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卿子

《張卿子傷寒論》~ 卷五 (2)

回本書目錄

卷五 (2)

1. 大承氣湯方第七十三

大黃(四兩苦寒酒洗),厚朴(半斤苦溫炙去皮),枳實(五枚味苦寒炙),芒硝(三合味鹹寒),

白話文:

大黃:四兩,性味苦、寒,需用酒洗淨。

厚朴:半斤,性味苦、溫,需先炙後去皮。

枳實:五枚,性味苦、寒,需炙用。

芒硝:三合,性味鹹、寒。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內大黃。煮取二升。去滓。內芒硝。更上火。微一兩沸。分溫再服。得下。余勿服。

白話文:

用上四種藥物,加水一斗。先煮前兩種藥物,取五升藥液,去除渣滓,再加入大黃,煎煮取二升藥液,去除渣滓,再加入芒硝,再次加熱,稍微煮沸一兩次。分兩次溫服,服後若有通便則停止服用,沒通便則繼續服另一劑。

內經曰。燥淫所勝。以苦下之。大黃枳實之苦。以潤燥除熱。又曰。燥淫於內。治以苦溫。厚朴之苦。下結燥。又曰。熱淫所勝。治以鹹寒。芒硝之咸。以攻蘊熱。王海藏云。厚朴去痞。枳實泄滿。芒硝軟堅。大黃泄實。必痞滿燥。實四證全者。方可用之。

白話文:

《黃帝內經》中說:燥邪所勝,可以用苦寒藥物來治療。大黃、枳實的苦味,可以滋潤乾燥、去除熱邪。又說:燥邪在內,可以用苦溫藥物來治療。厚朴的苦味,可以通下結燥。又說:熱邪所勝,可以用鹹寒藥物來治療。芒硝的鹹味,可以攻伐蘊積的熱邪。王海藏認為:厚朴可以去除痞滿,枳實可以泄除滿腹積滯,芒硝可以軟堅下結,大黃可以瀉除實熱。只有痞滿乾燥,這四種證狀全部都有的,才能使用這些藥物。

張卿子云。干陽亢極於上。而曰有悔。悔字。即陰承於下。五行家所謂陰生於午。坤象所謂順承天。亢害承製之義爽然。此湯不曰制火。不曰生陰。曰承氣。仲景真法天而為方者也。

白話文:

張卿子說,陽氣在上面旺盛極端,所以有懊悔的悔字,這個悔字,就是陰氣在下面襯託的意思。五行學說中說陰生於午,坤卦象徵順承天,亢盛的陽氣損害承託的陰氣,制衡的道理非常明顯。這個方劑不叫做制火,不叫做生陰,叫做承氣,仲景真是法天而成一方的人。

2. 小承氣湯方第七十四

大黃(四兩),厚朴(二兩炙去皮),枳實(三枚大者炙),

白話文:

大黃(四兩),厚朴(兩兩,烤過以後,去除表皮),枳實(三枚較大的,烤過)。

以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二服。初服湯。當更衣。不爾者。盡飲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白話文:

取上述三種藥材,用水四升煮成一升二合,去渣滓,分成兩份,溫熱後服下。首次服藥時應更換衣服,否則將藥物全部喝完。但如果更換了衣服,就不要服用這種藥物。

大熱結實者。與大承氣湯。小熱微結者。與小承氣湯。以熱不大甚。故於大承氣湯去芒硝。又以結不至堅。故亦減厚朴枳實也。

白話文:

大熱結成實證的患者,使用大承氣湯。小熱微結證的患者,使用小承氣湯。因為熱證不太嚴重,所以從大承氣湯中去除芒硝。又因為結證不至於堅硬,所以同樣減少厚朴和枳實的用量。

吳氏云。或問承氣湯。仲景有大小調胃之名。何也。傷寒傳變入里。邪熱與糟粕蘊而為實。實則潮熱。譫語。手心濈濈汗出者。此燥屎所為也。如人壯大熱大實者。宜大承氣湯下之。小熱小實者。與小承氣湯下之。又熱結不堅滿者。故減去厚朴枳實。加甘草而和緩之。故曰調胃承氣也。

白話文:

吳氏說,有人問承氣湯,仲景有大小調胃之名,這是什麼意思呢?傷寒傳變進入體內,邪熱與糟粕蘊積而成實證。實證則潮熱、譫語、手心濈濈汗出,這是由於燥屎所致。像壯大熱大實證的人,應當用大承氣湯來瀉下。小熱小實證的人,應當用小承氣湯來瀉下。如果熱結不堅滿,那麼就減去厚朴、枳實,加入甘草來和緩中焦,所以叫做調胃承氣。

若病大而以小承氣攻之。則邪氣不伏。病小而以大承氣攻之。則過傷正氣。且不及還可再攻。過則不能復救。可不慎哉。

白話文:

如果病情嚴重,卻用小承氣湯來攻伐,那麼邪氣就不會被制服。如果病情較輕,卻用大承氣湯來攻伐,那麼就會過度傷害正氣。而且如果攻伐不足,還可以再攻伐,但是如果過度攻伐,就不能再挽回了。可以不小心嗎?

陽明病潮熱。大便微硬者。可與大承氣湯。不硬者。不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失氣者。此有燥屎。乃可攻之。若不轉失氣者。此但初頭硬。後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欲飲水者。與水則噦。其後發熱者。必大便復硬而少也。以小承氣湯和之。不轉失氣者。慎不可攻也。

白話文:

陽明病患潮熱,大便微硬的,可以使用大承氣湯。大便不硬的,就不可以使用大承氣湯。如果六七天都沒有大便,恐怕是因為體內有燥屎。要想知道有沒有燥屎,可以用少量的承氣湯來測試。如果喝下湯藥後,病人出現轉失氣的症狀,就表示有燥屎,這時候就可以用攻下法來治療。如果喝下湯藥後,沒有出現轉失氣的症狀,就表示只是初頭硬,後面一定會溏泄,不適合用攻下法來治療。如果用攻下法來治療,病人會出現脹滿不能吃飯的症狀。如果病人想喝水,給他喝水就會嘔吐。如果病人後來又發熱了,就表示大便又硬又少。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小承氣湯來調和。如果喝下湯藥後,沒有出現轉失氣的症狀,就千萬不要用攻下法來治療。

潮熱者實。得大便微硬者。便可攻之。若便不硬者。則熱未成實。微有潮熱。亦未可攻。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當先與小承氣湯漬之。如有燥屎。小承氣湯藥勢緩。不能宣泄。必轉氣下失。若不轉失氣。是胃中無燥屎。但腸間少硬爾。止初頭硬。後必溏。攻之則虛其胃氣。

白話文:

感到潮熱的人,通常是體內有實熱。如果大便有點硬,就可以攻下實熱。假如大便不硬,說明熱邪尚未形成實邪,輕微的潮熱,也不可攻下。如果超過六七天沒有大便,恐怕有燥屎,應先給予小承氣湯潤腸通便。如果有燥屎,小承氣湯藥效緩慢,不能宣泄通便,一定會引起氣下脫。若沒有引起氣下脫,那麼胃中沒有燥屎,只是腸道中間有一點硬而已。這種情況,大便前段硬,後面就會溏稀。如果攻下,就會虛損胃氣。

致腹脹滿不能食也。胃中乾燥。則欲飲水。水入胃中。虛寒相搏。氣逆則噦。其後卻發熱者。則熱氣乘虛。還復聚於胃中。胃燥得熱。必大便復硬。而少與小承氣湯。微利以和之。故重云不轉失氣不可攻。慎之至也。

夫實則譫語。虛則鄭聲。鄭聲、重語也。

白話文:

導致腹脹滿而吃不下東西。胃中乾燥,就想喝水。水進入胃中,虛寒之氣相互作用,氣逆則嘔吐。接著又發熱,是因為熱氣趁虛而入,重新聚集於胃中。胃燥得熱,必定大便又變硬。而用少量的承氣湯輕微通利一下,使它們調和。所以再說不要讓氣轉移,不可攻伐。要謹慎到極點啊!

內經曰。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譫語由邪氣盛而神識昏也。鄭聲由精氣奪而聲不全也。譫語者。言語不次也。鄭聲者。鄭音不正也。論語也。惡鄭聲之亂雅樂。又云。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言鄭聲不正也。今新瘥氣虛。人聲轉者是。所謂重語者也。若聲重亦聲轉之。

白話文:

《黃帝內經》上說:邪氣旺盛,人就實熱;精氣被奪,人就虛弱。說胡話是因為邪氣旺盛,神志昏亂;發出不協調的聲音是因為精氣被奪,聲音不全。說胡話,是指說話沒有次序。發出不協調的聲音,是指鄭國的發音不正確。《論語》上說:討厭鄭國的音樂擾亂了高雅的音樂。又說:廢除鄭國的音樂,遠離諂媚的人。鄭國的音樂淫靡,諂媚的人使人陷入危險。這是說鄭國的音樂不規矩。現在,新癒的病人,氣虛,說話聲音轉換,這是所謂的重復言語。如果聲音沉重也是聲音轉換。

王宇泰云。譫語者。謂亂言無次。數數更端也。鄭聲者。謂鄭重頻煩也。只將一句舊言。重疊頻言之。終日殷勤。不換他聲也。蓋神有餘。則能機變而亂語。數數更端。神不足。則無機變而只守一聲也。成氏謂鄭衛之聲非是。

白話文:

王宇泰說:胡言亂語。是指語無倫次、動不動就變更話頭。鄭重其辭。是指慎重頻煩地說話。只是重複一句老話。重複頻頻地說。整天殷勤,不換別的聲音。蓋精神充足,就能靈活變通,胡言亂語,動不動就變更話頭。精神不足,就沒有靈活變通,只能守住一個聲音。成氏認為鄭衛之聲不是。

婁氏云。譫語者。氣虛獨語也。素問云。脫陽者見鬼。余用參耆溫補。活者數百十人。不可概以譫語為實。

直視。譫語。喘滿者死。下利者亦死。

直視譫語。邪勝也。喘滿為氣上脫。下利為氣下脫。是皆主死。

發汗多。若重發汗者。亡其陽。譫語。脈短者死。脈自和者不死。

白話文:

婁氏說,譫語是因為氣虛導致獨自說話。素問中也說,陽氣脫落的人會看到鬼。我用人參、黃耆溫補身體,救活了數百人,不能一概而論所有譫語都是真的。

直視、譫語、喘滿的人會死,下痢的人也會死。

直視、譫語說明邪氣佔據上風;喘滿是因為氣往上脫落,下痢是因為氣往下脫落,這些都是死亡的徵兆。

發汗過多,如果再次發汗,就會損耗陽氣,導致譫語,脈搏短促的人會死,脈搏平穩的人則不會死。

亡陽胃燥譫語者。脈短。津液已絕。不可復治。脈自和。為正氣未衰而猶可生也。傷寒。若吐若下後。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餘日。日晡所發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狀。若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澀者死。微者。但發熱譫語者。大承氣湯主之。若一服利。止後服。

白話文:

如果病人陽氣耗損、胃部乾燥、胡言亂語,脈搏短促,津液已經枯竭,就無法醫治了。如果脈搏平穩,代表正氣尚未衰敗,還有生還的機會。傷寒病人如果經過吐瀉後,症狀沒有緩解,而且大便不通,持續五六天,甚至十多天,每天下午出現發熱潮紅,不畏寒,自言自語,像看到鬼一樣。如果病情嚴重,發熱時不認人,沿著衣服摸床,焦慮不安,微微喘氣,眼睛直視,脈搏弦急者可以活,脈搏澀滯者就會死。如果只是輕微發熱和胡言亂語,可以用大承氣湯治療。如果服用一次就見效,之後就不用再服藥了。

若吐若下。皆傷胃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餘日者。亡津液。胃氣虛。邪熱內結也。陽明王於申酉戌。日晡所發潮熱者。陽明熱甚也。不惡寒者。表證罷也。獨語如見鬼狀者。陽明內實也。以為熱氣有餘。若劇者。是熱氣甚大也。熱大甚於內。昏冒正氣。使不識人。至於循衣摸床。

白話文:

如果既嘔吐、又腹瀉,這都會損傷胃氣。不排便,少則五六天,多到十幾天,這是津液耗盡、胃氣虛弱,邪熱在體內積聚所致。陽明經的旺盛時間是在申、酉、戌時,如果在此時段出現潮熱,就是陽明熱盛。不畏寒,表示表證已經消失。獨自言語,神志恍惚,好像見到鬼的樣子,這是陽明經內熱熾盛。認為體內熱氣過多,如果病情嚴重,那說明熱氣非常大。內部熱氣過盛,昏迷正氣,導致神志不清,到處摸衣摸牀。

惕而不安。微喘直視。傷寒陽勝而陰絕者死。陰勝而陽絕者死。熱劇者為陽勝。脈弦為陰有餘。澀為陰不足。陽熱雖劇。脈弦。知陰未絕而猶可生。脈澀。則絕陰。故不可治。其邪熱微而未至於劇者。但發熱。譫語。可與大承氣湯以下胃中熱。經曰。凡服下藥。中病即止。不必盡劑。

白話文:

感覺受到驚嚇而不安。有輕微的喘氣,眼睛直視。傷寒是陽氣過盛而陰氣完全枯竭的人會死亡。陰氣過盛而陽氣完全枯竭的人也會死亡。高燒的人是陽氣過盛。脈搏弦是很厚的,表明陰氣過剩。脈搏澀是陰氣不足。雖然陽氣很盛、高燒,但脈搏弦,說明陰氣未完全枯竭,還有生機。脈搏澀,說明陰氣完全枯竭,所以無法治療。那些邪熱比較輕微,尚未發展到嚴重的程度,只是發燒、說胡話。可以服用大承氣湯來清除胃中的熱氣。經典上說:凡是服用瀉藥,只要病情好轉就要停止服藥,不必把藥方全部吃完。

此以熱未劇。故云若一服利。則止後服。

陽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則譫語。小承氣湯主之。若一服。譫語止。更莫復服。

白話文:

這是因为熱象還不算嚴重。所以說如果服用一次就見效,那麼就停止後續的服藥。

患有陽明病的人,通常會有多汗的症狀,由於汗出而使津液外泄,導致胃中乾燥,大便必然會變硬,大便硬結就會出現譫語的症狀,這種情況可以使用小承氣湯來治療。如果服用一次之後譫語的症狀停止了,就不要再繼續服用了。

亡津液。胃燥。大便硬而譫語。雖無大熱內結。亦須與小承氣湯。和其胃氣。得一服。譫語止。則胃燥以潤。更莫復與承氣湯。以本無實熱故也。

白話文:

津液不足,胃部乾燥。大便乾燥堅硬,並且出現譫語。即使沒有嚴重的內熱,也需要給予小承氣湯來調和胃氣。服下一劑藥後,譫語停止,這說明胃部乾燥得到滋潤。此時不要再給予承氣湯,因為根本沒有實熱。

陽明病。譫語。發潮熱。脈滑而疾者。小承氣湯主之。因與承氣湯一升。腹中轉失氣者。更服一升。若不轉失氣。勿更與之。明日不大便。脈反微澀者。裡虛也。為難治。不可更與承氣湯也。

白話文:

陽明病,患者神志不清,說胡話,發熱出汗,脈搏滑數的,服用小承氣湯治療。先給予承氣湯一升,如果服後腹中轉鳴,排出氣體,再給予一升。如果不轉鳴,排出氣體,就不要再給予。如果第二天不大便,脈搏變為微弱澀滯的,這是體內虛虛弱,難以治療,不能再給予承氣湯。

陽明病。譫語。發潮熱。若脈沉實者。內實者也。則可下。若脈滑疾。為裡熱未實。則未可下。先與小承氣湯和之。湯入腹中。得失氣者。中有燥屎。可更與小承氣湯一升以除之。若不轉失氣者。是無燥屎。不可更與小承氣湯。至明日。邪氣傳時。脈得沉實緊牢之類。是裡實也。

白話文:

陽明病,患者神志不清,胡言亂語,發熱出汗,如果脈象沉實有力,表示體內有實熱,可以服用瀉下藥。但如果脈象滑而快,表示體內熱盛達,但體內實熱不足,不適合服用瀉下藥。此時應該先服用小承氣湯將實熱化解,等到湯藥進入腹中,如果出現放屁或大便的情況,表示腸道中有乾燥的宿便,可以再服用一升小承氣湯將宿便排出。如果沒有出現放屁或大便的情況,表示腸道中沒有乾燥的宿便,不應該再服用小承氣湯。等到第二天,如果邪氣傳播到某個部位,脈象變得沉實緊牢,表示邪氣已經深入臟腑,應該服用瀉下藥將邪氣排出體外。

反得微澀者。裡氣大虛也。若大便利後。脈微澀者。止為裡虛而猶可。此不曾大便。脈反微澀。是正氣內衰。為邪氣所勝。故云難治。

陽明病。譫語。有潮熱。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爾。宜大承氣湯下之。

白話文:

脈搏出現輕微的澀感。這是因為體內正氣過於虛弱。如果在排便後,脈搏出現輕微的澀感。這只是因為體內正氣虛弱,但仍然可以接受治療。但是,如果沒有排便,脈搏反而出現輕微的澀感。這就說明體內的正氣已經衰弱,被邪氣所戰勝。所以說這種情況很難治療。

譫語。潮熱。為胃熱。當消穀引食。反不能食者。胃中有燥屎而胃中實也。若能食者。胃中虛熱。雖硬不得為有燥屎。雜病。虛為不欲食。實為欲食。傷寒則胃實熱甚者不能食。胃中虛熱甚者能食。與雜病為異也。大承氣湯。以下燥屎。逐結熱。陽明病。下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濈然汗出則愈。

白話文:

胡言亂語。身體發熱。是胃部過熱引起的。應該消除穀物導致的炎症,誘導食慾。卻反而不能吃東西,是胃中有燥熱的宿便,表示胃部實熱。如果還能吃東西,是胃中虛熱。即使大便乾燥,也不一定有燥熱的宿便。雜病。虛熱不能吃東西。實熱想吃東西。傷寒則是胃實熱,嚴重的不能吃東西。胃虛熱,嚴重的也能吃東西。與雜病不同。大承氣湯。用來瀉下燥熱的宿便。驅逐堆積的熱氣。陽明病。大便帶血,胡言亂語的人。這是熱氣進入血室引起的。如果只是頭部出汗,刺入期門穴。根據實證瀉火。大汗淋漓則痊癒。

陽明病。熱入血室。迫血下行。使下血譫語。陽明病法多汗。以奪血者無汗。故但頭汗出也。刺期門。以散血室之熱也。隨其實而瀉之。以除陽明之邪熱。散邪除熱。榮衛得通。津液得復。濈然汗出而解。

白話文:

陽明病。熱症侵犯血室。逼迫血液下行。導致血便和胡言亂語。陽明病的症狀通常是大汗淋漓。但如果耗損了血,則會無汗。因此,只有頭部出汗。刺針期門穴。以分散血室中的熱氣。根據情況瀉血,以清除陽明的邪熱。散去邪氣,去除熱量。榮衛得以暢通,津液得以恢復。自然而然地出汗,解除症狀。

王三陽云。此男子亦有之。不比太陽少陽證也。熱邪入腑中。故迫血下行。亦刺期門者。期門。肝之募。肝主血。刺之以瀉實也。

白話文:

王三陽說:這種情況男性也有。和太陽少陽證有所不同。熱邪侵犯腑中,因此(血沿著經脈)被迫向下運行。也刺期門穴的原因。期門穴是肝臟的募穴。肝臟主血,刺破期門穴以瀉除實熱。

汗出譫語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為風也。須下之。過經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語言必亂。以表虛里實故也。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

白話文:

出汗、神志不清的人,是胃裡有燥熱的宿便。這是風病。需要使用瀉下法治療。但是,在病情逐漸加重後,纔可以進行瀉下治療。如果過早地進行瀉下治療,可能會導致言語錯亂。這是由於表虛裏實造成的。進行瀉下治療後,病情就會好轉。可以使用大承氣湯治療。

胃中有燥屎。則譫語。以汗出為表未罷。故云風也。燥屎在胃。則當下。以表未和。則未可下。須過太陽經。無表證。乃可下之。若下之早。燥屎雖除。則表邪乘虛。復陷於裡。為表虛里實。胃虛熱甚。語言必亂。與大承氣湯。卻下胃中邪熱則止。

白話文:

胃裡有燥熱宿便,就會出現胡言亂語的症狀。因為汗出還沒停止,所以說還是屬於風證。如果胃裡燥熱宿便,就應該讓它排出。但由於體表症狀還沒有痊癒,所以還不能讓它排出,必須等到太陽經的病症過去,沒有表證症狀了,纔可以讓燥熱宿便排出。如果太早讓它排出,即使燥熱宿便除去了,但體表的邪氣也會乘虛而入,重新侵犯到體內,就會產生表虛裏實的症狀。胃虛熱很嚴重,說話一定會錯亂。用大承氣湯,把胃中的邪熱排出,症狀就會停止。

王三陽云。陽明多汗。況有譫語。故又當下。但風家有汗。恐汗出則表未罷。故須過經可下。若早。燥屎雖除。表邪乘虛復陷。又將為表虛里實矣。下之則愈二句。

白話文:

王三陽說:陽明虛熱多汗,如果加上胡言亂語,那麼更應該攻下。只是風寒病有汗,恐怕汗出後,病邪還沒有完全退去,所以應該輸導陽明經後才能攻下。如果攻下早了,雖然已經去除燥屎(即下部積熱),但表邪乘機侵入,病邪又會陷入體內了,這時就變成了表虛裏實的證候 (上虛下實的證候)。再攻下就更好了,這兩句話的意思相同。

又申明乃可下之一句耳。

傷寒四五日。脈沉而喘滿。沉為在裡。而反發其汗。津液越出。大便為難。表虛里實。久則譫語。

白話文:

伤寒到了第四五天的时候,如果脉象沉且有喘促胸满的症状,脉沉表示病在里。但是如果这时候反而发汗,会导致津液过度流失,进而造成大便困难。这种情况是外表虚而里面实,时间久了就会出现谵语。

邪氣入內之時。得脈沉而喘滿。里證具也。則當下之。反發其汗。令津液越出。胃中乾燥。大便必難。久則屎燥胃實。必發譫語。

白話文:

外來邪氣侵入體內,脈象表現為脈深而呼吸困難,是裏熱證出現的表現,這時應該服用藥物來治療,讓汗液排出更多,胃中就會乾燥,大便就會不暢通。如果這種狀態持續很久,大便乾燥,胃裡有熱,就會出現神志不清、說胡話的情況。

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而面垢。譫語。遺尿。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

白話文:

三焦氣機同時失調的病症。腹脹體重,難以翻身轉動,口失知覺而面色灰暗,胡言亂語,大小便失禁。發汗就會胡言亂語,用瀉下的方法治療,額頭就會出汗,手腳冰冷。如果自發出汗,治療應以白虎湯為主。

腹滿身重。難以反側。口不仁。譫語者。陽明也。針經曰。少陽病甚則面微塵。此面垢者。少陽也。遺尿者。太陽也。三者以陽明證多。故出陽明篇中。三陽合病。為表裡有邪。若發汗攻表。則燥熱益甚。必愈譫語。若下之攻裡。表熱乘虛內陷。必額上汗出。手足逆冷。其自汗出者。

白話文:

腹脹,身體覺得沉重,無法翻轉身體,嘴巴麻木,胡言亂語,這是陽明經症狀。針經說少陽病嚴重時,臉上會略顯塵土的顏色,這種臉部皮膚變髒,是少陽經症狀。尿失禁,是太陽經症狀。這三種症狀以陽明症狀最為常見,因此列在陽明篇中。太陽、少陽、陽明三陽經合病,代表裡外都有病邪。如果透過發汗來治療外症,則燥熱會更加嚴重,患者一定會更加胡言亂語。如果使用瀉下法來治療內症,外界的熱邪會趁虛而入,患者一定會前額出汗,手腳冰冷。其自汗出者。

三陽經熱甚也。內經曰。熱則腠理開。榮衛通。汗大泄。與白虎湯。以解內外之熱。

二陽並病。太陽證罷。但發潮熱。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難而譫語者。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

白話文:

這是三條陽經熱盛的情況。《內經》說,體內有熱時,毛孔會張開,營衛之氣流通,汗液大量排出。可以使用白虎湯來解除體內和體表的熱。

當兩條陽經同時發病,太陽經的症狀消失後,只出現像潮水般定期發作的熱,手腳不斷出汗,大便困難並且伴有谵語的情況,用下法治療會好轉,應該使用大承氣湯。

本太陽病。並於陽明。名曰並病。太陽證罷。是無表證。但發潮熱。是熱並陽明。一身汗出。為熱越。今手足漐漐汗出。是熱聚於胃也。必大便難而譫語。經曰。手足漐然而汗出者。必大便已硬也。與大承氣湯。以下胃中實熱。

白話文:

這是一種太陽病,跟陽明熱病合並感染。這種並發症叫做併病。太陽病症狀消除以後,沒有表證,只發低燒,這是熱跟陽明合在一起了。全身出汗,是熱度超過了極限。現在手腳不停地出汗,這是熱聚集在胃裡了。一定是大便困難,並且說胡話。經書上說:手腳不停地出汗的,一定是大便已經硬結了。給予大承氣湯,以解除胃裡實症。

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若發汗則燥。心憒憒。反譫語。若加燒針。必怵惕煩躁。不得眠。若下之。則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苔者。梔子豉湯主之。

白話文:

陽明病:脈浮且緊。咽喉乾燥,口苦。小腹脹滿,呼吸急促。發燒,出汗,不怕冷,反而怕熱。身體沉重,如果發汗,會加重乾燥。心裏煩亂,說胡話。如果加用燒針,必定驚恐煩躁,不能入眠。如果瀉下,胃中就會空虛,外部病邪就會影響隔膜,心中懊悔。舌苔發黃的,用梔子豉湯治療。

脈浮發熱。為邪在表。咽燥口苦。為熱在經。脈緊。腹滿而喘。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為邪在裡。此表裡俱有邪。猶當雙解之。若發汗攻表。表熱雖除。而內熱益甚。故燥而憒憒。反譫語。憒憒者。心亂。經曰。榮氣微者。加燒針。則血不行。更發熱而躁煩。此表裡有熱。

白話文:

脈搏浮發、身體發熱,表明邪氣在皮膚、肌肉層。咽喉乾燥、口苦,說明邪熱在經脈中。脈搏緊而急、腹部脹滿、喘息短促,患者出汗、不怕冷、反而怕熱,身體倦怠沉重,說明邪氣在臟腑裡。這是表裡都有邪氣,應當雙方都治療。如果發汗治療表證,表面的熱雖然消除了,但內臟的熱卻加重了,所以燥而心煩意亂,反倒說胡話。心煩意亂,表示心神錯亂。經典說:榮氣微弱的人,如果灸針,則血液不能運行。更發熱而煩躁。這是表裡都有熱。

若加燒針。則損動陰氣。故怵惕煩躁不得眠也。若下之。裡熱雖去。則胃中空虛。表中客邪之氣。乘虛陷於上焦。煩動於膈。使心中懊憹而不了了也。舌上苔黃者。熱氣客於胃中。舌上苔白。知熱氣客於胸中。與梔子豉湯。以吐胸中之邪。

白話文:

如果再用燒針(火針)治療。就會損傷陰氣。所以(患者會)感到恐懼躁動,無法入睡。如果是用下法治療。雖然驅除了裡熱。但是胃裡空虛。表證的客邪之氣。乘虛襲擊上焦。侵犯於膈。使心中煩悶鬱積,而不能舒展。舌苔黃色的人。是熱氣侵襲於胃中。舌苔白色的人。知道熱氣侵襲於胸中。用梔子豉湯。以吐出胸中的邪氣。

婁氏云。梔子豉湯。專指下後心中懊憹者設。

若渴欲飲水。口乾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白話文:

婁氏說,梔子豉湯是專門用於下法使用後仍然感到心中煩悶的情況。

如果患者口渴想要喝水,並且口腔和舌頭都感到乾燥,應該使用白虎加人參湯。

若下後。邪熱客於上焦者。為虛煩。此下後。邪熱不客於上焦。而客於中焦者。是為乾燥煩渴。與白虎加人參湯。散熱潤燥。

若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

白話文:

如果在服用瀉下藥之後,邪熱停留在上焦,則會導致虛煩。這是因為瀉下藥之後,邪熱沒有停留在上焦,而是停留在中焦,這就會導致乾燥煩渴。此時,可以服用白虎加人參湯來散熱潤燥。

此下後客熱客於下焦者也。邪氣自表入里。客於下焦。三焦俱帶熱也。脈浮發熱者。上焦熱也。渴欲飲水者。中焦熱也。小便不利者。邪客下焦。津液不得下通也。與豬苓湯利小便。以瀉下焦之熱也。

白話文:

這一段主要是在講述下焦有熱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邪氣從表進入裡,侵犯下焦,使三焦帶熱。脈搏浮發熱,是上焦有熱的表現。口渴想喝水,是中焦有熱的表現。小便不利,是邪氣侵犯下焦,津液無法下通的表現。

治療方法是服用豬苓湯,以利小便,瀉下焦之熱。

張兼善云。脈浮發熱。上焦也。渴欲飲水。中焦也。小便不利。下焦也。津液不得下通也。但邪熱客於下焦。則津液亦不得上升。故亦有作渴者。瀉下焦之熱。熱不得阻塞中焦。肺與膀胱。津液流通。而病自愈矣。

白話文:

張兼善說:脈浮且發熱,是上焦出了問題;口渴想喝水,是中焦出了問題;小便不利,是下焦出了問題。津液不能向下流通,是因為邪熱侵犯了下焦,津液也不能向上升騰,所以也會口渴。瀉去下焦的熱,熱就不會阻塞中焦了。肺與膀胱的津液流通了,疾病自然就痊癒了。