而復經脈之運行。庶幾脈無歇止。
而神亦因之清醒矣。
【榮齋按】馮氏《錦囊》載:「治趙宦、面赤如妝,不省人事,口多譫語,手足躁動,六脈洪大搏指,所服乃柴、廣、半之類,以其劑小不能為害,不知真陰失守,虛陽上浮,神氣欲脫,補救尚虞不及,敢以清利速其死也。以人參八錢、熟地、麥冬、丹參、白芍、茯神、遠志、牛膝、薑炭。
白話文:
第四節·傷寒轉脫
臉色枯槁,腦髓似乎耗損,小腿痠軟,耳朵時常嗡嗡作響,這種情況適合使用保陰煎、斑龍丸等藥方來滋養陰液。如果因為失血導致臉色蒼白,沒有光澤,脈象空虛,就適合使用歸脾湯、人參養榮湯等藥方。
《難經》說,陽氣虛脫的人會看到幻影,陰液虛脫的人會失明。這些古代醫書的記載,證候表現都很明顯,可以作為參考。如果懂得醫理的人能及早搶救,就不會導致陰陽失調,最終導致陰陽氣絕而死亡了。
【廉勘】
傷寒或溫病,在經歷過發汗、瀉下等治療後,常常會造成氣血和精神的內傷,所以病人常常感到四肢疲憊,神志不清,這都是元氣和精神嚴重虛弱,即將虛脫的徵兆。這時急需強壯心臟機能,振奮神經,必須在開竅通透的基礎上,採用峻補提陷的方法,這樣或許還有生還的機會。
第一種方法是強壯心腦,像是使用參歸鹿茸湯(吉林人參三錢、當歸身一錢、炙黃耆二錢、炙甘草五分、鹿茸血片三分、龍眼肉三枚、新鮮生薑一片,以上藥材煎煮後,加入一杯陳酒或一瓢葡萄酒飲用)。或是人參養榮湯(黨參、炙黃耆、熟地各三錢、當歸身、生曬白朮、茯苓、生白芍各錢半、遠志、炙甘草各八分、炒廣陳皮一錢、肉桂五分、五味子九粒,煎煮後加入一瓢鹿茸酒飲用)。或是補中益氣湯,加入鹿茸血片三分等。
這些藥方能治療腦氣衰弱、心神虛散的情況,效果快速而強勁,是搶救重症虛脫的急救藥方。如果治療傷寒熱病時,過度使用寒涼藥物,損傷了元陽,導致陽氣虛弱、精神渙散,就必須陰陽並補,像是陶氏回陽救急湯(黑附子片、肉桂、炮薑各五分、別直參、白朮、茯神各一錢、薑半夏、炒橘白各七分、炙甘草五分、五味子三分、麝香三釐沖服),效果非常好。
陶氏回陽救急湯的奧妙之處在於人參、附子、肉桂與麝香一同使用。世俗都認為麝香是散氣通竅的藥物,卻不知道它其實是強壯大腦、補益精神的重要藥物。丁氏《化學實驗新本草》和曹氏《麝香辨》都已經闡明了這一點,可惜醫界大多不了解。其次,馮氏全真一氣湯(別直參二錢、麥冬五錢、北五味子三分、大熟地五錢至一兩、白朮二錢、淡附子片一錢、酒蒸懷牛膝二錢)也很好。
這種藥方治療濕熱病,因為治療過度而損傷陰液,進而影響陽氣,導致神志昏沉,不說話的情況,效果很好。這是馮楚瞻在《錦囊》中得意之作。它的功效在於滋養陰液的同時,借助人參和附子的作用來推動氣化,使肺能夠散發津液,腎能夠輸布精氣,而且附子在牛膝的引導下能使藥力向下走,不會造成火熱之氣,而是產生生生不息的少火,像雲朵化為雨水一般有滋潤的效果,所以能快速救治陰虛。陶氏和馮氏的兩張方子,雖然都是搶救陰陽虛脫的良方,但是一個側重於陽氣,一個側重於陰氣,臨證使用時,務必要注意。
另外,像是復脈湯,加入一瓢人參桂圓酒,能快速恢復脈象,振奮精神,效果最快。其次,《千金方》的生脈散煎湯,加入一瓢鹿茸酒,也很有效。這兩種方子的效果,在於酒能提神,刺激血液循環,強壯心臟機能,恢復經脈的運行,使脈搏不再斷絕,精神也因此而清醒。
【榮齋按】
馮氏《錦囊》記載:「曾經治療過一位姓趙的官員,他面色赤紅如塗脂抹粉,不省人事,口中胡言亂語,手腳躁動不安,六脈洪大有力,之前服用了柴胡、廣藿香、半夏等藥物。醫師認為劑量不大,不會造成傷害,殊不知患者已經是陰液嚴重耗損,虛陽浮越,神氣即將虛脫,急救都來不及了,卻還使用清瀉的藥物加速他的死亡。後來我使用人參八錢、熟地、麥冬、丹參、白芍、茯神、遠志、牛膝、薑炭等藥材,才將他救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