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卿子傷寒論》~ 卷五 (3)
卷五 (3)
1.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第八
陽明病,欲解時,從申至戌止。
四月為陽。土旺於申酉戌。向旺時,是為欲解。
陽明病,不能食,攻其熱,必噦。所以然者,胃中虛冷故也。以其人本虛,故攻其熱必噦。
不能食,胃中本寒;攻其熱,復虛其胃,虛寒相搏,故令噦也。經曰:關脈弱、胃氣虛、有熱,不可大攻之,熱去則寒起。此之謂也。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則微煩、頭眩,必小便難,此欲作谷疸。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陽明病,脈遲,則邪方入里,熱未為實也。食入於陰,長氣於陽。胃中有熱,食難用飽。飽則微煩而頭眩者,穀氣與熱氣相搏也。兩熱相合,消搏津液,必小便難。利者,不能發黃,言熱得泄也。小便不利,則熱不得泄,身必發黃。疸,黃也。以其發於穀氣之熱,故名谷疸。熱實者,下之則愈。脈遲為熱氣未實,雖下之,腹滿亦不減也。經曰:脈遲尚未可攻。
張卿子云:此條同愈後損谷則愈症,由胃虛食鬱致熱,故曰谷疸。成注先云胃中有熱,食難用飽,則與「脈遲故也」句似失之。
陽明病,法多汗,反無汗;其身如蟲行皮中狀者,此以久虛故也。
胃為津液之府,氣虛津液少,病則反無汗。胃候身之肌肉,其身如蟲行皮中者,知胃氣久虛也。
陽明病,反無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嘔而咳,手足厥者,必苦頭痛。若不咳、不嘔、手足不厥者,頭不痛。
陽明病法多汗,反無汗而小便利者,陽明傷寒而寒氣內攻也。至二三日嘔咳而支厥者,寒邪發於外也,必苦頭痛。若不咳、不嘔、手足不厥者,是寒邪但攻裡而不外發,其頭亦不痛也。
陽明病,但頭眩,不惡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必咽痛。若不咳者,咽不痛。
陽明病,身不重痛,但頭眩而不惡寒者,陽明中風而風氣內攻也。經曰:陽明病,若能食,名中風。風邪攻胃,胃氣上逆,則咳。咽門者,胃之系;咳甚則咽傷,故必咽痛。若胃氣不逆,則不咳,其咽亦不痛也。
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發黃。
陽明病,無汗而小便不利者,熱蘊於內而不得越。心中懊憹者,熱氣鬱蒸,欲發於外而為黃也。
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小便不利者,必發黃。
陽明病,則為內熱。被火,則火熱相合而甚。若遍身汗出而小便利者,熱得泄越,不能發黃。今額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則熱不得越,鬱蒸於胃,必發黃也。
陽明病,脈浮而緊者,必潮熱,發作有時;但浮者,必盜汗出。
浮為在經,緊者裡實。脈浮而緊者,表熱裡實也;必潮熱,發作有時。若脈但浮而不緊者,止是表熱也,必盜汗出。盜汗者,睡而汗出也。陽明病:裡熱者自汗,表熱者盜汗。
陽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
白話文:
陽明病,想要緩解的時間,是從申時到戌時之間。(下午三點到晚上九點)
四月屬陽,土在申酉戌時最旺盛,接近旺盛的時候,就是疾病想要緩解的時候。
陽明病,如果不能吃東西,就用藥物去攻打熱邪,這樣一定會打嗝。會這樣的原因是,胃裡面虛弱寒冷。因為這個人本來就虛弱,所以用藥攻打熱邪,就會導致打嗝。
不能吃東西,表示胃本來就寒冷,用藥攻打熱邪,又讓胃更加虛弱。虛寒互相搏鬥,所以就會引起打嗝。醫書說,關脈微弱,表示胃氣虛弱。如果有熱,不可以大力攻打,熱邪去除,寒邪就會起來。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陽明病,脈搏遲緩,吃飯很難吃飽,稍微吃飽就會感到煩躁、頭暈,一定會小便困難,這將要形成「穀疸」。即使服藥瀉下,腹部脹滿還是和原來一樣。會這樣的原因,是因為脈搏遲緩。
陽明病,脈搏遲緩,表示邪氣剛要進入體內,熱邪還沒有變成實熱。食物進入體內後,會轉化成陽氣。胃中有熱,所以吃飯很難吃飽。稍微吃飽就感到煩躁和頭暈,是因為穀氣和熱氣互相搏鬥。兩種熱氣相合,消耗體內的津液,一定會導致小便困難。如果能順利排便,就不會發黃,表示熱邪被排泄出去。小便不順利,熱邪就無法排泄,身體就會發黃。「疸」的意思就是黃。這種黃是因穀氣化熱而引起的,所以叫做「穀疸」。如果熱邪已經是實熱,服藥瀉下就會痊癒。脈搏遲緩表示熱邪還沒有變成實熱,即使服藥瀉下,腹部脹滿也不會減輕。醫書說,脈搏遲緩的時候,還不可以用瀉藥攻打。
張卿子說,這條和「病癒後如果飲食不當反而會復發」的情況相同。都是因為胃虛弱,食物積滯化熱,所以說是穀疸。注釋裡說「胃中有熱,吃飯很難吃飽」,和「脈遲所以會這樣」這句話,似乎有點矛盾。
陽明病,按道理應該會多汗,反而沒有汗,而且感覺身體裡有蟲子在皮膚下爬的樣子,這是因為身體虛弱很久了。
胃是津液聚集的地方。如果氣虛津液就會少,生病就反而沒有汗。胃的功能和肌肉有關,身體感覺像有蟲子在皮膚下爬,表示胃氣虛弱很久了。
陽明病,反而沒有汗而且小便順暢,過兩三天,開始嘔吐、咳嗽,手腳冰冷,一定會頭痛。如果沒有咳嗽、嘔吐、手腳冰冷,就不會頭痛。
陽明病,按道理應該會多汗,反而沒有汗而且小便順暢,是陽明經受到風寒,寒氣侵入體內。過兩三天,開始嘔吐、咳嗽,手腳冰冷,表示寒邪從體內發出來了。一定會感到頭痛。如果沒有咳嗽、嘔吐、手腳冰冷,是寒邪只是侵入體內,沒有向外發散,頭就不會痛。
陽明病,只是頭暈,不覺得怕冷,但能吃飯而且咳嗽,這個人一定會咽喉疼痛。如果沒有咳嗽,咽喉就不會痛。
陽明病,身體不覺得沉重疼痛,只是頭暈,而且不覺得怕冷,是陽明經受到風邪,風氣侵入體內。醫書說,陽明病,如果還能吃飯,就叫做「中風」。風邪侵入胃,胃氣上逆,就會咳嗽。咽喉是胃的通道,咳嗽嚴重,咽喉就會受傷,所以一定會咽喉疼痛。如果胃氣沒有上逆,就不會咳嗽,咽喉也不會痛。
陽明病,沒有汗,小便不順暢,心中煩躁不安,身體一定會發黃。
陽明病,沒有汗而且小便不順暢,表示熱邪鬱積在體內,無法排出。心中煩躁不安,是熱氣鬱積蒸騰,想要向外發散而變成黃疸的表現。
陽明病,被火烤過,額頭上稍微出汗,小便不順暢,一定會發黃。
陽明病,是體內有熱。被火烤過,會使體內的熱更嚴重。如果全身出汗而且小便順暢,表示熱邪已經排泄出去,就不會發黃。現在額頭上只有稍微出汗,而且小便不順暢,表示熱邪無法排出,鬱積在胃裡,一定會發黃。
陽明病,脈搏浮而緊,一定會出現潮熱,發作時間固定。如果脈搏只是浮,一定會出現盜汗。
脈搏浮表示病在表,脈搏緊表示裡實。脈搏浮而緊表示表熱裡實,一定會出現潮熱,發作時間固定。如果脈搏只是浮而不緊,只是表熱,一定會出現盜汗。盜汗就是在睡覺的時候出汗。陽明病,裡熱的人會自己出汗,表熱的人會盜汗。
陽明病,口乾舌燥,只想漱口,不想把水吞下去,這一定會流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