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卿子

《張卿子傷寒論》~ 卷六 (8)

回本書目錄

卷六 (8)

1. 白頭翁湯方第一百零五

白頭翁(三兩苦寒),黃連(三兩去須苦寒),黃柏(三兩去皮苦寒),秦皮(三兩苦寒),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內經曰。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利則下焦虛。是以純苦之劑堅之。

下利胸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里。乃攻其表。溫里四逆湯。攻表。桂枝湯。

下利腹滿者。里有虛寒。先與四逆湯溫里。身疼痛。為表未解。利止里和。與桂枝湯攻表。

下利慾飲水者。以有熱故也。白頭翁湯主之。

自利不渴。為臟寒。與四逆湯。以溫臟。下利飲水。為有熱。與白頭翁湯以涼中。

羅天益云。少陰自利而渴。乃下焦虛寒。而用四逆者。恐不可以渴不渴分熱寒也。正當以小便黃白別之耳。

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氣湯。

經曰。實則譫語。有燥屎。為胃實。下利為腸虛。與小承氣湯。以下燥屎。

下利後。更煩。按之心下濡者。為虛煩也。宜梔子豉湯。

下利後不煩。為欲解。若更煩而心下堅者。恐為谷煩。此煩而心下濡者。是邪熱乘虛。客於胸中。為虛煩也。與梔子豉湯。吐之則愈。

嘔家有癰膿者。不可治嘔。膿盡。自愈。

胃脘有癰。則嘔而吐膿。不可治嘔。得膿盡。嘔亦自愈。

嘔而脈弱。小便複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四逆湯主之。

嘔而脈弱。為邪氣傳裡。嘔則氣上逆。而小便當不利。小便複利者。裡虛也。身有微熱見厥者。陰勝陽也。為難治。與四逆湯。溫里助陽。

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

乾嘔吐涎沫者。裡寒也。頭痛者。寒氣上攻也。與吳茱萸湯。溫里散寒。

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

經曰。嘔而發熱者。柴胡證具。

傷寒。大吐大下之。極虛。復極汗出者。以其人外氣怫鬱。復與之水。以發其汗。因得噦。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大吐大下。胃氣極虛。復極發汗。又亡陽氣。外邪怫鬱於表。則身熱。醫與之水以發其汗。胃虛得水。虛寒相搏。成噦也。

或云。吳茱萸湯。理中湯。

活人云。橘皮乾薑湯。羌活附子散。半夏生薑湯。退陰散。

傷寒噦而腹滿。視其前後。知何部不利。利之則愈。

噦而腹滿。氣上而不下也。視其前後部有不利者。即利之以降其氣。前部。小便也。後部。大便也。

活人云。前部宜豬苓湯。後部宜調胃承氣湯。

白話文:

白頭翁湯方(一百零五)

白頭翁、黃連、黃柏、秦皮各三兩(白頭翁、黃連、黃柏、秦皮均味苦性寒)。將以上四味藥材,用七升水煎煮至二升,過濾掉藥渣,溫服一升。若病情未癒,再服用一升。

《內經》說:「腎臟想要強健,就要多吃苦味的食物來鞏固它。如果過度瀉利,下焦就會虛弱,所以用純苦味的藥劑來增強它。」

對於下痢、胸部脹滿、身體疼痛的患者,應先溫暖內臟,然後再治療表證。溫暖內臟可用溫里四逆湯,治療表證可用桂枝湯。

對於下痢、腹部脹滿的患者,是因為內臟虛寒,應先用四逆湯溫暖內臟;如果身體疼痛,是表證未解,等下痢停止、內臟調理好後,再用桂枝湯治療表證。

對於下痢且想喝水的患者,是因為體內有熱邪,白頭翁湯可以治療。

如果下痢但不渴,是臟腑寒邪所致,應服用四逆湯溫暖臟腑;如果下痢且想喝水,是體內有熱,應服用白頭翁湯清熱。

羅天益說:少陰經下痢且口渴,是下焦虛寒,如果用四逆湯治療,恐怕不能單憑口渴與否來區分寒熱,應該觀察小便的顏色(黃或白)來判斷。

下痢且神志不清,是因為有燥結的糞便,應服用小承氣湯。

經書上說:「實證會導致神志不清,有燥結的糞便,是胃實;下痢是腸虛,應服用小承氣湯來排出燥結的糞便。」

下痢之後,反而煩躁不安,按壓心窩部感覺濕潤,這是虛煩,應服用梔子豉湯。

下痢之後沒有煩躁不安,表示病情將要痊癒。如果反而煩躁不安,且心窩部堅硬,可能是穀物積滯引起的煩躁,而這種煩躁不安且心窩部濕潤的,是邪熱乘虛而入,侵犯胸中,導致虛煩,應服用梔子豉湯,嘔吐之後病情就會好轉。

嘔吐且有癰疽膿腫的患者,不要治療嘔吐,待膿液排盡,自然會痊癒。

胃脘部有癰疽,就會嘔吐膿液,不要治療嘔吐,待膿液排盡,嘔吐也會自然痊癒。

嘔吐且脈象微弱、小便又頻數、身體微熱、出現厥證的患者,很難治療,用四逆湯治療。

嘔吐且脈象微弱,是邪氣入侵內臟;嘔吐則氣上逆,小便應該不利,但小便又頻數,是內臟虛弱;身體微熱且出現厥證,是陰盛陽衰,很難治療,用四逆湯溫暖內臟、扶助陽氣。

乾嘔、吐出唾沫、頭痛的患者,用吳茱萸湯治療。

乾嘔、吐出唾沫,是內臟寒冷;頭痛,是寒邪上攻,用吳茱萸湯溫暖內臟、散寒。

嘔吐且發熱的患者,用小柴胡湯治療。

經書上說:「嘔吐且發熱,是柴胡證的表現。」

傷寒患者,大吐大瀉之後,極度虛弱,又大量出汗,是因為體表邪氣鬱結,又給患者喝水,使其出汗,因此導致呃逆。原因是胃中寒冷。

大吐大瀉,胃氣極度虛弱,又大量出汗,進一步損失陽氣,外邪鬱結於體表,則身體發熱,醫生給患者喝水使其出汗,胃虛弱又喝水,虛寒相互搏結,就形成了呃逆。

有人說,可用吳茱萸湯、理中湯。

活人方說,可用橘皮乾薑湯、羌活附子散、半夏生薑湯、退陰散。

傷寒呃逆且腹部脹滿,觀察其前後(小便和大便),知道哪一部分不通暢,通暢之後就會痊癒。

呃逆且腹部脹滿,是氣上逆而不下降,觀察其前後(小便和大便)哪一部分不通暢,就通暢那一部分來下降氣機。前部指小便,後部指大便。

活人方說,前部(小便)宜用豬苓湯,後部(大便)宜用調胃承氣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