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卿子

《張卿子傷寒論》~ 卷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四 (2)

1. 大陷胸湯方第五十

大黃(六兩去皮苦寒),芒硝(一升鹹寒),甘遂(一錢苦寒),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黃、取二升。去滓。內芒硝。煮一兩沸。內甘遂末。溫服一升。得快利。止後服。

大黃謂之將軍。以苦盪滌。芒硝一名硝石。以其咸能耎硬。夫間有遂以通水也。甘遂若夫間之遂。其氣可以直達透結。陷胸三物為允。

王宇泰云。低者舉之。高者陷之。以平為正。結胸為高邪。陷下以平之。故曰陷胸。利藥之中。此駛劑也。傷寒錯惡。結胸為甚。非此不能通利。劑大而數少。須其迅速。分解邪結也。

朱丹溪云。此證經曰胃中空虛。曰短氣、躁煩。曰脈浮。此湯不可輕用。

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沉而緊。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湯主之。

病在表而下之。熱入。因作結胸。此不云下後。而云傷寒六七日。則是傳裡之實熱也。沉為在裡。緊為裡實。以心下痛。按之實硬。是以為結胸。與大陷胸湯以下結熱。

張兼善云。經言所以成結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此不云下後。則云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此亦不因下早而結胸者何也。夫下早結胸。事之常。熱實結胸。事之變。其熱實傳裡為結胸。乃法之關防不盡者。故仲景述其證以注方於其下也。此可見古人用心。曲盡其妙。且如下章以水結胸脅。

但頭汗出者。以大陷胸湯主之。亦在常法之外。故條列其證以彰其理也。亦或其人本虛。或曾吐下而裡氣弱。外邪因入。故自為結胸者也。然所入之因不同。其證治則一理而已。

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裡。復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湯。但結胸。無大熱者。此為水結在胸脅也。但頭微汗出者。大陷胸湯主之。

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裡。是可下之證。復往來寒熱。為正邪分爭。未全斂結。與大柴胡湯下之。但結胸無大熱者。非熱結也。是水飲結於胸脅。謂之水結胸。周身汗出者。是水飲外散則愈。若但頭微汗出。余處無汗。是水飲不得外泄。停蓄而不行也。與大陷胸湯。以逐其水。

活人云。水結胸。小半夏加茯苓湯。小柴胡去牡蠣湯。亦主之。

太陽病。重發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熱。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湯主之。

重發汗而復下之。則內外重亡津液。而邪熱內結。致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也。日晡潮熱者。屬胃。此日晡小有潮熱。非但在胃。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者。是一腹之中。上下邪氣俱甚也。與大陷胸湯。以下其邪。

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

心下硬痛。手不可近者。結胸也。正在心下。按之則痛。是熱氣猶淺。謂之小結胸。結胸脈沉緊。或寸浮關沉。今脈浮滑。知熱未深結。與小陷胸湯。以除胸膈上結熱也。

白話文:

大陷胸湯方第五十

大黃(瀉熱)、芒硝(軟堅)、甘遂(逐水)三味藥,以水煎煮。先將大黃煎煮取部分藥汁,過濾掉藥渣,再加入芒硝,煮沸,最後加入研磨成粉末的甘遂,溫服。若能迅速通便,則停止服用。

大黃如同將軍般,以苦味清除邪氣;芒硝又名硝石,因其鹹味能軟化堅硬之物;甘遂則能通利水道,其藥力能直達並穿透病灶。這三味藥用於治療陷胸症,是最佳選擇。

王宇泰說:低下的東西要抬舉,高聳的東西要使其下降,使之平穩才是正常的狀態。結胸症是邪氣上衝,所以要使其下降以達到平衡,因此稱為「陷胸」。在瀉下藥中,此方藥效迅速,屬於峻猛的劑型。傷寒病邪錯雜,以結胸症最為嚴重,非此方無法通利。藥量大但服藥次數少,旨在快速見效,以分解邪氣的凝聚。

朱丹溪說:此症的經文中記載,症狀為胃中空虛,氣短煩躁,脈象浮弱。此方不可輕易使用。

傷寒病發六七天,出現結胸症,症狀為胸部熱邪凝聚,脈象沉緊,心下疼痛,按壓時堅硬如石,則可用大陷胸湯治療。

疾病在表證,而用瀉下法治療,則熱邪會內陷,進而形成結胸。此方並非指下後出現結胸,而是說傷寒病發六七天,說明是裡實熱證。脈象沉代表病邪在裡,脈象緊代表裡實,心下疼痛,按之堅硬,這就是結胸的表現。大陷胸湯用於治療下焦熱邪凝聚的結胸。

張兼善說:經文中提到導致結胸的原因,是因為過早使用瀉下法。此方並非指下後出現結胸,而是說傷寒病發六七天,出現熱邪凝聚的結胸。這並不是因為過早瀉下而導致的結胸,這是什麼原因呢?過早瀉下而導致結胸是常見的,熱邪凝聚而導致結胸則是少見的。熱邪凝聚而傳至內裡形成結胸,這是治療方法未能完全奏效。因此,仲景詳細記載其症狀,並在其下註明方劑。由此可見古人的用心,曲盡其妙。例如下章提到的水結胸脅,伴有頭部出汗者,也可用大陷胸湯治療,此法亦在常法之外,故條列其證以彰顯其理。也可能是患者本身虛弱,或曾吐瀉而導致裡氣虛弱,外邪乘虛而入,故而形成結胸。但致病原因不同,其證治卻是同一道理。

傷寒病發十餘天,熱邪凝聚在裡,並且反覆寒熱者,可用大柴胡湯治療。但若僅是結胸,沒有明顯發熱,這是水飲凝聚於胸脅,僅頭部輕微出汗者,則可用大陷胸湯治療。

傷寒病發十餘天,熱邪凝聚在裡,這是可以瀉下的證候。反覆寒熱,是正邪相爭,尚未完全凝聚。用大柴胡湯瀉下。但若僅是結胸,沒有明顯發熱,則不是熱邪凝聚,而是水飲凝聚於胸脅,稱為水結胸。周身出汗者,是水飲外散則愈;但若僅頭部輕微出汗,其他部位不出汗,則表示水飲無法外散,停滯不行,則用大陷胸湯,以驅除水飲。

活人說:水結胸,小半夏加茯苓湯、小柴胡去牡蠣湯,也可用於治療。

太陽病,反复發汗又瀉下,不大便五六天,舌苔乾燥口渴,午後略有潮熱,從心下到小腹脹滿疼痛,不能觸碰,則可用大陷胸湯治療。

反复發汗又瀉下,則內外津液嚴重損傷,邪熱內結,導致不大便五六天,舌苔乾燥口渴。午後潮熱屬胃熱,但此午後略有潮熱,不僅僅在胃部,從心下到小腹脹滿疼痛,不能觸碰,說明整個腹部上下邪氣都非常嚴重,因此用大陷胸湯瀉下邪氣。

小結胸病,病位在心下,按壓則痛,脈象浮滑,則用小陷胸湯治療。

心下堅硬疼痛,手不能靠近,是結胸。病位在心下,按壓則痛,說明熱邪尚淺,稱為小結胸。結胸的脈象是沉緊,或寸關脈浮而尺脈沉。但此處脈象浮滑,說明熱邪尚未深入凝聚,故用小陷胸湯,以去除胸膈上部的結熱。

王宇泰說:上文提到「脹滿疼痛,不能觸碰」,是不需按壓就已經疼痛;這裡提到「按壓則痛」,是指用手按壓後才疼痛。上文提到「到小腹」,是泛指整個腹部;這裡提到「在心下」,則小腹不脹痛可知。熱邪較前文輕微,故稱為小結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