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卿子

《張卿子傷寒論》~ 卷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五 (3)

1. 豬苓湯方第七十五

豬苓(去皮味甘平),茯苓(味甘平),阿膠(味甘平),滑石(碎味甘寒),澤瀉(味甘鹹寒各一兩),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內下阿膠。烊消。溫服七合。日三服。

白話文:

  • 豬苓(去皮後,味甘、性平)

  • 茯苓(味甘、性平)

  • 阿膠(味甘、性平)

  • 滑石(研碎後,味甘、性寒)

  • 澤瀉(味甘、鹹,寒性,各一兩)

甘甚而反淡。淡味滲泄為陽。豬苓茯苓之甘。以行小便。鹹味湧泄為陰。澤瀉之咸。以泄伏水。滑利竅。阿膠滑石之滑。以利水道。

白話文:

甘甜的味道到極點反而變得淡而無味。淡味滲泄發散,屬於陽性。豬苓、茯苓的甘能利尿通小便。鹹味湧泄宣洩,屬於陰性。澤瀉的鹹能宣洩身體內的伏水,滑利開竅。阿膠、滑石的滑能利尿通水道。

陽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與豬苓湯。以汗多。胃中燥。豬苓湯複利其小便故也。

白話文:

陽明病。出汗很多並且感到口渴的人。不能服用豬苓湯。因為汗出很多,胃中燥熱。豬苓湯會進一步增加排尿,加重胃中燥熱的情況。

針經曰。水穀入於口。輸於腸胃。其液別為五。天寒衣薄則為溺。天熱衣厚則為汗。是汗溺一液也。汗多為津液外泄。胃中乾燥。故不可與豬苓湯利小便也。

白話文:

針經上說:「食物和水進入嘴巴,經過消化和吸收後,會輸送到腸胃。液體成分會分化為五種。天氣寒冷,衣服穿得少,體液就會變成尿液。天氣炎熱,衣服穿得多,體液就會變成汗液。所以,汗液和尿液其實都是同一種液體。如果汗出得太多,會導致體內津液外泄,胃中變得乾燥。因此,不可服用豬苓湯來利尿。」

脈浮而遲。表熱裡寒。下利清穀者。四逆湯主之。

浮為表熱。遲為裡寒。下利清穀者。裡寒甚也。與四逆湯。溫里散寒。

若胃中虛冷。不能食者。飲水則噦。

噦者、咳逆是也。千金曰。咳逆者。噦逆之名。胃中虛冷。得水。則水寒相搏。胃氣逆而噦。

脈浮發熱。口乾鼻燥。能食者。則衄。

白話文:

脈象浮而遲,說明病人表熱裡寒。大便清稀,排出未消化的食物,這是裡寒加重的表現。可以用四逆湯來溫暖內臟,散寒止瀉。

浮脈代表表熱,遲脈代表裡寒。大便清稀,排出未消化的食物,說明裡寒嚴重。用四逆湯溫暖內臟,散寒止瀉。

如果胃中虛寒,食慾不佳,喝水就會嘔逆。

嘔逆就是指咳逆,千金方記載,咳逆是嘔逆的別稱,由於胃中虛寒,喝水後,水寒相搏,胃氣逆上而嘔逆。

脈象浮而發熱,口乾鼻燥,能吃飯,卻會流鼻血。

脈浮發熱。口乾鼻燥者。熱在經也。能食者。里和也。熱甚於經。迫血為衄。胃中虛冷。陰勝也。水入於經其血乃成。飲水者。助陰氣。逆為噦。發熱口乾。陽勝也。食入於陰。長氣於陽。能食者。助陽。血妄為衄。三者。偏陰偏陽之疾也。

王三陽云。上二條。另是中陰腑之疾。此條以下。又是陽經傳來之疾也。

白話文:

  • 脈搏浮數,發熱,口乾鼻燥的:熱在上焦。能夠進食的,內臟和氣血調和而安定。發熱嚴重,特別是在上焦。迫血妄行,發為鼻出血。

  • 胃中虛冷,陰氣過盛。水谷入於經脈,血才化生。喝水能夠幫助陰氣。逆則乾嘔。

  • 發熱口渴,陽氣過盛。飲食入於陰分,化生精氣,從而滋養陽氣。能吃能喝,陽氣得助。氣血妄行,發為鼻出血。

以上三種情況,都是偏陰或偏陽的疾病。

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憹。飢不能食。但頭汗出者。梔子豉湯主之。

白話文:

太陽病:腹瀉後,出現身體發熱、手腳溫熱、沒有胸悶的症狀,內心煩躁、飢餓卻吃不下東西,只有頭部出汗。這時可以使用梔子豉湯來治療。

表未罷而下者。應邪熱內陷也。熱內陷者。則外熱而無手足溫。今外有熱而手足溫者。熱雖內陷。然而不深。故不作結胸也。心中懊憹。飢不能食者。熱客胸中。為虛煩也。熱自胸中薰蒸於上。故但頭汗出而身無汗。與梔子豉湯。以吐胸中之虛煩。

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滿不去者。小柴胡湯主之。

白話文:

在發燒症狀尚未停止的情況下,病情轉而成虛脫,這都是因為邪熱內陷所致。邪熱內陷時,表面上感到發熱,但手腳卻不溫暖。現在,表面上發熱,但手腳卻溫暖的患者,熱邪雖然已經內陷,但並不深,因此不會形成結胸證狀。心中煩悶、飢餓卻吃不下東西,則是因為熱邪客於胸中,導致虛煩的緣故。熱邪從胸中向上薰蒸,所以只有頭部出汗,而身體其他部位不出汗。此時,可以給予梔子豉湯,以吐出胸中的虛煩。

陽明病。潮熱。為胃實。大便硬而小便數。今大便溏。小便自可。則胃熱未實而水穀不別也。大便溏者。應氣降而胸脅滿去。今反不去者。邪氣猶在半表半裡之間。與小柴胡湯。以去表裡之邪。

吳氏云。邪在半表半裡。雖潮熱。不得為里大實。故仍以半表半裡治之。何也。便溏脅滿故也。

白話文:

陽明病。身上有熱潮時有時退。這是胃實熱的緣故。大便硬而小便多。現在大便稀溏。小便自然好了。這是胃熱還未嚴重到實證的程度而水穀精微尚未完全分別。大便稀溏是應該氣下降而胸脅滿悶的症狀消失。現在胸脅滿悶的症狀依然沒有消失。邪氣還存在於半表半裡的範圍之中。現在應該給予小柴胡湯。以便消除表裡之間的邪氣。

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而汗出解也。

白話文:

陽明經的熱病,脅肋以下堅硬脹滿,不大便而嘔吐,舌苔發白的人,可以服用小柴胡湯。上焦的氣機得以疏通,津液得以下降,胃氣因此調和,全身微微出汗而解除了病症。

陽明病。腹滿。不大便。舌上苔黃者。為邪熱入腑。可下。若脅下硬滿。雖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為邪未入腑。在表裡之間。與小柴胡湯。以和解之。上焦得通。則嘔止。津液得下。則胃氣因和。汗出而解。

吳氏云。且有脅下硬滿在。柴胡證猶未除也。

白話文:

陽明熱病,腹部脹滿,不大便,舌苔發黃的,是邪熱入了腸胃,可以下瀉。如果肋骨以下硬滿,雖然不大便,卻嘔吐不休,舌苔發白的,是邪氣還沒有進入腸胃,在體表和體內之間,可以用小柴胡湯來調和治療,使上焦通暢,則嘔吐停止,津液下降,則胃氣調和,汗出而解。

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脅下及心痛。又按之氣不通。鼻乾、不得汗。嗜臥。一身及面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刺之小瘥。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無餘證者。與麻黃。若不尿。腹滿加噦者。不治。

白話文:

陽明中風。脈象弦緊、浮數、洪大、而呼吸短促。腹部脹滿。脅肋下及心臟疼痛。按壓時氣機不通。鼻子乾澀,無法出汗。喜歡臥牀。身體和臉面全部發黃。小便困難。有潮熱。時常嘔吐。耳朵前後腫脹。針刺後症狀稍微好轉。但外部症狀沒有解除。生病超過十天。脈象持續浮數的。給予小柴胡湯。脈象僅浮數,沒有其他症狀的。給予麻黃。如果小便困難。腹部脹滿合併嘔吐的。無法治癒。

浮大為陽。風在表也。弦則為陰。風在裡也。短氣腹滿。脅下及心痛。風熱壅於腹中而不通也。若寒客於內而痛者。按之則寒氣散而痛止。此以風熱內壅。故雖久按而氣亦不通。陽明病。鼻乾。不得臥。自汗出者。邪在表也。此鼻乾。不得汗。而嗜臥者。風熱內攻不幹表也。

白話文:

浮脈、大脈稱為陽脈。風邪在體表。弦脈就是陰脈。風邪在體內。呼吸短促、腹脹滿,脅肋下痛和心痛。風熱壅滯在腹中而不通。如果是內有寒邪導致的疼痛,按壓後寒氣散開,疼痛就停止了。這像是風熱在內壅滯,所以即使按壓很久,氣機也不通暢。陽明經病症,鼻腔乾燥,不能安睡,自汗外出是邪氣在體表。鼻腔乾燥不能出汗,並且喜歡睡覺的是,風熱在體內攻入,不外達體表。

一身面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者。風熱攻於胃也。陽明之脈。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熱勝則腫。此風熱在經。故耳前後腫。刺之經氣通腫則小瘥。如此者。外證罷。則可攻。若外證不解。雖過十日。脈續浮者。邪氣猶在半表半裡。與小柴胡湯。以和解之。

白話文:

整個臉部面貌都很黃。小便困難。有潮熱。時常有噁心的情況。這是風邪熱邪侵襲胃所致。陽明經脈從大迎穴出來,沿著臉頰前,經過耳前客主人穴。熱邪盛則腫脹。這種風熱在經脈中,所以耳前後腫脹。針刺使經氣通暢,腫脹就會逐漸消退。像這種情況,外邪已去,就可以驅邪攻堅。如果外邪未消,即使過了十天,脈象仍浮的,邪氣仍然在半表半裡,就服用小柴胡湯,以和解。

若其脈但浮而不弦大。無諸里證者。是邪但在表也。可與麻黃湯。以發其汗。若不尿。腹滿。加噦者。關格之疾也。故云不治。難經曰。關格者。不得盡其命而死。

白話文:

如果脈象只有浮脈而沒有弦脈和大脈。沒有裡證的症狀。這表明邪氣只在表層。可以服用麻黃湯,使邪氣通過汗液排出。如果小便不通暢,腹滿,並且伴有嘔吐的症狀。這是關格的疾病。所以說不能治癒。難經中說,關格的疾病,是不能夠活到自然的壽命而死亡的疾病。

陽明病。自汗出。若發汗。小便自利者。此為津液內竭。雖硬。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而通之。若土瓜根。及與大豬膽汁。皆可為導。

津液內竭。腸胃乾燥。大便因硬。此非結熱。故不可攻。宜以藥外治而導引之。

白話文:

陽明病。自身出汗。如果發汗。小便自動通利。這是津液內部耗盡了。儘管(病勢)很劇烈。也不能攻伐它。應該等待自然想大便。(此時)宜用蜂蜜煎劑引導並使之通利。如土瓜根。以及大豬膽汁。都可以用於引導。

2. 蜜煎導方第七十六

蜜七合。一味內銅器中。微火煎之。稍凝似飴狀。攪之。勿令焦著。欲可丸。並手捻作挺。令頭銳。大如指。長二寸許。當熱時急作。冷則硬。以內穀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時。乃去之。

白話文:

蜜七合方:只要一種藥,用內銅器來煎,用微火慢慢煎煮,當藥液開始濃稠,像是飴糖狀時,要不斷攪拌,千萬不要煎焦了。等藥液可以搓成丸子時,用兩手將藥丸捏成像蠟燭一樣的細長型,一端要削尖,直徑大小像手指,長度約二寸左右。趁熱的時候趕緊製作,不然藥丸冷了之後會變硬。將藥丸塞入肛門內,用雙手按住肛門。想上大號時,再將藥丸取出。

3. 豬膽汁方第七十七

大豬膽一枚。瀉汁。和醋少許。以灌穀道中。如一食頃。當大便出。

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可發汗。宜桂枝。

陽明病。脈遲。汗出多。當責邪在裡。以微惡寒。知表未解。與桂枝湯和表。

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者。發汗則愈。宜麻黃。

陽明傷寒。表實脈浮。無汗而喘也。與麻黃湯以發汗。

白話文:

取豬膽一個,擠出汁液,加入少許醋,用灌腸的方式注入肛門,大約一頓飯的時間,就會排便。

陽明病患者,脈搏緩慢,出汗多,輕微畏寒,表示表症未解,可以發汗治療。適合使用桂枝。

陽明病患者,脈搏緩慢,出汗多,說明病邪已入裡,但因為有輕微畏寒的症狀,表示表症未解,需用桂枝湯和解表。

陽明病患者,脈搏浮,不出汗,卻喘氣,發汗後會好轉。適合使用麻黃。

陽明傷寒,表症實證,脈搏浮,不出汗,卻喘氣,需要用麻黃湯發汗治療。

陽明病。發熱。汗出。此為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者。此為瘀熱在裡。身必發黃。茵陳湯主之。

白話文:

陽明病。發燒。出汗。這是熱氣過盛。不能化為黃疸。但頭部出汗,身體沒有汗。出汗至頸部就停止了。小便不利。喜飲水者。這是瘀熱在體內。身體一定會發黃。茵陳湯主治。

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頭而還者。熱不得越也。小便不利。渴飲水漿者。熱甚於胃。津液內竭也。胃為土而色黃。胃為熱蒸。則色奪於外。必發黃也。與茵陳湯。逐熱退黃。

王三陽云。此與頭汗出。小便不通難治條。當細辨之。

白話文:

但是汗水只出在頭部,身上沒有出汗,擦擦汗後依然出汗的患者,是熱量無法排出體外。小便不通暢、口渴想喝水的人,是胃部熱量過多,體內津液枯竭。胃屬於土,屬黃色。胃因為熱度蒸發,所以顏色會顯現於體外,必定會出現黃疸。予以茵陳湯,來消除熱量、退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