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卿子傷寒論》~ 卷六 (3)
卷六 (3)
1. 豬膚湯方第九十
豬膚(一斤味甘寒),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相得。溫、分六服。
豬、水畜也。其氣先入腎。少陰客熱。是以豬膚解之。加白蜜以潤燥除煩。白粉以益氣斷利。
白話文:
取一斤豬皮,性味甘寒。用一斗水煮至五升,去渣。再加入一升白蜜、五合白粉,熬至香氣溢出,充分混合。溫熱後分六次服用。豬屬於水畜,其氣先入腎,能治療少陰客熱。豬皮能解熱,白蜜能潤燥除煩,白粉則能益氣利水。
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瘥者。與桔梗湯。
白話文:
少陰病,得病兩三天,咽喉疼痛的。可以服用甘草湯治療。如果沒有治癒,可以服用桔梗湯治療。
陽邪搏於少陰。邪熱為咽痛。服甘草湯則瘥。若寒熱相搏為咽痛者。服甘草湯。若不瘥。與桔梗湯。以和少陰之氣。
白話文:
陽邪侵犯了少陰之氣。邪熱引起了咽喉疼痛。服用甘草湯就可以痊癒。如果是寒熱互搏引起的咽喉疼痛。服用甘草湯。如果還不能痊癒。再服用桔梗湯。這是為了調和少陰之氣。
2. 甘草湯方第九十一
甘草(二兩),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溫、服七合。日一服。
白話文:
甘草二兩,將這一味藥材用水三升煎煮,煮至剩下一升半的藥汁,然後去掉藥渣,溫服七合,每日服用一次。
3. 桔梗湯方第九十二
桔梗(一兩味辛甘微溫),甘草(二兩味甘平),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再服。
桔梗辛溫以散寒。甘草味甘平以除熱。甘梗相合。以調寒熱。
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者。苦酒湯主之。
熱傷於絡。則經絡乾燥。使咽中生瘡。不能言語。聲不出者。與苦酒湯。以解絡熱。愈咽瘡。
白話文:
用一兩桔梗(辛甘微溫)、二兩甘草(甘平)混合,加水三升煮至一升,去渣後分溫服用。桔梗辛溫散寒,甘草甘平除熱,兩者相合可調和寒熱。這方子主要用於治療少陰病,症狀是咽喉生瘡,不能說話,聲音嘶啞。因為熱傷經絡導致經絡乾燥,咽喉生瘡,造成不能說話,聲音嘶啞,苦酒湯可以解絡熱,治癒咽喉瘡。
4. 苦酒湯方第九十三
半夏(洗破如棗核大十四枚味辛溫),雞子(一枚去黃內上苦酒著雞子殼中甘微寒),
白話文:
-
半夏:將半夏洗淨,搗碎成如棗核大小的十四枚,味辛、溫。
-
雞蛋:取一枚雞蛋, 去掉蛋黃,在蛋殼中裝入苦酒,味甘、微寒。
上二味。內半夏。著苦酒中。以雞子殼。置刀環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瘥。更作三劑服之。
辛以散之。半夏之辛。以後音聲。甘以緩之。雞子之甘。以緩咽痛。酸以收之。苦酒之酸。以斂咽瘡。
白話文:
將半夏和生薑兩味中藥材加入米酒中,以雞蛋殼盛裝,置於刀環中,加熱到沸騰三次,去除藥渣,少量含在口中慢慢嚥下。如果症狀沒有改善,重複製作三劑服用。
王宇泰云。按苦酒。本草注曰醯。而成氏復云苦酒之酸。余則以為名義俱乖。安知酒之味苦者。不可以已咽痛耶。若嫌苦酒性熱。則半夏湯更辛。況此味苦哉。下文發字。與斂字目相反。
少陰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湯主之。
白話文:
王宇泰說:根據《本草注》中記載,苦酒是醋,而成都姓氏說苦酒是酸的。我認為他們的說法都與事實不符。怎麼知道酒的味道是苦的,它就不能治癒喉嚨痛呢?如果認為苦酒性熱,那麼半夏湯就更辛辣了。更何況,苦酒的味道是苦的啊!文中所提的「發」與「斂」兩個字,意思相反。
甘草湯。主少陰客熱咽痛。桔梗湯。主少陰寒熱相搏咽痛。半夏散及湯。主少陰客寒咽痛也。
白話文:
甘草湯:主要治療少陰客熱引起的咽痛。
桔梗湯:主要治療少陰寒熱相搏引起的咽痛。
半夏散及湯:主要治療少陰客寒引起的咽痛。
5. 半夏散及湯方第九十四
半夏(洗味辛溫),桂枝(去皮味辛熱),甘草(炙味甘平以上各等分),
白話文:
半夏(經過洗淨後是辛溫味),桂枝(去除樹皮後是辛熱味),甘草(經過炙烤後是甘平味),以上各等分。
以上三味。各別搗篩已。合治之。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內散一兩方寸匕。更煎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白話文:
以上三味藥材,各別搗碎研磨過篩後,混合均勻。
用水調和成泥狀,每次服用方寸匕,每天服用三次。
如果不能直接服用藥泥的,可以加水一升,煎煮七次。
將研磨好的藥泥一兩方寸匕加入藥湯中,再煎煮三次。
然後離火,待藥湯稍涼後,少量多次地咽服。
內經曰。寒淫所勝。平以辛熱。佐以甘苦。半夏桂枝之辛。以散經寒。甘草之甘。以緩正氣。
少陰病下利。白通湯主之。
少陰主水。少陰客寒。不能制水。故自利也。白通湯溫里散寒。
白話文:
《內經》說:寒邪侵犯人體時,應以辛熱之品來治療,並輔以甘、苦之味。半夏和桂枝的辛味,可以散去經絡中的寒氣;甘草的甘味,可以緩解正氣。
少陰病症中出現的腹瀉,可以用白通湯來治療。
少陰主司水液,少陰受寒邪侵襲,不能制約水液,所以才會出現腹瀉。白通湯溫暖脾胃,散寒除濕,因此能夠治療少陰病症的腹瀉。
6. 白通湯方第九十五
蔥白(四莖味辛溫),乾薑(一兩味辛熱),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味辛熱),
白話文:
蔥白(四根,味道辛溫),乾薑(一兩,味道辛熱),附子(一個,生用,去皮,切成八片,味道辛熱)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再服。
內經曰。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蔥白之辛。以通陽氣。乾薑附子之辛。以散陰寒。
白話文:
將以下的藥材三種混合。用三升的水煎煮,煮至剩下一升的藥汁後,濾去藥渣,分次溫服。
黃帝內經說,腎臟怕乾燥,應當食用辛味的食物來滋潤它。蔥白的辛味可以促進陽氣流通,乾薑和附子的辛味則能驅散體內的寒氣。
張兼善云。白通湯。及白通加豬膽湯。真武湯。與通脈四逆湯。皆為少陰下利而設。除用姜附相同。其餘之藥各異。何也。蓋下陰下利。寒氣已甚。非姜附則不能治。然下利之理無殊。而兼有之證不一。用藥故不同耳。
白話文:
張兼善說,白通湯、以及在白通湯中加入豬膽的「白通加豬膽湯」、真武湯,以及通脈四逆湯,都是針對少陰下痢而設立的方劑。除了都用上了生薑和附子之外,其餘的藥物各不相同,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少陰下痢,寒氣已經很嚴重了,不使用生薑和附子就不能治癒。但是下痢的道理沒有什麼不同,而兼有的證狀卻不只一種,所以使用的藥物也就不相同了。
少陰病下利。脈微者。與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煩者。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服湯。脈暴出者死。微續者生。
白話文:
少陽病症候:腹瀉,脈搏微弱。宜用白通湯。若腹瀉不止,出現厥逆(一種呼吸困難的症狀)、脈搏消失、乾嘔煩躁等症狀。宜用白通湯加豬膽汁湯。服湯後,脈搏突然跳出者預後不佳,脈搏微弱持續者預後較好。
少陰病。下利。脈微為寒極陰勝。與白通湯。復陽散寒。服湯。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煩者。寒氣太甚。內為格拒。陽氣逆亂也。與白通湯和豬膽汁湯。以和之。內經曰。逆而從之。從而逆之。又曰。逆者正治。從者反治。此之謂也。服湯脈暴出者。正氣因發泄而脫也。故死。脈微續者。陽氣漸復也。故生。
白話文:
少陰病,以下痢為主要症狀,脈搏微弱,這是由於寒氣極盛,陰邪過於旺盛所致。給予白通湯,以復陽散寒。服湯之後,下痢不止,手腳厥逆,脈搏消失,乾嘔煩悶,這是由於寒氣太過,內部受到阻遏,陽氣逆亂所致。給予白通湯合豬膽汁湯,以調和陰陽。內經說:「逆證,應順勢治療,順證,應逆勢治療。」這句話就是這個意思。服湯之後,脈搏突然暴出,這是正氣因發泄而脫失,所以死亡。脈搏微弱而逐漸連續,這是陽氣逐漸恢復,所以生存。
7. 白通加豬膽汁方第九十六
蔥白(四莖),乾薑(一兩),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人尿(一合味苦寒),豬膽汁(一合味苦寒),
以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膽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溫。再服。若無膽。亦可用。
白話文:
-
蔥白(四莖):四根蔥白。
-
乾薑(一兩):一兩乾薑。
-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一枚生附子,去皮後切成八片。
-
人尿(一合味苦寒):一合人尿,味道苦寒。
-
豬膽汁(一合味苦寒):一合豬膽汁,味道苦寒。
內經曰。若調寒熱之逆。冷熱必行。則熱物冷服。下嗌之後。冷體既消。熱性便發。由是病氣隨愈。嘔噦皆除。情且不達。而致大益。此和人尿豬膽汁鹹苦寒物於白通湯熱劑中。要其氣相從。則可以去格拒之寒也。
白話文:
《內經》上說,如果要調整寒熱交替的變化,那麼寒熱一定要遵循規律,如果遇到熱證,就給病人服用溫熱的藥物,服藥後,體內的寒氣就消除了,熱性也就顯現出來了,由此,疾病就會逐漸痊癒,嘔吐、呃逆等症狀都會消失,情緒也會好轉,身體會非常受益。這是因為和人尿、豬膽汁這兩種鹹苦寒性藥物加入到白通湯這種溫熱藥劑中,使得二者藥氣相輔相成,從而可以祛除阻隔在體內的寒氣。
張兼善云。白通湯用附子。凡四證。惟真武湯一證熟用。余皆生用。何也。凡附子生用則溫經散寒。炮熟則益陽除濕。乾薑辛熱。故佐生附為用。生薑辛溫。少資熟附之功。然白通等湯。以下利為重。其真武湯證。以寒濕為先。故用藥有輕重之殊耳。
白話文:
張兼善說:白通湯中使用附子,共有四個證。只有真武湯一症,熟附子使用。其餘皆生附子使用。為什麼呢?所有附子,生用則溫經散寒,炮製成熟後則益陽除濕。乾薑辛熱,所以輔助生附子使用。生薑辛溫,少有熟附子的功效。然而,白通等湯,以下利為重。其真武湯證,以寒濕為先。所以用藥有輕重之分。
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
白話文:
少陰病,經過二三日還不好。到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己腹瀉的,這是因為有水氣。這樣的人有的咳嗽,有的排尿通暢,有的腹瀉,有的嘔吐,用真武湯治療。
少陰病二三日。則邪氣猶淺。至四五日。邪氣已深。腎主水。腎病不能制水。水飲停為水氣。腹痛者。寒濕內甚也。四肢沉重疼痛。寒濕外甚也。小便不利。自下利者。濕勝而水穀不別也。內經曰。濕勝則濡泄。與真武湯。益陽氣。散寒濕。
白話文:
少陰病通常在二、三天內,邪氣還很淺。到了四、五天,邪氣已經很深了。腎主水,腎臟有病不能控制水液,水飲停積就會形成水氣。腹痛,是寒濕在體內很盛。四肢沉重疼痛,是寒濕在體外很盛。小便不利,大便自發性腹瀉,是濕邪盛而水穀不分造成的。內經說,濕邪盛則大便泄瀉。與真武湯益陽氣,散寒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