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卿子傷寒論》~ 卷三 (17)
卷三 (17)
1. 小柴胡湯方第三十八
與正分爭。作往來寒熱。默默不欲飲食。此為自外之內。經絡與臟腑相連。邪氣隨經必傳於裡。故曰。其痛下。痛、一作病。邪在上焦為邪高。邪漸傳裡為痛下。裡氣與邪氣相搏。逆而上行。故使嘔也。與小柴胡湯。以解半表半裡之邪。
服柴胡湯已。渴者、屬陽明也。以法治之。
服小柴胡湯。表邪已而渴。里邪傳於陽明也。以陽明治之。
王三陽云。前條渴者去半夏。柴胡證已具。未服柴胡湯。先見渴證者也。此條渴者。已服柴胡湯。外證已除而又渴者也。
得病六七日。脈遲浮弱。惡風寒。手足溫。醫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脅下滿痛。面目及身黃。頸項強。小便難者。與柴胡湯。後必下重。本渴而飲水。嘔者。柴胡湯不中與也。食谷者噦。
因下之而脅痛。不可與柴胡。
得病六七日。脈遲浮弱。惡風寒。手足溫。則邪氣在半表半裡。未為實。反二三下之。虛其胃氣。損其津液。邪蘊於裡。故不能食而脅下滿痛。胃虛。為熱蒸之。熏發於外。面目及身悉黃也。頸項強者。表仍未解也。小便難者。內亡津液。雖本柴胡湯證。然以裡虛。下焦氣澀。
而小便難。若與柴胡湯。又走津液。後必下重也。不因飲水而嘔者。柴胡湯證。若本因飲而嘔者。水停心下也。金匱要略曰。先渴卻嘔者。為水停心下。此屬飲家。飲水者。水停而嘔。食谷者。物聚而噦。皆非小柴胡湯所宜。二者皆柴胡湯之戒。不可不識也。
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
上文宜用柴胡而反下之道。至脅痛項強。小便難利。柴胡為藥劑。若本病項強脅滿者。正宜用柴胡而非其例矣。故申言之。
身熱、惡風。頸項強者。表未解也。脅下滿而渴者。里不和也。邪在表。則手足通熱。邪在裡。則手足厥寒。今手足溫者。知邪在表裡之間也。與小柴胡湯。以解表裡之邪。
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者。先與小建中湯。不瘥者。與小柴胡湯主之。
脈陽澀陰弦。而腹中急痛者。當作里有虛寒治之。與小建中湯。溫中散寒。若不瘥者。非裡寒也。必由邪氣自表之裡。裡氣不利所致。與小柴胡湯。去黃芩。加芍藥。以除傳裡之邪。
白話文:
小柴胡湯方第三十八
當邪氣與正氣互相抗爭時,會出現忽冷忽熱的症狀,病人默默地不想吃東西,這是因為病邪從體外進入體內,經絡與臟腑相連,邪氣會沿著經絡傳入體內。所以說「其痛下」,這裡的「痛」也可以解釋為「病」。病邪在上焦時屬於表淺的病邪,逐漸傳入體內就成為「痛下」。體內的氣與邪氣互相搏鬥,氣逆而上行,所以會導致嘔吐。這時應該用小柴胡湯,來解除半表半裡的邪氣。
如果服用小柴胡湯後出現口渴,這表示邪氣已經傳到陽明經,應該用治療陽明經病症的方法來處理。
服用小柴胡湯,如果表證已經解除但仍然口渴,表示邪氣已傳到陽明經,應該用治療陽明經病症的方法來處理。
王三陽說,前面提到口渴的情況,應該去掉半夏,因為這時柴胡證已經很明顯,還沒服用柴胡湯就先出現口渴的症狀。而這條所說的口渴,是指已經服用柴胡湯,表證已經解除後又出現口渴的症狀。
如果生病六七天,脈象遲緩無力,又怕風寒,手腳卻是溫熱的。醫生多次使用瀉下的藥物,導致病人無法進食,而且胸脅下方脹滿疼痛,臉色和身體都發黃,脖子僵硬,小便困難。這時候應該給予柴胡湯,之後可能會出現大便墜脹的感覺。如果原本就口渴又喝水,而且出現嘔吐,就不適合使用柴胡湯。如果能吃東西,卻出現打嗝,也不適合用柴胡湯。
因為使用瀉下的藥物而導致胸脅疼痛,就不適合用柴胡湯。
如果生病六七天,脈象遲緩無力,又怕風寒,手腳卻是溫熱的。這表示邪氣停留在半表半裡之間,還沒有完全進入體內,卻反而多次使用瀉下的藥物,就會損耗胃氣,消耗體內津液,邪氣反而會蘊藏在體內。所以病人無法進食,而且胸脅下方脹滿疼痛。胃虛導致熱氣蒸發出來,熏蒸到體外,使得臉色和身體都發黃。脖子僵硬,表示表證仍然沒有解除。小便困難,表示體內津液不足,雖然符合柴胡湯證,但是因為體內虛弱,下焦氣機阻塞,導致小便困難。如果給予柴胡湯,又會消耗津液,之後必定會出現大便墜脹的感覺。如果不是因為喝水而嘔吐,是符合柴胡湯證的;如果是因為喝水而嘔吐,表示水停留在心下部位。《金匱要略》說:先口渴然後嘔吐,是因為水停留在心下部位,這是屬於飲邪的病症。喝水而嘔吐,吃東西則會打嗝,都不適合使用小柴胡湯。這兩種情況都是使用柴胡湯的禁忌,必須要辨別清楚。
如果傷寒病發作四五天,出現發熱、怕風、脖子僵硬、胸脅脹滿、手腳溫熱且口渴的症狀,可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
上面提到不應該使用柴胡湯卻反而使用瀉下藥物,導致胸脅疼痛、脖子僵硬、小便困難。但是,胸脅脹滿、脖子僵硬本來就是柴胡湯證,應該要使用柴胡湯來治療才對,而不是像前面那樣使用瀉下藥物。所以這裡特別說明,本來就適用柴胡湯證的狀況,是適合用柴胡湯的。
發熱、怕風、脖子僵硬,表示表證沒有解除。胸脅脹滿且口渴,表示裡證不和諧。邪氣在表,則手腳會溫熱。邪氣在裡,則手腳會冰冷。現在手腳是溫熱的,表示邪氣在表裡之間。應該用小柴胡湯來解除表裡的邪氣。
如果傷寒病人脈象陽脈澀滯,陰脈弦緊,照理說腹部會出現絞痛,應該先給予小建中湯治療。如果沒有效果,再用小柴胡湯治療。
脈象陽脈澀滯,陰脈弦緊,而且腹部絞痛,應該視為體內有虛寒的症狀來治療。先給予小建中湯,溫暖中焦,驅散寒氣。如果沒有效果,就表示不是體內虛寒引起的,而是因為邪氣從體表傳入體內,導致體內氣機不順暢。這時應該用小柴胡湯,去掉黃芩,加入芍藥,來解除傳入體內的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