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卿子傷寒論》~ 凡例

回本書目錄

凡例

1. 凡例

一、仲景之書,精入無倫,非善讀,未免滯於語下。諸家論述,各有發明,而聊攝成氏引經析義,尤稱詳洽。雖牴牾附會,間或時有,然諸家莫能勝之。初學不能捨此索途也。悉依舊本,不敢去取。

一、諸家善發仲景之義者,無過南陽;外此如叔維、潛善、潔古、安常、東垣、丹溪、安道,近代如三陽、宇泰諸君子,單詞片語,雖不盡拘長沙轍跡,實深得長沙精義。急為採入,以補六經未發之旨也。

一、是書仲景自序原為十六卷,至叔和次為三十六卷。今坊本僅得十卷,而七八卷又合兩為一十卷,僅次遺方,先後詳略,非復仲景叔和之舊矣。今依辨平脈法為第一卷,自傷寒大例及六經次第,不復妄有詮次,止以先後勻適,約為六卷。其遺方併入論集,便於簡閱。大抵因三陽王氏義例云。

白話文:

《凡例》

一、張仲景的醫書,內容精深無比。若不善於研讀,恐怕會拘泥於字面意思。歷代醫家的註解各有見解,其中成無己(聊攝)引用經典、分析義理尤其詳盡完備。雖然偶有矛盾或牽強附會之處,但其他醫家都難以超越,初學者更無法繞過他的註解而另尋門徑。因此,本書完全依據舊版內容,不敢擅自增刪。

二、歷代醫家中最能闡發仲景深意的,首推南陽一派(指張仲景學派)。此外,如叔維、潛善、張潔古、龐安常、李東垣、朱丹溪、王安道等人,以及近代如三陽、王宇泰(宇泰)諸位醫家,他們的隻字片語雖未必完全遵循仲景原意,卻能深刻領會其精髓。本書特別收錄這些見解,以補充六經學說中未盡的旨趣。

三、仲景原書自序提到共十六卷,後經王叔和整理為三十六卷。但現今流傳的版本僅剩十卷,且第七、八卷被合併為一卷,共十卷,僅收錄遺留的方劑,內容先後次序與詳略已非仲景、叔和原貌。現今本書編排以《辨平脈法》為第一卷,接著依傷寒總論及六經次序編排,不擅自調整內容,僅大致按先後均衡分為六卷,並將遺方併入相關論述,以便查閱。此編排主要參考王三陽的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