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卿子傷寒論》~ 卷五 (6)
卷五 (6)
1. 梔子柏皮湯方第八十一
梔子(十五個味苦寒),甘草(一兩味甘平),黃柏(二兩),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溫再服。
傷寒瘀熱在裡。身必發黃。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主之。
濕熱相交。民多病癉。癉、黃也。傷寒為寒濕在表。發黃為瘀熱在裡。與麻黃連翹赤小豆湯。除熱散濕。
白話文:
梔子柏皮湯方(第八十一):
此方用梔子十五克(味苦寒)、甘草十克(味甘平)、黃柏二十克,加水四千毫升,煎煮至一千五百毫升,過濾藥渣,分溫熱服用兩次。
適用於傷寒導致體內瘀熱,身體發黃的症狀。若為麻黃連翹赤小豆湯的適用症狀,則應以麻黃連翹赤小豆湯為主。
濕熱交雜,很多人因此患上黃疸(癉,即黃疸)。傷寒初期是寒濕在體表,發黃則是體內瘀熱所致。使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可以去除體內熱邪,散去濕氣。
2.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方第八十二
麻黃(二兩去節味甘溫),赤小豆(一升味甘平),連翹(二兩連翹根也苦寒),杏仁(四十個去皮尖甘溫),大棗(十二枚味甘溫),生梓白皮(一升苦寒),生薑(二兩切味辛溫),甘草(一兩炙味甘平),
以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黃再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半日則盡。
內經曰。濕上甚而熱。治以甘溫。佐以甘平。以汗為故。正此之謂也。又煎用潦水者。亦取其水味薄。則不助濕氣。
婁氏云。梔子柏皮湯。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治身黃。小便利而身不疼者。海藏所謂干黃是也。桂枝附子湯。去桂加白朮湯。治身黃小便利而一身盡痛者。活人所謂中濕是也。
白話文: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方劑第八十二)的組成:麻黃(兩節,味甘溫),赤小豆(一升,味甘平),連翹(連翹根,味苦寒),杏仁(四十個,去皮尖,味甘溫),大棗(十二枚,味甘溫),梓白皮(一升,味苦寒),生薑(兩片,切片,味辛溫),甘草(一兩,炙甘草,味甘平),以上八味藥材,用一斗清水煎煮。先煮麻黃,煮沸後去除浮沫,再加入其他藥材,煎煮至三升的量,分三次溫服,半天服完。
《內經》記載,如果體內濕邪在上,熱邪也重,治療方法是用味甘溫的藥為主,再輔以味甘平的藥,通過發汗來治療,這個方劑正是這個道理。另外,用潦水(雨水)煎藥,也是因為潦水味道淡薄,不會加重濕邪。
婁氏(指某位醫家)說,梔子柏皮湯和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可以治療身體發黃、小便頻數但身體不痛的症狀,這屬於《海藏經》所說的「干黃」。而桂枝附子湯(去掉桂枝,加入白朮)則用於治療身體發黃、小便頻數且全身疼痛的症狀,這屬於《活人經》所說的「中濕」。
3. 辨少陽病脈證並治第九
少陽之病。口苦、咽乾、目眩也。
足少陽膽經也。內經曰。有病口苦者。名曰膽癉。甲乙經曰。膽者。中精之府。五藏取決於膽。咽為之使。少陽之脈。起於目銳眥。少陽受邪。故口苦。咽乾。目眩。
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者。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
少陽之脈。起於目眥。走於耳中。其支者。下胸中。貫膈。風傷風壅則為熱。少陽中風。氣壅而熱。故耳聾目赤。胸滿而煩。邪在少陽。為半表半裡。以吐除煩。吐則傷氣。氣虛者悸。以下除滿。下則亡血。血虛者驚。
或云。少陽病。耳聾。目赤。胸滿而煩。為中風。口苦。咽乾。目眩。為傷寒。
王宇泰云。誤吐氣虛者悸。誤下血虛者驚。
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此屬胃。胃和則愈。胃不和則煩而悸。
經曰。三部俱弦者。少陽受病。脈細者。邪漸傳裡。雖頭痛發熱。為表未解。以邪客少陽。為半在表半在裡。則不可發汗。發汗亡津液。胃中乾燥。少陽之邪因傳入胃。必發譫語。當與調胃承氣湯下之。胃和則愈。不下。則胃為少陽木邪干之。故煩而悸。
王宇泰云。凡頭痛俱為在表。惟此頭痛為少陽者何也。以脈弦細。可汗不可汗。當以此為法。
王海藏云。少陽半表裡。用小柴胡。名三禁湯。然亦須辨表裡症孰多。假令頭痛往來寒熱。脈浮。但有其一。即為表也。口失滋味而渴。脅下滿。手足溫。腹中不和。
大小便或秘而不通。或泄而不調。但有其一。即為里也。如無上下表里症。余皆虛熱也。是病在其中矣。
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脅下硬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與小柴胡湯。
太陽轉入少陽。是表邪入於裡。脅下硬滿。不能食。往來寒熱者。邪在半表半裡之間。若已經吐下。脈沉緊者。邪氣入腑。為裡實。尚未可吐下。而脈沉緊。為傳裡雖深。未全入腑。外猶未解也。與小柴胡湯以和解之。
若已吐下。發汗。溫針。譫語。柴胡湯證罷。此為壞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少陽之邪。在表裡之間。若妄吐下。發汗溫針。損耗津液。胃中乾燥木邪干胃。必發譫語。若柴胡證不罷者。則不為逆。柴胡證罷者。壞病也。詳其因何治之逆以法救之。
王宇泰云。救壞病。助榮衛。生津液。桂枝湯求之。
三陽合病。脈浮大。上關上。但欲眠睡。目合則汗。
關脈以候少陽之氣。太陽之脈浮。陽明之脈大。脈浮大。上關上。知三陽合病。膽熱則睡。少陰病。但欲眠睡。目合則無汗。以陰不得有汗。但欲眠睡。目合則汗。知三陽合病。膽有熱也。
傷寒六七日。無大熱。其人躁煩者。此為陽去入陰故也。
表為陽。里為陰。邪在表。則外有熱。六七日。邪氣入里之時。外無大熱。內有躁煩者。表邪傳裡也。故曰陽去入陰。
又云。所謂煩躁者。謂先煩。漸至躁也。所謂躁煩者。謂先發躁而迤邐復煩也。蓋內熱曰煩。謂心中郁煩也。外熱曰躁。謂氣外熱躁也。內熱為有根之火。故但煩不躁。及先煩後躁者。皆可治。外熱為無根之火。故但躁不煩。及先躁後煩者。皆不可治。
傷寒三日。三陽為盡。三陰當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嘔。此為三陰不受邪也。
傷寒四日。表邪傳裡。里不和。則不能食而嘔。今反能食而不嘔。是邪不傳陰但在陽也。
傷寒三日。少陽脈小者欲已也。
內經曰。大則邪至。小則平。傷寒三日。邪傳少陽。脈當弦緊。今脈小者。邪氣微而欲已也。
少陽病欲解時。從寅至辰上。
內經曰。陽中之少陽通於春氣。寅卯辰少陽木王之時。
白話文:
少陽病的症狀包括口苦、咽乾、目眩。因為足少陽膽經與這些症狀相關,《內經》說,口苦稱為膽病,而《甲乙經》說,膽是精華的藏府,五臟的氣血都依靠膽來調節,咽喉是膽的輔助器官。少陽經脈從眼角開始,少陽經受邪氣侵犯,所以會出現口苦、咽乾、目眩。
少陽經中風,會出現兩耳失聰、目赤、胸悶煩躁,這種情況不能催吐瀉下,否則會心悸驚恐。
少陽經脈起於目眥,經過耳中,分支下達胸中,貫穿膈肌。風寒邪氣阻滯就會化熱,少陽經中風,氣機阻滯而化熱,所以會出現耳聾、目赤、胸悶煩躁。邪氣在少陽經,屬於半表半裡,可以用催吐的方法來解除煩躁,但催吐會傷氣,氣虛則心悸;用瀉下可以解除胸悶,但瀉下會損耗血液,血虛則驚恐。
也有人說,少陽病耳聾、目赤、胸悶煩躁是中風,口苦、咽乾、目眩是傷寒。
王宇泰說,錯誤地催吐會使氣虛的人心悸,錯誤地瀉下會使血虛的人驚恐。
傷寒病人脈象弦細,頭痛發熱,屬於少陽病。少陽病不可發汗,發汗會導致神志不清,這是因為胃氣受損,胃氣調和則病癒,胃氣不調則煩躁心悸。
經書上說,三部脈象都弦緊,表示少陽經受病。脈象細弱,表示邪氣逐漸深入裡層。即使頭痛發熱,也是表證未解,因為邪氣犯在少陽經,屬於半表半裡,所以不能發汗,發汗會損耗津液,胃中乾燥,少陽的邪氣就會傳入胃中,必然導致神志不清,應該用調胃承氣湯瀉下,胃氣調和則病癒。如果不瀉下,胃就會受到少陽木邪的侵犯,所以會煩躁心悸。
王宇泰說,凡是頭痛都屬於表證,但為什麼這個頭痛屬於少陽呢?因為脈象弦細,可以發汗,但又不能發汗,應以此為治療法則。
王海藏說,少陽病屬於半表半裡,可以用小柴胡湯,稱為三禁湯,但需要辨別表裡症狀哪個更重。例如頭痛、寒熱往來、脈浮,只要有一項就屬於表證;口渴、脅肋部脹滿、手足溫暖、腹部不適,只要有一項就屬於裡證。如果既無表證也無裡證,其他症狀都是虛熱,病邪就在半表半裡之間。
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會出現脅肋部硬脹、乾嘔、不能進食、寒熱往來,還沒有催吐瀉下,脈象沉緊,可以用小柴胡湯治療。
太陽病轉入少陽,是表邪入裡,脅肋部硬脹、不能進食、寒熱往來,邪氣在半表半裡之間。如果已經催吐瀉下,脈象沉緊,邪氣入裡,屬於裡實;如果還沒催吐瀉下,但脈象沉緊,說明邪氣雖然深入裡層,但還沒有完全入裡,表證還沒完全解除,可以用小柴胡湯來調和解表。
如果已經催吐瀉下、發汗、溫針,還是神志不清,小柴胡湯證候也消失了,這是病情加重,要找出病因,按照正確的方法治療。
少陽的邪氣在表裡之間,如果胡亂催吐瀉下、發汗、溫針,就會損耗津液,胃中乾燥,木邪侵犯胃,必然導致神志不清。如果小柴胡湯證候沒有消失,則不屬於病情加重;小柴胡湯證候消失,則是病情加重,要詳細分析病因,針對病因逆轉治療。
王宇泰說,治療病情加重,要扶助營衛,滋生津液,可以用桂枝湯。
三陽合病,脈象浮大,關脈洪大,只想睡覺,閉眼就出汗。
關脈可以觀察少陽的氣機,太陽脈浮,陽明脈大,脈象浮大,關脈洪大,就知道是三陽合病。膽熱則嗜睡,少陰病也想睡覺,但閉眼不出汗,因為陰證不會出汗。但只想睡覺,閉眼就出汗,就知道是三陽合病,膽有熱邪。
傷寒六七天,沒有高熱,病人煩躁不安,這是陽邪入陰的表現。
表證屬於陽,裡證屬於陰,邪氣在表,則外有熱。六七天后,邪氣入裡,外無高熱,內有煩躁不安,是表邪傳裡,所以說陽邪入陰。
又說,所謂煩躁,是指先煩,漸漸變得躁。所謂躁煩,是指先發躁,然後又煩。內熱稱為煩,是指心中鬱悶煩躁;外熱稱為躁,是指氣分外熱躁動。內熱是有根之火,所以只有煩不躁,或者先煩後躁,都是可以治療的;外熱是無根之火,所以只有躁不煩,或者先躁後煩,都是不可治療的。
傷寒三天,三陽經氣都衰竭了,三陰經應該受邪,但病人反而能吃東西而不嘔吐,這是三陰經沒有受邪。
傷寒四天,表邪傳入裡層,裡證不調,則不能進食而嘔吐。現在反而能吃東西而不嘔吐,說明邪氣沒有傳入陰經,還停留在陽經。
傷寒三天,少陽脈細弱,表示病情將要痊癒。
《內經》說,脈象大則邪氣盛,脈象小則病情平穩。傷寒三天,邪氣傳入少陽經,脈象應該弦緊,現在脈象細弱,說明邪氣微弱,病情將要痊癒。
少陽病將要痊癒時,從寅時到辰時之間。
《內經》說,少陽屬於陽中之陽,通於春氣。寅卯辰是少陽木旺盛的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